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苹果美国流媒体服务恢复,故障报告数大幅下降】11月7日,苹果状态页面显示,其美国流媒体服务已恢复。此前,该服务在当地时间周四晚曾短暂中断。...
2025-11-08 0
中经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雄安报道
不久前,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完成生产下线,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步入实质性产出阶段。
“雄安一号”的生产体现着“雄安速度”。该卫星的制造企业于今年年初才正式落地雄安新区,得益于当地提供的全周期服务保障与企业的高效推进,不到一年时间便完成了卫星的生产。
与“雄安一号”卫星生产背后的速度相一致,近年来雄安新区通过搭平台、聚产业、建生态等高效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前瞻布局系列未来产业,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了“雄安样本”。
“近年来,雄安新区加速聚集高端要素,在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率先布局,发力打造高端高新产业的‘雁阵集群’。”河北雄安新区工信科技数据局副局长崔凡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围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一目标,雄安新区对关键领域核心产业集聚发展提出全方位支持,目前多项重点产业已从前期布局谋划转向实质性生产。
空天信息产业“升空”在即
据悉,“雄安一号”卫星是一颗鸿鹄技术试验卫星,主要验证相关单机技术和整体生产制造工艺等。
值得注意的是,“雄安一号”卫星的生产企业于今年年初才正式落户雄安。工商信息显示,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擎科技雄安公司”)注册成立于2025年1月23日。从注册成立到完成首颗“雄安造”卫星生产,历时约9个月。
“公司在新区生产布局能快速推进,主要得益于雄安新区提供的全周期服务保障及为公司量身定制了高标准专业厂房等,使公司生产效率得以提升。”鸿擎科技雄安公司执行组负责人孙德智告诉记者,公司入驻雄安新区,从企业注册、人才引进、信贷支持等方面得到了新区的全程帮办。
“公司选择入驻雄安新区,主要看重新区在空天信息产业布局的完整产业链、有力的支持政策和集聚的创新要素。”孙德智表示,这些支持使公司能够快速落地投产,实现了当年注册、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下线。
“企业引进后,雄安新区科学园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基金支持、政策扶持、专业平台及法律、税务等配套服务,助力企业快速落地和成长。”雄安新区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扬飚介绍,对于引进企业,目前新区科学园提供了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基金支持,搭建了公共技术实验平台、中试基地等专业平台。
“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联盟落地雄安,有力推动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集聚。”马扬飚表示,雄安新区近年来在人才引进及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出台了系列专项政策,以支持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主要突出‘链式疏解、集群引进’特征。”崔凡表示,以中国星网总部入驻为契机,新区迅速吸引了62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构建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空天信息全产业链生态,形成了“引进一家央企、带动一条产业链”的示范效应。
“产业集群发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及扩散。”对于未来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孙德智也表示,公司将发挥自身全产业链优势,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卫星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通过参与新区的产业活动,促进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孙德智介绍,公司未来计划在雄安新区建设一条集卫星总装、试验为一体的智能卫星示范产线,实现卫星制造从传统模式向流水线生产跨越以及核心产品国产化。
新材料产业持续“扎根”
卫星升空、船舶下海、核电装备运转等一系列“大国重器”背后,是新材料产业在发挥基础性作用。作为雄安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新材料产业及相关技术的突破,也在为当地高端高新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目前,雄安新区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顶尖科研团队驱动”,已落地王华明院士团队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项目、石晶光电超高纯合成晶体石英砂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北方中恒双金属复合型材料产业化项目。其中,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煜鼎增材”)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一期项目、北方中恒已经投产,石晶光电获得工信部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支持。
“通过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团队领衔的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项目,充分发挥王华明院士国内增材技术顶级团队优势,积极构建从材料、工艺到规模应用的全链条产业生态,新区新材料产业取得标志性进展。”崔凡告诉记者,雄安新区正加快构建涵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增材制造产业生态体系,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煜鼎增材由王华明院士核心技术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设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并专业化运行重大装备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一家聚焦于重大装备大型关键构件高性能金属材料与先进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持续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据了解,2024年,煜鼎增材将工商注册地变更到雄安新区;2025年9月,已将公司主要实体业务整体迁入雄安。
煜鼎增材在雄安的厂房布局中,一期项目已投产运营,二期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一期项目现场,十余台增材设备正嗡鸣运转,已打印出的核电关键零部件产品整齐排列,多件产品标有编码,以便进行下一步工艺。
王华明院士团队核心成员、煜鼎增材副总经理李安介绍,公司所需增材设备多数为自产,根据产品需求,设备与产线会有所区别,目前二期项目安装设备多为大型设备。
