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杀疯了”的顺丰京东们,何时能“收手”?‌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08日 01:08 0 admin

写在前面的话

今年上半年,物流行业也是极度“内卷”,价格战从快递到快运又蔓延至大票,以价换量抢市场的势头不减,就连顺丰和京东等直营系龙头也开始“降维打击”,不少业内人士都直呼“杀疯了”。

除了低价竞争,各家也在拓宽收寄品类,只要增收、能收则收、啥都能收,活体动物、纯电池货也因此频上热搜,如今各行业已吹响“反内卷”号角,顺丰/京东们是不是也快要“收手”了呢?

今天就一起来看下“杀疯了”的顺丰/京东们,何时能“收手”吧!


01

授权一线放低价 以价换量

2017年的时候,刘强东曾说过一句话:“以后国内只会有两个快递公司,一个京东、一个顺丰”。

如今,顺丰和京东,确实扛起了直营系快递的旗帜,两家的战略定位和市场打法,也越来越像。

尤其这两年,顺丰直言要从“卖标准产品”到“卖解决方案”转型,加速向行业及客户供应链渗透,做大行业物流份额,实现规模化增长,京东亦是如此,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供应链”在扩展

战略定位相近,组织变革也同样功能相似,顺丰王卫和京东刘强东在最近公开讲话中都提到,要充分“授权”一线,王卫希望通过授权、激活、赋能,让一线听见炮火声的人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刘强东则说自己和快递员只隔五层,核心是要组织扁平,要充分授权,京东营业站长拥有"自主决策权"。

这些最终体现到市场打法上,最终客户能感知的,就是价格越来越灵活,抢夺市场份额越来越激烈

“杀疯了”的顺丰京东们,何时能“收手”?‌

比如,中低端市场的电商件,虽然是通达系加盟快递的主场,但今年淡季顺丰和京东的价格也打到了3元以下,甚至能做到1kg内2.2元全国通票,叠加电商平台打破壁垒相互合作,顺丰/京东以直营优势的品牌效应加持,也是“狠狠收割”了一大批电商客户。

再比如,工业园区的大票货,也是当下最热门最抢手的赛道,顺丰和京东也是直接把价格打到了近乎按吨报价的程度,华南发华东这种跨省长距离线路,100kg以上价格可低至0.6元/kg,几乎和同城省内的短途线路价格一样,也是击破底线“杀红了眼”。

“杀疯了”的顺丰京东们,何时能“收手”?‌

这种打法带来的效果当然也是很明显的,以顺丰为例,对比两通一达和快递业整体情况,2025年1-5月业务量累计63.53亿件、同比增长24.4%,年后连续三个月增速最快,领跑整个快递行业。

但确实像大家感知的一样,顺丰今年单价的降幅也是最大的,2025年5月单票收入跌到了13.12元,前五个月累计单价相比去年跌幅12.1%,同样是连续下跌的趋势,以价换量抢市场的势头不减。

授权一线放价抢市场,或许是顺丰/京东们抢夺纯量稳固自身市场份额的一种打法,低价虽然是个利器,但同时也是把双刃剑,倘若放任不顾,很有可能会反噬自己,尤其是利润,可能会大打折扣。


02

鼓励拓宽各品类 啥都能收

如果说低价竞争是抢夺存量市场的话,那么拓宽收寄品类则妥妥的属于增量市场了。

先看顺丰,今年也是在超大货、超重货、超限货及其他托寄品类逐步放宽收寄标准,鼓励一线多多提报。

超大货,比如大熊猫,今年6月28日,四只旅日大熊猫从日本返回成都,由顺丰承运,历经4个多小时顺利抵达,5月还承运两只旅居马来西亚的大熊猫回国,此前还有两次成功承运大熊猫的经验,大型活体动物跨国运输,恐怕国内快递也只有顺丰能够做得到。

超重货,比如大设备,今年3月31日,3票包含18件单件长达10.5米的超长设备,以及7件单件重达15吨的超重石油设备,共计111.67吨超长超重货,同样由顺丰承运,从上海飞抵中东阿布扎比,仅三天就送达目的地,此前还承运过放射性核电设备出海。

超限货,比如电动车,今年校园毕业季,在浙江宁波,顺丰发出的两张营销海报可以看到,针对自行车和48V普通电动车及60V电动车或电摩,顺丰可提供运输服务,市内及省内收费110元-320元/台,解决原先含电池货超限件不能收寄的问题。

