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732期】22年前的今天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
2025-10-15 0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732期】
22年前的今天
2003年10月15日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一飞冲天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
至此我国也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能独立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那一刻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
或许会感觉到杨利伟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
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100秒带你回顾杨利伟的飞天传奇
戳视频↓↓↓
出征前一夜
杨利伟熟睡到凌晨2点
在工作人员敲了2次门后
起床接受身体检查
就餐时
他往自己的杯子里
加了一点葡萄酒
出发前
把手表交给了聂海胜
戳视频↓↓↓
神五飞天时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的时候
火箭和飞船突然开始剧烈震动
这种突如其来的剧烈低频共振
让杨利伟感到撕心裂肺
在全国人民的注目下
杨利伟经历了“感觉自己要牺牲了”的这26秒
直到飞行器整流罩打开
刺眼的阳光从舷窗外照射进来
才让杨利伟忍不住眨了眼睛
当报告声传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厅里掌声雷动
戳视频↓↓↓
2003年10月15日晚
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家人天地通话
那年
他只能与家人连线短短几分钟
如今
航天员可以在太空同步收看新闻联播
这样的天地通话可经常实现
爱国,就在这虽短但暖的天地家常里
戳视频↓↓↓
“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非常好!”
这是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绕地球飞行期间
从太空中看地球的感受
并记录下了珍贵的影像
2003年10月16日
神舟五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
杨利伟说
“飞船运行正常,
我自我感觉良好,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那一年
杨利伟38岁
还记得那年你多大吗?
戳视频↓↓↓
星空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
今天
一起重温杨利伟的《太空一日》
9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但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也没出现过。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是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如果不消除这种倒悬的错觉,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倒着飞,很难受,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
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
6时14分,距离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出来后,紧跟着把减速伞也带出来,16秒钟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声落地了。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来源 | 我们的太空综合自人民日报编辑 | 李文辉
校对 | 孙志伟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相关文章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732期】22年前的今天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
2025-10-15 0
10月15日,第八届进博会迎来开幕倒计时20天。第八届进博会10月15日迎来开幕倒计时20天 本文图片均为进博局供图10月15日,澎湃新闻(www.t...
2025-10-15 0
在芯片领域,荷兰因为ASML的光刻机,有着相对超然的地位。毕竟任何一家晶圆厂,都离不开ASML的光刻机啊,特别是EUV光刻机,全球就它一家能够制造。而...
2025-10-15 0
IT之家 10 月 15 日消息,永擎 ASRock Rack 在 2025 OCP 全球峰会上展出了全球首款采用无水液冷技术的英伟达 HGX B30...
2025-10-15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石恩泽 吴佳楠 林典驰 深圳报道10月15日,2025“湾芯展”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召开。深圳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新凯来携旗下子...
2025-10-15 0
伴随着 ODC 大会的启动,OPPO 全新一代的 ColorOS 16 也正式发布。事实上,就在不久前,ColorOS 16 系统用户内测体验招募已经...
2025-10-15 0
报告导读:只读存储器(ROM)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其中的数据只能被读取,而不能被写入或修改。只读存储器(ROM)作为一种半导体存储器,近年来在数据存储...
2025-10-15 0
各有关单位: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的结合应用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工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重塑材料...
2025-10-15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