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奖化学奖给了仨搞“小材料”的科学家,很多人直挠头:这玩意儿有啥用?告诉你,他们造的材料1克能展开一个足球场大,能让防毒面具吸饱毒气不失效,能让天...
2025-10-10 0
今年诺奖化学奖给了仨搞“小材料”的科学家,很多人直挠头:这玩意儿有啥用?
告诉你,他们造的材料1克能展开一个足球场大,能让防毒面具吸饱毒气不失效,能让天然气罐变“气球”更安全。诺奖这次没整虚的,把奖颁给了真能改善咱日子的“黑科技”。
这事得从1974年说起。
澳大利亚有个化学老师罗布森,给学生上课得用木球、小棍搭分子模型。钻木球钻孔时他突然想:要是用金属离子当“小球”,有机分子当“小棍”,是不是能在微观世界里搭出更复杂的结构?
这念头搁心里十几年,1990年他发了篇论文,把怎么搭这种“分子积木”说清楚了,这就是MOFs的老祖宗。
后来美国科学家亚吉接了棒。
1999年,他带着团队鼓捣出MOF-5,这材料内表面积超过3000㎡/克,1克展开比足球场还大,关键是加热到300℃都不塌。
以前MOFs只是理论,现在真成了能用的材料。
亚吉还不满足,2014年带着人在亚利桑那沙漠做实验,晚上用MOF材料吸空气里的水蒸气,白天晒晒太阳,居然真析出了液态水!这哪是材料,简直是“沙漠取水机”。
日本科学家北川进更绝。
1997年他发现,有些MOFs不是死硬的,能像肺一样“呼吸”,吸进水或甲烷会变形,排空了又恢复原样。这种“柔性材料”更聪明,能根据需要调整空间,潜力更大。
三位科学家,一个搭框架、一个做实用、一个搞智能,把MOFs从“纸上谈兵”变成了“能打能抗”的好材料。
有人可能觉得,这玩意儿离咱远着呢?
错!就说防毒面具,以前靠活性炭吸附毒气,容量有限。现在用MOFs,孔多又密,能装更多毒气,士兵、消防员戴它更安全。
再说说天然气,咱们家用的煤气罐得高压存,又沉又危险。MOFs材料就像在微观里挖了无数小储气罐,低压就能存同样多的天然气,以后充气罐说不定能变轻便款,省得搬上搬下。
还有治水。
亚吉团队的沙漠集水技术,要是推广到缺水地区,夜里“吸”空气里的水,白天就能喝到淡水,多少人不用为找水发愁?
污水处理、空气净化也用得上,把MOFs做成滤网,脏东西全被孔洞“抓”住,水变清了、空气好了。
连锂电池都能用MOFs做电极,充电更快、更耐用,你手机、电动车说不定以后就用上这技术。
有人说化学“没用”,可MOFs偏要证明:化学是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三位科学家拿了诺奖,不是因为他们多会写论文,是因为他们造的材料真能让咱日子过得更踏实、更安全。
诺奖这次没玩概念,把奖颁给了能“落地”的科学。MOFs这材料,看着是“螺蛳壳里搭积木”,实则是给咱生活开了扇新门。
从防毒面具到天然气罐,从治水到充电,它悄悄在咱看不见的地方使劲。
化学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它最动人的地方,就是用分子和原子,把日子过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这三位科学家,值得这枚奖章。
相关文章
今年诺奖化学奖给了仨搞“小材料”的科学家,很多人直挠头:这玩意儿有啥用?告诉你,他们造的材料1克能展开一个足球场大,能让防毒面具吸饱毒气不失效,能让天...
2025-10-10 0
去年十月,鸿蒙版微信开启首批邀测,如今已走过一整年。想当初,最早的版本我还吐槽只能满足收发消息、语音通话、朋友圈、微信支付等基础需求,像个“半成品”。...
2025-10-10 0
嘿,科技迷们,注意啦!一年一度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即将燃情开启,10月10日至12日,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将变身未来科技乐园,小编已经迫不及待...
2025-10-10 0
日前,202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辽宁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Vladimir P.Fedin凭借在中俄科研...
2025-10-10 0
2019年,41岁的蔡磊还是京东副总裁,正忙着推进电子发票业务,事业正是红火的时候。可一份诊断书砸过来,他患上了被称“世界五大绝症之首”的渐冻症,医生...
2025-10-10 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冯丽)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宋战平教授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恒阻吸能锚杆,该成果显著提升了高地应力条件...
2025-10-10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