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中国气象局答海报新闻:气象部门向全球共享了176年的全球地面气候数据集

排行榜 2025年10月12日 10:12 1 aa

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气象数据是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国家公共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11日,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减灾服务司司长王亚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气象部门正在大力推进气象数据在全社会的共享共用和价值释放。

中国气象局答海报新闻:气象部门向全球共享了176年的全球地面气候数据集中国气象局答海报新闻:气象部门向全球共享了176年的全球地面气候数据集

首先,在数字气象建设方面,加快提升地球系统数据收集、存储、共享和服务能力,优化气象数据共享流程,提升数据使用的便捷性。气象部门先后向全社会共享包括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在内的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产品,服务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1个行业近130万用户。首次向全球发布和共享了长达176年的全球地面气候数据集、空间精细程度为10公里的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了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实现数据“出海”可供、可传、可用。在国家数据局的支持下,“全球数字孪生大气数据资源应用月活量”融入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数字气象已经成为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在气象数据要素发展方面,启动了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工作,目前,气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制度基本建成,上海、广东、广西、贵州、湖北等地先行先试,探索众创利用、授权运营、数证管理、数商培育和跨境流通,畅通气象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路径。中国气象局与国家数据局共同开展“数据要素×”行动,围绕气象数据支撑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丰富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

最后,在气象数据安全流通方面,中国气象局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实施气象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建立了气象数据安全监管平台与气象数据身份标识体系,实时记录数据开发利用各主体权益、各环节行为等全链条信息,实现与上海、贵州、广东、杭州等数据交易所互联互通,助力气象数据有序便捷流通。目前已发放气象数据身份标识98万多个,支撑各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多达14万个。

“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气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推进基于气象的地球系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应对、智慧农业服务、交通运输安全等应用需求,拓展数据融合应用场景,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能。”王亚伟表示。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