在大型化、高性能产品要求下,煜鼎增材自主原创的大型金属构件新材料及先进制造技术为重大装备制造发展与突破提供了支撑,目前已被纳入航空、航天、核工业、兵器工业等国内高端重大装备主要设计、制造单位的合格供应商名录,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
“‘大型’与‘高性能’是当前公司金属材料业务板块的突出特征。”李安向记者表示,在大型化方面,公司的增材技术已实现可对传统锻焊技术的突破,可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更超大规格高性能大金属构件的高效低成本制造生产,能够为重大装备超大规格金属构件的技术突破及研制与批生产提供基础支撑。
煜鼎增材在新材料领域布局主要聚焦高性能金属材料,核心产品为一系列大型关键构件,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船舶海洋等重大装备领域,目前已全面突破了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工艺、装备、材料和应用关键技术。
“公司入驻雄安新区以来,得到了河北省及新区全方面的支持,在上下游产业搭链方面为公司组织了多次对接活动。”李安表示,从公司角度看,未来随着公司发展,对上游原材料制备以及下游检验检测、机械加工等将有较大需求,公司希望通过加强对接,与新区或京津冀地区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稳定合作,协同发展。
“雄安一号”卫星完成生产下线的消息也引起李安的注意。据李安介绍,包括相关卫星或发射火箭在内,煜鼎增材自主原创的高性能金属新材料与制造技术在商业航天领域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公司核心技术成果已在先进战机、大型飞机、重型运载火箭、飞船卫星、核电装备等重大装备研制和批量生产中实现应用。”李安表示,火箭与卫星是公司核心产品的重点应用领域,迁驻雄安后,未来会加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探索。
人工智能领域激活“生态”
近期同样被“雄安一号”卫星吸引的还有北京忆恒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忆恒创源”)。该公司为企业级数据存储产品供应商,近年来在推进产品在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研发,目前已有搭载其产品的试验卫星发射升空。
“忆恒创源成立于2011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在互联网、云服务、金融和电信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雄安忆恒创源总经理秦家宁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产品为企业级的固态硬盘,主要业务是为科技企业提供数据存储服务,近年来正在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商业航天等领域的产品研发与推广。
今年3月,忆恒创源在雄安新区正式落地子公司。目前,忆恒创源在雄安的实验室建设正在推进,预计年底会正式投入使用。根据规划,相应实验室投用后,忆恒创源将在雄安新区建设其全国最大的研发中心,重点围绕空天领域存储需求,加速新一代高性能、高可靠性存储产品在雄安规模化落地。
“公司从2024年开始关注空天领域市场,今年年初已有搭载公司产品的试验卫星发射升空。”秦家宁表示,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得到国家及多地支持,目前公司产品已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在传统科技行业已实现产品广泛应用,因此在新兴产业领域拓展动力较强。
不过,秦家宁指出,目前公司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拓展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在空天信息领域,公司产品随卫星升空,将面临更高温差及辐射等极端环境,发射过程中也会面临震动等挑战。
“如何做出更轻、功耗更低、容量更大、性能更稳定的产品,这是公司目前在空天领域面对的主要挑战。”秦家宁表示,为应对相应挑战,除公司自身加强研发突破外,还需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共建产业突破发展生态。
产业发展生态,是忆恒创源当前颇为重视的方向,也是雄安新区吸引其落地的一项重要因素。秦家宁表示,忆恒创源选择雄安,首要考虑的就是“客户在哪,市场就在哪”,通过挖掘更具潜力的市场,加强与上下游企业联动,公司产品新生态构建才得以实现。
同样看重雄安营商环境及产业生态的还有北京蜜度数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度数咖”)。
“蜜度数咖是蜜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于2025年9月入驻雄安新区,基于公司在数据与算法方面的两大优势,通过‘AI+办公’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助力政企实现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升级。”蜜度数咖研发副总裁张晓娟表示,入驻雄安高新区孵化器以来,公司获得了企业注册及产业生态等多方位支持。
加速构建产业生态,正是雄安新区当前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当前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突出‘重要平台赋能’特征,以垂直大模型和应用大模型为重点,依托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载体,构建人工智能‘门对门’‘上下楼’的开放化、全栈式产业生态格局。”崔凡介绍,借助央企数科联盟的资源整合优势,新区正加快吸引产业链核心主体落地,目前已集聚重点人工智能企业67家,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初步形成。
相关文章
【11月7日苹果美国流媒体服务恢复,故障报告数大幅下降】11月7日,苹果状态页面显示,其美国流媒体服务已恢复。此前,该服务在当地时间周四晚曾短暂中断。...
2025-11-08 0
传统审计体系面临三大结构性困境。一是数据孤岛问题突出,二是时效性严重滞后,三是特征隐蔽性增强。传统审计手段在应对新型金融欺诈时具有局限性,而人工智能技...
2025-11-08 0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I李Lin环球编辑I李Lin环球前言哈喽,大家好,小...
2025-11-08 0
中经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雄安报道不久前,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完成生产下线,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步入实质性产出阶段。“雄安一号”的生产体现着...
2025-11-08 1
本报记者 许林艳11月4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召开的“存力中国行暨先进存力AI推理工作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深入探讨了AI时代下先进存...
2025-11-08 3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文 |昕昕前言谁能想到,小时候转着玩的玩具陀螺,长大后居...
2025-11-08 2
金融界2025年8月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显示面板”的专利,公开号CN...
2025-11-08 12
1 涪三铁路基本情况涪三铁路位于重庆市境内,线路自北向南依次经过涪陵、武隆、南川、万盛和綦江区,由南涪铁路和三万南铁路构成,其中南涪、三万南铁路分别于...
2025-11-08 1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