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许都曾在某个深夜,对着屏幕上两条截然相反的热搜陷入沉思:一边是某品牌产品“神奇效果”的动人见证,一边是同一产品“毫无作用”的血泪控诉;一边是某个...
2025-10-04 1
我们或许都曾在某个深夜,对着屏幕上两条截然相反的热搜陷入沉思:一边是某品牌产品“神奇效果”的动人见证,一边是同一产品“毫无作用”的血泪控诉;一边是某个事件“感人至深”的完美叙事,一边是同一事件“细思极恐”的细节拆解。我们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信息迷宫,每条通道都装饰着“真实”的标签,却通往不同的终点。网络平台,这个现代社会的数字广场,为何心甘情愿地让这些相互撕扯的真假信息共生共存?难道仅仅是审核不力、管理不善吗?或许,当我们拨开表象的迷雾,会发现一个更为深刻的真相:这种信息的混沌状态,并非系统的失败,而是其精心设计、赖以繁荣的生态本质。它如同一位深谙制衡之道的帝王,一位需要矛盾来确认自身存在的叙事者,其背后,是流量那永不餍足的胃口,与权力那无形却牢固的手。
要理解平台对信息真伪的“宽容”,我们不妨先将目光投向紫禁城的深宫大殿。乾隆皇帝座下,为何能容下一个清正刚直、以“真话”刺人的纪晓岚,同时又宠信一个聚敛奢靡、以“假意”逢迎的和珅?难道仅仅是皇帝昏聩,忠奸不辨?非也。这正是帝王心术的精髓所在。纪晓岚代表的“真”,是王朝合法性的基石,是“明君在位”的象征,他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统治的正义性;而和珅代表的“假”与“私”,则是皇帝个人欲望的延伸,是权力任性的通道,他如同一件工具,满足着体制难以言说的需求。两者并存,构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清流用以彰显道统,贪官用以润滑官僚机器;真话用来妆点门面,假意用来办“实事”。若朝堂之上只剩纪晓岚们的凛然正气,则皇帝的每一处私心、体制的每一分惰性,都将暴露无遗,无所遁形,最终可能动摇权力的根基;若全然是和珅们的唯唯诺诺,则王朝将迅速丧失公信力,溃烂于虚假的繁荣之中。皇帝需要的,从来不是单一的“真”或“假”,而是通过操纵这两股力量,使自己成为那个唯一的、最高的仲裁者,从而稳固地居于权力之巅。
将这套古老的权术逻辑投射到数字王国,网络平台何尝不扮演着类似的“帝王”角色?平台之上,既有致力于事实核查、揭露虚假的“纪晓岚”(如部分权威媒体、科普账号、打假博主),也有大量制造、传播不实信息的“和珅”(如营销号、水军、部分KOL)。平台看似对此态度暧昧,治理措施时而雷声大雨点小,并非其完全没有能力辨别——至少在技术层面,针对明显违法和极端虚假信息,它们往往能展现惊人的效率。其深层原因在于,一个完全“纯净”、只有单一“真相”的信息环境,对平台而言,或许是危险的。绝对的“真”,意味着绝对的确定性与单一的评价标准,用户将不再需要费力地在信息迷雾中探寻,争议与讨论的空间被压缩,流量的活水便趋于干涸。而真假的并存,制造了永恒的“议题”,驱动着用户不断地点击、评论、转发、站队——每一次互动,都是流量数据的涓涓细流,最终汇成平台的利润江河。平台,正如那位皇帝,通过维持这种信息的混沌状态,确立了自身作为“终极场域”和“仲裁者”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更进一步看,真假信息的并存,也服务于一种更为隐蔽的社会心理需求,这可以用“蛇与农夫”的寓言来解读。在这个故事里,蛇的“恶”与农夫的“善”构成了永恒的叙事张力。我们为何需要反复讲述这个故事?因为单一的善良世界是一个脆弱的乌托邦,它无法解释现实中的痛苦与不公;而纯粹的邪恶叙事则令人绝望。善与恶的并存,以及它们之间悲剧性的冲突,恰恰满足了我们对世界复杂性的认知需求,它让我们在谴责蛇之冷血的同时,或许也暗自反思农夫之轻信,从而完成一次关于人性与风险的集体教育。
网络信息场域,正是这个古老寓言的大规模实践基地。那些“真”的、充满正能量的、展现人性光辉的故事(现代的“农夫”),满足了我们对秩序、善良和确定性的向往,它们是社会运行的“润滑剂”。然而,仅仅如此是不够的。那些“假”的、耸人听闻的、揭露(或编造)人性阴暗面的消息(现代的“蛇”),同样拥有巨大的市场。它们满足了我们对世界危险性的窥探欲,对主流叙事的不信任感,以及某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力优越感。一个只有“农夫”般纯善信息的网络,会显得虚假而乏味;一个只有“蛇”般险恶信息的网络,则会让人焦虑不安,最终逃离。唯有让两者并存,让“相信”与“怀疑”永恒博弈,才能牢牢抓住用户起伏不定的情绪,让其在希望与恐惧、认同与批判之间往复摇摆,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停留时间。用户的情绪,成为了平台收割的庄稼。
如果我们再将视角拉回到社会运行的功能性层面,便会触及“警察与小偷”的隐喻。在社会学视野中,某些“问题”的存在,恰恰是为了验证解决该问题的“系统”之合法性与必要性。没有“小偷”的越轨行为,如何凸显“警察”维持秩序的价值?如何正当化不断增长的治安预算与日益扩大的监控权力?某种程度上,“问题”与“解决方案”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共生体系。
在网络世界
