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全国首家!亚洲最大!新津企业这项技术让垃圾变成“宝贝”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9日 05:33 0 aa

你知道厨余垃圾

也有高科技处理方式吗?

如今,成都新津一家企业

正悄悄努力

……

全国首家!亚洲最大!新津企业这项技术让垃圾变成“宝贝”

西部虫谷(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效果图

作为成都首个

“改写餐厨垃圾属性”的

示范项目

新津“西部虫谷”厨余垃圾生物转化项目

已正式动工

该项目由中地油(成都)环境治理集团旗下西部虫谷(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将通过自主研发的“生物转化3L”技术,把厨余垃圾转化为昆虫蛋白、宠物饲料、有机肥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项目预计明年7月完成主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昆虫蛋白加工基地、全国首家规模化厨余转化深加工企业!


年产值预计达2.9亿

单日可处理500吨厨余垃圾

西部虫谷总经理杨逍介绍,项目建设正全速推进,明年满产状态下单日可处理500吨餐厨垃圾,效率远超传统处理方式。达产后将实现年产能2万吨昆虫活性蛋白、1.5万吨昆虫精油,年产值预计达2.9亿元。

全国首家!亚洲最大!新津企业这项技术让垃圾变成“宝贝”

西部虫谷(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效果图

谈及项目的快速落地,杨逍深有感触:“从项目立项到开工,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当地‘拿地即开工’的政策支持。原本以为土地审批、流程办理要花很长时间,结果政府主动对接,帮我们做流程并联、材料容缺受理,直接把筹备周期压缩了一半以上。

他表示,“整个过程中,不管是用水、用电需求,还是后续环评的疑问,都有专人‘一对一’对接,不用我们往返奔波。这种高效的政策保障,不仅帮我们抢了建设时间,更给了企业快速推进项目、早日落地见效的强烈信心,项目预计明年7月可完成主体工程。”


黑水虻+生物转化3L技术

减少95%以上污染物排放

不同于传统填埋、焚烧的厨余垃圾处理模式,西部虫谷以“生物转化3L”技术为核心,实现了“环保+高值”双重突破

公司技术总监余家华表示,项目采用黑水虻生物优势与自主研发的“生物转化3L”技术,厨余垃圾转化率达5:1,也就是说每5吨厨余垃圾产出1吨生物有机肥。相比传统方式,可减少95%以上污染物排放,避免二噁英等有害气体产生,同时降低碳排放;有机质利用率超95%,仅残余少量不可降解杂质需另行处理。

余家华进一步解释,“简单来讲,黑水虻作为腐生性昆虫,不仅食性广泛、繁殖迅速、吸收转化率高,且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黑水虻通过消耗厨余垃圾,再经过自身消化与企业技术加工,产出的昆虫蛋白属于非粮蛋白,可替代粮食用于水产养殖、动物食品生产,进一步节约粮食资源。”

113种天然抗菌肽

鱼类养殖发病率降低90%以上

余家华透露,人工制作的昆虫蛋白仅含几种抗菌肽,而通过黑水虻与“生物转化3L”技术制成的昆虫蛋白,天然含有113种抗菌肽,可替代抗生素使用。实践中,该蛋白能将鱼类养殖发病率降低90%以上,为有机绿色养殖提供新方案。

为强化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西部虫谷已搭建多维度合作网络。在技术研发端,企业与四川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联合研发无抗饲料技术,相关专利将正式申报;在农业应用端,与农科院合作开展林下经济试点,测试有机肥在作物种植中的抗虫效果,探索生态种植新模式。

市场对接方面,企业提前完成调研,计划与养殖业深度合作,将昆虫蛋白用于水产饲料。这一合作不仅能提升鱼类生长效率与肉质品质,还能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完善“厨余垃圾—昆虫蛋白—养殖/种植”的产业路径。

全国首家!亚洲最大!新津企业这项技术让垃圾变成“宝贝”


除了水产饲料,项目还计划将昆虫蛋白应用于宠物食品领域,开发蛋白猫粮、风味狗粮等产品,进一步拓展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价值边界。

目前,项目已构建“厨余垃圾回收—生物转化—产品输出”的闭环生产体系,既能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又能避免中间环节的污染与浪费,形成可持续的垃圾处理产业链。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