此外,针对家乡特产、腊肉腊味、水果蔬菜、工艺品等品类,今年也逐步在放宽收寄标准,内部也相应制定了激励标准,淡季期间对提供特殊品类包装解决方案和品类放开提报的,给予最高5000元奖励。

“杀疯了”的顺丰京东们,何时能“收手”?‌

在看京东,今年同样在含电池货物、超规件及其他品类上拓宽收寄标准,减少了拒收品差错相关处罚。

一是含电池货物,6月27日京东物流正式推出行业唯一的二轮电动车“仓安运配”一体化服务,专业定制绿色循环包装(如气泡柱、循环铁料架等)进行防护,提供从入仓到末端配送的全流程服务,解决线上购买电动车物流配送的大件型且易破损的痛点,消费者可“开箱即骑”。

与此同时,作为京东旗下的德邦快递,也在部分区域试点上线“特货专配”产品,可收取包含电动滑板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四轮车/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等品类,也支持收取以上品类电商退货订单,通过专配专运进行正常收寄,逐步拓展至含电池货物寄递场景。

二是超规特大件,京东物流在去年5月就升级了重货上楼揽收上限,将重量上限提升至135kg,最长边提升至2.5m,可覆盖家具、家电、厨电、卫浴等品类,以应对常用家电“超大化”趋势,满足了商家对于特大商品的寄递需求。

同样对应,德邦今年也上线了超规件派送解决方案,针对按摩椅、床垫、大型冷柜、大型医疗器械等品类,通过双人派送或临时外请设备,解决末端单人无法操作或货物难操作导致的派送异常及破损问题,为高端品牌客户提供配套的定制化交付方案。

此外,针对部分清洁剂、除胶剂、光亮剂等化学制品,以及含油箱机器的设备类,也在今年淡季的时候放开了收取,而且将原来的拒收品和违禁品差错上报机制逐步完善,减少了部分品类的扣款处罚。


03

内卷之下造恶果 亟待收手

低价竞争抢存量,放开限收抢增量,几乎成了今年头部快递企业淡季的常规打法,但也悄然埋了一些隐患。

“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句话不仅在汽车、光伏、锂电池等行业盛行,物流行业也是同样如此,前脚这边刚降了价把客户抢了回来,后脚那边就再次降价抢走了客户,甚至都低于成本价,总部给补贴也要先把竞对的客户引入进来。

低价竞争导致的后果就是增量不增收,2025年1-5月快递行业件量同比增长20.1%、营收增长10.3%,几乎所有的头部快递营收的增速都不及件量增速,其中顺丰营收仅增长9.4%、圆通增长14.7%、申通增长8.8%、韵达增长17.0%,营收的增速都徘徊在个位数边缘。

其中降维打击“杀疯了”的顺丰最为明显,年后3月、4月、5月单价同比降幅12%、14%、14%,件量分别猛增25%、30%、32%,但营收仅增长11%、12%、13%,似乎也有点顾此失彼。

“杀疯了”的顺丰京东们,何时能“收手”?‌

另外,一味地放开限收同样也带了诸多安全隐患,近期频上热搜的活体动物寄递、充电宝自燃、快递货车起火、快递分拨起火等事件,暴露出特殊货品寄递的确存在较大风险,这也是需要快递行业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而不是一味地要增量。

就像很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中调侃的一样:“阿达动物园,阿申水泥厂,阿中送水工,阿圆家具城,阿兔猫砂专业户,阿丰表示他们收的我都收、他们不收的我兜底全收”,画面感十足。

不过,近期高层会议已明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针对行业内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份额,通过低价倾销、重复建设等方式过度消耗资源,导致全行业利润下降、创新停滞,将定为内卷式恶性竞争,要引导行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虽然物流行业低价竞争还未出现大规模的利润下降,但已有部分快递企业由盈转亏,即使盈利的也是“哀鸿遍野”,依靠降派费和砍福利等降本举措苦苦支撑,反内卷也是迫在眉睫。

好消息是,最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6月已经通过,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新增了“分内卷式竞争”内容,明确强调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大型企业不得滥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等账款,否则将被监管部门限期整改及处罚。

如此以来,低价不正当竞争将会有法可依,快递大厂们也该“收手”了吧!



写在后面的话

让看见战火的人可以呼唤炮火。

物流行业市场竞争逐步白热化,授权一线拥有更多自主权,这确实无可厚非,也绝对正确,但也需要有效的管控,去规避更大的风险,尤其是自身员工的满意度和客户的满意度,才是最核心的市场竞争力,低价只是一时的武器,服务才是最好的利器。

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点赞、转发、留言、讨论。


-END-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