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终于装上AI了。能看见的世界,变大了。9月16日,腾讯在深圳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AI化”再次成为了大会的关键词。腾讯集团...
2025-09-23 0
2025年秋天,麻省理工学院的答辩教室里。
这是位华人青年,刚刚完成博士论文答辩。
他叫陈博远(Boyuan Chen),不到四年拿下了MIT博士学位。
此刻,他已经是OpenAI的研究科学家。
其实,陈博远高中时还不懂Python,因为一次夏令营邂逅AI。
如今,他已经成为OpenAI GPT图像生成的核心成员。
正在悄悄构建,让AI真正理解世界的模型。
而这,可能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真正密码。
他正在研究的世界模型,正在成为全球AI竞赛的新焦点。
偶然邂逅AI
然而,陈博远进入AI 世界,纯属偶然。
时间倒回他的高中时代。
此时,他没有接触过Python和NumPy,对它们懵懂不知。
在一次科技夏令营,他邂逅了当时谷歌DeepMind的研究员FeiXia博士。
这位学者向一群高中生,展示了深度学习的神奇。
这次接触,为陈博远打开了全新的大门。
“FeiXia是我在AI世界的启蒙老师。”
多年后,陈博远在采访时说。
短暂的相遇,成为两个人师徒缘分的开始。
也悄然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一生。
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陈博远选择了一条非典型路。
他除了主修计算机科学和数学,还辅修了一年哲学。
文理双修的背景,让他的研究风格非常独特。
既能深入技术细节,又能跳出来思考问题的本质。
大学的时候,他创办了一家机器人教育公司,主导开发竞赛用机器人套件。
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编程,他全程亲力亲为。
这段创业经历,他明白了一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
技术再好,不能落地也是空中楼阁。
这个认知,让他比许多同龄人的步伐快了十年。
2021年,陈博远进入MIT读博士。
他师从机器人领域的权威Russ Tedrake教授和计算机视觉专家Vincent Sitzmann教授。
但是,天之骄子的学术之路也不顺利。
博士第一年,他陷入了人生低谷。
整整一年他没有写出任何论文或者研究成果。
在MIT这样的顶尖学府,这种压力足以压垮大多数人。
就在这个时候,FeiXia博士再次出现了。
已经是DeepMind资深研究员的他,向陈博远伸出橄榄枝。
他邀请陈博远,一起合作完成NLMap项目。
这个项目,是让机器人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
比如对机器人说“请把桌子上的红色杯子拿过来”。
机器人听懂指令后,能自动扫描环境,找到目标并规划好路径。
没想到NLMap项目一炮而红,这成为陈博远学术生涯的第一个爆款。
后来,他们又合作开发了SpatialVLM,让AI更好地理解和解析物理空间。
什么是世界模型?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什么是世界模型?
现在的AI,虽然能生成图片和视频,但它并不真正理解。
也不懂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
就像一个人背会了交规手册,但从未实际上路开过车。
AI技术,也只是研究员们存储更多的资料,它按用户要求找到资料。
至于用户的真正意思,AI其实并不理解。
而陈博远研究的世界模型,就是让AI具备理解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给AI一个类似人类认知的大脑地图。
他强调,视觉世界模型对智能非常重要。
这就是让机器人,理解我们生活世界的关键。
陈博远的研究,很快就在OpenAI的实际产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身为GPT图像生成核心团队,他的世界模型思路,融入图像生成技术。
因此,AI生成的画面,更符合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律。
为什么Sora生成的视频里,物体运动光影的变化贴近现实?
这背后,就是世界模型的支撑。
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研究,改变领域范式让人兴奋了。
陈博远在博士答辩后,这样说道。
在AI研究越来越细分的今天,陈博远的跨学科背景格外珍贵。
他不仅是技术高手,还是个哲学爱好者。
他的哲学思想,让他看问题的角度,和纯技术的研究员不同。
他常说,研究AI,不仅要解决怎么实现,更要清楚为什么这样做。
2024年,陈博远在个人博客中写道: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具身智能一定是下一个一百年最令人激动的技术。
并且,我们在有生之年,很有希望见证通用机器人的诞生。
但他同时强调,这个过程需要细水长流的投入,不能被短期热点牵着走。
引用他导师的话,可以以结果为导向做科研,但不可以网红视频为导向。
在浮躁的AI圈,他的理性尤为珍贵。
OpenAI的野心,他的未来
现在,陈博远的研究方向,和OpenAI的战略布局,不谋而合。
最近,OpenAI被曝出正在组建专门的人形机器人算法团队。
招聘信息中明确,要在动态的真实世界环境中,推动AGI级别的智能。
知情人士透露,新团队的重点,就是开发能让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的技术。
这几乎是为陈博远的研究量身定制。
陈博远明确,他将在OpenAI继续推进世界模型,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
他愿意用一生,推动通用机器人的发展。
看看他过去几年的成长轨迹,谁又能说这个目标不可能实现呢?
陈博远的成长轨迹,打破了很多人对天才的刻板印象。
他也曾经历人生的低谷和焦虑。
但他坚持深耕世界模型,相对冷门的领域。
这种定力,在AI圈尤其可贵。
毕竟,每天都有AI新概念、新风口。
他的坚持,最终迎来了回报。
GPT和Sora等模型的成功,世界模型的价值被彻底认可。
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意识到,让AI理解世界规律,比单纯堆砌数据更重要。
特斯拉推进Optimus,谷歌深耕机器人控制算法,OpenAI组建机器人团队...
全球科技巨头,都是在争夺这个领域的制高点。
而陈博远,在这个方向深耕多年,已经站在了领跑位置。
在AI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真正的突破,从来都来自那些既懂技术又有耐心,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研究者。
陈博远和他的世界模型,或许正是打开下一代AI大门的钥匙。#头条深一度#
素材来源:
1、《新智元》来自MIT最强AI实验室:OpenAI天才华人研究员博士毕业了!
2、《网易》中美AI竞争加剧:OpenAI华人博士引领颠覆性研究新篇章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相关文章
微信,终于装上AI了。能看见的世界,变大了。9月16日,腾讯在深圳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AI化”再次成为了大会的关键词。腾讯集团...
2025-09-23 0
AI与制造业的融合已经步入深水区,如何将制造基因与数字技术优势结合,推动AI+制造持续走深向实,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
2025-09-23 0
2025年秋天,麻省理工学院的答辩教室里。这是位华人青年,刚刚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他叫陈博远(Boyuan Chen),不到四年拿下了MIT博士学位。此...
2025-09-23 0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记者22日从复旦大学获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联合该校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研究员、冯建峰教授和尤佳青年研究员...
2025-09-23 0
9月22日傍晚,中山市迎来超强台风“桦加沙”登陆前的“窗口期”。记者通过各大商超的外送APP发现,全市各大商超和菜市场出现集中采购高峰,部分门店货架被...
2025-09-23 0
为什么衣服着火时不能奔跑?金银花在开花时有几种颜色?消火栓系统的水源主要来自哪?这些科普小知识,你都了解多少?现在“补课”的机会来了! 为贯彻落实《...
2025-09-22 4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9-22 6
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这场震撼人心的蓝天盛宴一经启幕,便迅速点燃了全民的热情之火。本地市民阖家出动,全国航迷跨越万水千山,都纷纷奔赴这场...
2025-09-22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