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
2025-10-17 0
10月7日,内蒙古大学教授杨磊、李光鹏团队与同济大学高绍荣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单倍体干细胞制备牛羊,并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反刍动物单倍体育种策略,育种周期缩短95%,将全面推动反刍动物育种产业升级。
这项研究为反刍动物育种带来根本性变革。由于单倍体干细胞只有一套染色体,基因编辑更容易、更精准,结合“类精子”修饰技术,能将传统方法需要20年的育种周期缩短至12个月左右,成本显著降低。同期刊发的评论文章认为,该技术是单倍体干细胞从探索到应用的里程碑。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育种技术是保障全球肉奶供应、提升畜牧业效益的关键。然而,传统生物育种技术过程复杂、耗时长,且克隆胚胎成活率极低,严重制约了新品种培育效率。
该研究给出突破性解决方案。团队成功攻克干细胞培养与发育难题,创新性构建了“孤雄单倍体干细胞+‘类精子’表观修饰+非整合引导编辑”三位一体技术体系。杨磊介绍,依托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深厚积淀,团队历经5年持续探索,一举攻克了三大难关:首次研发全新的FACE培养液,建立了可稳定传代的牛羊孤雄单倍体干细胞系;验证了这些干细胞具备良好的发育潜能;通过瞬时表达鱼精蛋白策略,将干细胞核“压缩”成类似精子结构,使重构胚发育率提升至体外受精胚胎水平,并成功获得健康活体牛。
为验证该技术体系的实际育种能力,团队瞄准了牛羊育种中的“黄金靶点”——MSTN基因。利用新建的单倍体干细胞和非整合编辑工具,研究人员一次性实现了MSTN基因的100%敲除,最终成功培育出1只基因编辑早产羔羊和2头健康的基因编辑牛,出生率达到13.3%,证明了其应用可行性。(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
2025-10-17 0
10月7日,内蒙古大学教授杨磊、李光鹏团队与同济大学高绍荣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单倍...
2025-10-17 0
本报讯 (记者陈潇)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此背景下,神州数码控股有限...
2025-10-17 1
10月15日,被誉为“天下第一展”的第138届广交会在广州正式启幕。作为全球贸易与前沿技术交流的核心平台,本届广交会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落地的“秀场...
2025-10-17 0
来源:新浪财经投诉看似是件简单的事,但真正遇到问题时,不少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有的投诉几小时就被处理,而有的拖了半个月仍没结果?其实,差距并不在“谁更重...
2025-10-17 1
节后剩余月饼的主要去向包括:全平台促销、员工内购、节后持续销售、发放福利,以及卖给第三方或按规定销毁等。部分月饼礼盒会在电商平台上持续销售,其定位逐渐...
2025-10-17 0
一只银灰色的四足机器狗正灵活穿行于人群之中。它身着蓝色“制服”,四足踩着滑轮,行动自如,俨然成了这几天南山路上最受关注的“智能萌宠”。这只“萌宠”有自...
2025-10-17 0
近日,记者从青海国家高新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主办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知惠行’专项活动”上获悉,生物园区创新积分制服务平台正式上...
2025-10-1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