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靠“高送转”割韭菜被深交所点名,如今工资发不出,北信源凉了?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17日 04:05 0 admin

那个脑袋开裂的螺丝钉,是怎么把自己拧进墙里拔不出来的?

你电脑里那个脑袋扁扁还开裂、下半身带着螺纹的螺丝钉,现在还好吗?

80后开机必看的“钉子户”,90后电脑课的“童年阴影”——北信源,这家曾让政企单位抢着买单的杀毒巨头,最近靠“工资拖到年底发”喜提热搜。当年靠“钉子精神”忽悠了半个中国,如今连员工工资都要打白条,这魔幻剧情,比它家logo还让人血压飙升。

靠“高送转”割韭菜被深交所点名,如今工资发不出,北信源凉了?

一、1992年的病毒恐慌:当“弹跳球”遇上“体制内入场券”

1992年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个穿开裆裤的小屁孩。那会儿电脑病毒刚从软盘爬进来,第一个叫“PingPong病毒”,说白了就是个屏幕上弹来弹去的小球,没杀伤力但特烦人——相当于现在手机弹窗广告的祖宗。可没多久,“米开朗琪罗”“黑色星期五”两大毒王就来了,3月6号删你硬盘,13号星期五搞瘫痪,媒体一炒,全国电脑用户集体患上“开机恐惧症”。

有恐慌就有商机,就像现在有疫情就有口罩贩子。北信源创始人林皓,那会儿还是南京十四所的“军工大佬”——这单位牛到什么程度?国家重点工程的“技术心脏”,搁现在就是“体制内顶流”。别人还在研究怎么杀病毒,林皓直接带着“军工级防病毒系统”杀出来了:1992年8月,病毒恐慌刚过半年,他的产品就面世了,比江民、瑞星还早踩点。

靠“高送转”割韭菜被深交所点名,如今工资发不出,北信源凉了?

早期北信源确实有两把刷子。那会儿杀毒软件界面都跟DOS命令行似的,硬核到劝退普通用户,它家VRV杀毒软件居然搞了“图像化界面”,开机还有动画——搁现在就是给老年机装了个彩屏,直接降维打击。更绝的是,林皓的“体制内背景”成了“政企入场券”:公安部门网络安全专家的头衔一挂,中科院、军区司令部、国家环保局的单子哗哗来。小学微机室都得装它家软件,你以为是产品好?那是教育局采购名单上写着呢。

靠“高送转”割韭菜被深交所点名,如今工资发不出,北信源凉了?

那会儿的北信源,活脱脱是“杀毒界的体制内食堂”:外面餐馆卷破天,它在包间里独享特供菜。螺丝钉钉进政企的墙里,看似稳如老狗,可谁也没发现,这钉子早就生了锈。

二、上市即“割韭菜”:把100块撕成两张50块,深交所都看吐了

2012年,北信源顶着“终端安全第一股”的光环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暴涨27.84%。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林皓估计以为自己能靠这颗“螺丝钉”拧开财富密码,结果转头就玩起了“资本魔术”。

最骚的操作叫“高送转”。通俗点说,就是把你手里100股、每股200块的股票,拆成200股、每股100块——相当于把一张100块撕成两张50块,总钱数没变,却显得“股票变多了”。这套路现在看就是割韭菜,但2015年那阵子,A股股民吃这套啊!股价从300块砍到150块,散户一看:“便宜了!抄底!” 结果人家股东趁机减持,套现离场。

北信源玩得有多疯?国际惯例10股送转5股就算“高送转”,它直接10送10,2016年甚至想玩10送20——相当于把100块撕成五张20块,连深交所都看不下去了,发监管函质问:“你家业绩配得上这么送吗?别当股民是傻子!”

靠“高送转”割韭菜被深交所点名,如今工资发不出,北信源凉了?