中,“假”信息(小偷)的层出不穷,为持续强化信息治理(警察)提供了最充分的理由。平台可以借此向公众展示其治理的决心与能力,推出一个又一个新算法、新功能、新公约,每一次对“假”的打击,都是一次对自身权威的确认。同时,这也为更精细、更深入的用户数据监控与管理打开了大门——为了识别“坏”的行为,必须首先全面掌握“所有”的行为。此外,真假信息的博弈本身,也构成了一种数字时代的“安全阀”。它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引导到对具体信息真伪的争论上,使得批判的矛头分散于无数个虚拟的“真假罗生门”中,从而避免了它们汇聚成针对系统本身的、根本性的质疑。用户忙于在微观层面“打假”,或许就无暇顾及宏观层面更深刻的结构性“真相”。在这个过程中,“真”与“假”的定义权,也悄然向上集中,谁掌握了定义何为“真实”的权力,谁就掌握了数字时代最核心的权柄。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平台这种利用真假并存来维系流量与平衡的策略,其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它正在无声地侵蚀着社会赖以存在的信任基石。当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日益模糊,当情感冲动取代理性判断成为主流,公共讨论的质量便会急剧下降,社会共识难以凝聚。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认知战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真相”而战,却失去了关于“真实”的共同标准。长期浸泡在这样一种信息生态中,公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会逐渐退化,要么陷入一种“万物皆虚”的彻底怀疑主义,对一切信息抱持冷漠的不信任;要么陷入“唯我独真”的偏执与狂热,只听信符合自身预设的信息回响。
最终,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为何任真真假假并存”的描述性问题,更是一个“我们将如何自处”的生存性问题。理解平台作为“数字帝王”的制衡逻辑,洞察其背后流量与权力的双重驱动,是我们走出信息泥沼的第一步。我们不能寄望于“帝王”的恩赐,期待平台会主动创造一个纯粹的真实乌托邦——那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真正的出路在于个体认知的觉醒与集体行动的力量。于个体,我们必须锻造属于自己的“认知罗盘”:培养并坚守批判性思维,不轻信、不盲从,交叉验证信息源,理解叙事背后的可能动机;主动打破“信息茧房”,有意识地接触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信息,哪怕它们让你感到不适。于集体,我们应支持和推动数字素养教育,倡导并实践负责任的言论,支持和监督平台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更透明、更公正的信息治理规则。
真相,或许从来不是一枚安静躺在某处的硬币,非正即反;它更像一团跃动的火焰,在真与假、善与恶、秩序与混乱的风中摇曳闪烁,照亮一些角落,也投下深深的阴影。网络平台将这团火置于巨大的哈哈镜前,折射出万千扭曲或局部的影像。而我们,每一个置身于这片光影迷宫中的普通人,所能做也所应做的,不是徒劳地击碎所有镜片,祈求一个不存在绝对光明,而是在认清镜子机制的同时,努力守护自己内心那一点不灭的理性星火,并学会在无数碎片的折射中,拼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更为复杂的真实图景。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认知抗争,关乎我们能否在信息的混沌之海中,依然作为一个清醒、独立、负责任的思考者而存在。
相关文章
我们或许都曾在某个深夜,对着屏幕上两条截然相反的热搜陷入沉思:一边是某品牌产品“神奇效果”的动人见证,一边是同一产品“毫无作用”的血泪控诉;一边是某个...
2025-10-04 1
IT之家 10 月 4 日消息,网站创始人 Jason Fesler 宣布,运营了 15 年的 IPv6 连接测试网站 test-ipv6.com 将...
2025-10-04 1
在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看来,芯片制程并非AI竞争的核心,客户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计算结果。近日,张平安公开表示,华为云服务已在算力效能方面...
2025-10-04 0
IT之家 10 月 4 日消息,M5Stack 现已推出 LLM-8850 扩展卡,可将树莓派 5、瑞芯微 RK3588 等单板电脑变身本地 AI 平...
2025-10-04 0
三星正在打造一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折叠屏手机W26,这款新品可能成为华为和荣耀的强劲对手。这款折叠手机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它是否真的优于中国品牌产品?让...
2025-10-04 1
结合现有消息来看,苹果将在明年推出折叠屏手机的可能性不低。不过随着新品发布的接近,关于折叠屏iPhone的销售情况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内容。对此,IT之...
2025-10-04 0
微乐内蒙麻将助赢神器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加微下载使用。 手机打牌可以一键让你轻松成为“必赢...
2025-10-04 6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0-04 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