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追光丨济南为130公里“供热长龙”装上“天眼”,看低空无人机如何智慧守护城市“暖动脉”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2日 12:38 3 aa
追光丨济南为130公里“供热长龙”装上“天眼”,看低空无人机如何智慧守护城市“暖动脉”

编者按

以主流价值为光,解读“济南故事”,解码C位新闻。济南日报·爱济南推出“追光”栏目,发挥新型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创新性,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紧要处、关键处、动人处,推出一批“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全媒体作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豪迈”与您一起阔步前行。

追光丨济南为130公里“供热长龙”装上“天眼”,看低空无人机如何智慧守护城市“暖动脉”

当低空经济与能源基础设施碰撞出创新火花,城市运维模式迎来深刻变革。近日,“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项目施工现场传来新进展——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部署的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正沿这条 “供热长龙”精准巡航,将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同步接入智慧供热调度中心,为项目安全推进筑牢技术屏障。

作为国内长距离供热领域的标杆工程,该项目南北两线跨越聊城、德州、济南三市六区县,总长度超 130 公里,其安全运维直接关系济南主城区冬季供热稳定。为提升管网运维效能,济南热力集团推动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无损检测等技术深度融合,成功实现管网巡检从 “人工经验驱动” 向 “数据智能驱动” 的关键跨越。这一 “低空 + 能源” 的创新实践,既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基础设施运维的生动案例,更标志着济南低空经济与民生保障领域的深度融合迈入实质阶段,为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追光丨济南为130公里“供热长龙”装上“天眼”,看低空无人机如何智慧守护城市“暖动脉”

智能协同:

空域管网无缝对接提效能

在济南热力集团智慧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三维管网模型中,7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与管线走向精准重合。“借助济南数字低空平台的厘米级实景三维建模和智能路径规划功能,无人机巡检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 济南热力集团大数据部董如彬指向屏幕介绍,过去人工需一周完成的长输供热管线巡检,现在复合翼无人机6小时就能全覆盖,还能自动规避高速、铁路等穿越点位。

据了解,该系统已实现与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的数据互通,飞行计划审批时间从10小时缩短至4小时以内。董如彬补充:“平台的北斗增强定位技术让无人机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配合我们目前已部署的5台智能机库,其未来还要在聊热入济北线部署4台机库,实现了长输管网7×24小时无人值守巡检,每日巡飞总里程近300公里。”​

追光丨济南为130公里“供热长龙”装上“天眼”,看低空无人机如何智慧守护城市“暖动脉”

科技赋能:

多维感知精准排查隐患

在 “聊热入济” 北线B3泵站附近,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正悬停在管道上方,红外热成像镜头清晰捕捉着地表温度变化。“这套设备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 董如彬现场演示系统功能,屏幕上随即弹出AI算法,监测管线周围50米的建筑施工或重型工程机械作业的情况并进行预警。“系统可自动比对23项施工指标,像回填不达标这类隐患,能在2小时内形成发现、派单、处置的闭环流程。”​

长输管网无人机巡检引入了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该系统可通过传感器和图像分析快速识别潜在的问题,如第三方管线破坏隐患、重型车辆路径预警等。无人机巡检结合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分析图像数据,发现异常和问题,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该系统使用智能路径规划算法,以最短路径覆盖整个管道系统,节省时间和资源,将巡检数据整合到系统中,生成详尽的报告,用于决策制定和维护计划。

数据显示,自无人机巡检系统投用以来,已累计发现并处置多处管网隐患,应急响应效率提升200%。

追光丨济南为130公里“供热长龙”装上“天眼”,看低空无人机如何智慧守护城市“暖动脉”

全域布局:

数字基建筑牢供热根基

随着南线长清段 4.3 公里管道进入冲洗循环阶段,无人机巡检的覆盖范围正同步拓展。董如彬透露:“目前聊热入济线已实现无人机全段覆盖,提高南线注水区域的巡检频次。” 在他展示的规划图上,未来两年将新增 10 台智能机库,覆盖所有长输管网。

“这些巡检数据正持续汇入‘智慧供热大脑’。其中,无人机采集的图像、传感信息与管网压力、流量等参数深度融合,能精准定位水压异常点及潜在泄漏风险。” 董如彬解释,这种数据整合能力已在南线茌平段注水过程中发挥作用。

据记者了解,目前,济南市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智能巡检达到20000余公里。济南数字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之际,作为国内长距离供热领域的示范工程,“聊热入济” 项目的智慧巡检实践,为低空经济与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济南以数字低空平台为支撑,以该类创新实践为引擎,正在构建的 “低空 + 能源” 产业生态,不仅筑牢了城市供热安全屏障,更为黄河流域能源互联互通和低碳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彰显了强省会建设的创新底色。(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李少庆 海报设计:刘超)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