可人家根本不慌。你以为它是科技公司?其实是“资本戏精学院优秀毕业生”。2015年到2020年,股东减持跟打卡似的,财报里“应收账款”比营收还高——说白了就是货卖了钱收不回,全靠讲故事骗股民接盘。最讽刺的是,当年“钉子精神”的设计理念是“钻研和坚守”,结果公司把“坚守”玩成了“坚守割韭菜”,“钻研”搞成了“钻研怎么骗监管”。

三、杀毒软件的黄昏:当“螺丝钉”遇上“智能锁”

北信源的衰落,从来不只是它自己的问题——整个杀毒软件行业,早就从“香饽饽”变成了“隔夜饭”。

你想想,现在谁还装杀毒软件?手机靠系统自带防护,电脑有Windows Defender,病毒都进化成“勒索软件”“APT攻击”了,老一套“病毒库升级”早就不好使。更要命的是,政企单位的安全需求变了:以前是“装个杀毒软件就行”,现在要“终端安全+数据防护+云安全”一体化方案,北信源那套“老古董”根本接不住。

奇安信直接甩出“政企安全航母”,深信服把政府行业拆成检察院、税务、消防等N个细分领域,连360都转型“政企安全国家队”了。北信源呢?还在啃老本卖“单机版杀毒”,产品迭代慢得像蜗牛爬,2016年跟风做个“信源豆豆”(对标微信钉钉),结果用户体验拉胯到没人用——相当于诺基亚出了个“智能手表”,除了情怀啥也没有。

靠“高送转”割韭菜被深交所点名,如今工资发不出,北信源凉了?

行业蛋糕变小,抢蛋糕的人还变多了。以前北信源靠“体制内关系”能垄断订单,现在政企采购越来越透明,技术不行、价格太高?直接pass。2023年北信源营收同比降18%,净利润暴跌70%,2024年干脆工资都发不出——4月工资拖到年底,7月工资拖到9月底,员工在脉脉吐槽:“当年冲着‘军工背景’来的,现在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四、时代冲浪者的诅咒:靠浪头起来,却不会自己造浪

北信源的故事,本质上是“时代冲浪者的悲剧”。

它崛起于一个“技术草莽+规则空白”的年代:1990年代杀毒软件是蓝海,政企采购靠关系,资本监管还没完善,林皓踩准了每一个风口——技术先发、背景加持、资本套路,缺一个都成不了事。可当时代变了:技术从“草莽”到“规范”,采购从“关系”到“竞标”,资本从“野蛮”到“严管”,北信源手里的“旧地图”直接成了废纸。

它不是第一个被时代拍死的。江民杀毒、瑞星卡卡、金山毒霸……当年哪个不是“开机必备”?可要么没跟上互联网免费浪潮,要么没转型移动安全,最后都成了“时代眼泪”。北信源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明明有机会转型(上市融资、政企资源),却把钱花在了“高送转”“股东减持”上,而不是技术研发——相当于中了500万彩票,不去投资做生意,反而全买了彩票想中更多,最后血本无归。

现在的北信源,活成了一个黑色幽默:logo是“螺丝钉”,结果自己成了“生锈的废钉子”;口号是“钉子精神”,结果在时代的墙上拧歪了,拔不出来也敲不进去。80后看到它工资拖发的新闻,第一反应是“爷青结”,第二反应是“活该”——毕竟,靠套路赢一时,靠技术才能赢一世。

尾声:那个开裂的螺丝钉,该换了

你电脑里的北信源图标早就删了吧?可它留下的教训还在:中国科技企业,到底该靠什么站起来?

靠关系?靠资本?靠时代红利?北信源证明了:这些都只能让你“站一阵子”,想“站一辈子”,还得靠技术硬实力。当年那个脑袋开裂的螺丝钉,或许早就该换了——毕竟,时代的墙,早已不是1992年的规格了。

靠“高送转”割韭菜被深交所点名,如今工资发不出,北信源凉了?

现在北信源的员工还在等工资,股民还在等解套,只有那个“螺丝钉”logo,还在互联网的角落里,像个尴尬的笑话:提醒着每一个创业者——别把时代的红利,当成自己的能力;更别把资本的套路,当成企业的未来。

毕竟,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而北信源,早就把泳裤都拿去换韭菜了。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