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师范大学宣布,国际意识研究协会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史蒂文·洛雷(Steven Laureys)已于今年1月全职加盟杭师大,担任基础医学院教授...
2025-11-06 0
2024年12月9日,作为科技巨头谷歌扔出一枚“深水炸弹”:宣布成功研制新一代量子芯片“Willow”。消息一出,整个科技圈一片震惊,连其母公司Alphabet股价一夜飙升,市值涨幅约8120亿元人民币,资本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这一突破的极大期待。
很多人可能会想,不过是一块芯片,为何能引发如此巨大的轰动?它究竟解决了什么难题?这是否又意味着美国在决定未来的算力竞赛中已一骑绝尘?面对如此突破,我国又该如何应对?
谷歌此次发布的并非传统芯片,而是一种全新的量子芯片。它带来的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一场对计算范式的根本变革。
我们熟悉的传统计算机,电子设备,其芯片核心逻辑是“比特”, 它总是处于明确的“开(1)”或“关(0)”的两种状态,而所有复杂运算,最终都可归结为大量开关状态的不同组合。
而量子芯片的基本单元是“量子比特”, 它借助了量子力学中两个关键特性:叠加和纠缠。假如现在你的桌上,有一枚正在不停旋转的硬币,当它在停转之前,你是无法断定其最终的正反面的。此时的它,就同时处于正与反的“叠加态”。
更奇妙的是“纠缠”:即使相隔千里,一枚硬币的最终结果,也会瞬间影响另一枚硬币的最终结果。这种关联不会受物理距离限制。量子比特所拥有的这种神秘的纠缠关联,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工作。
正是这两个特性,赋予了量子芯片算力呈指数级爆发的巨大潜力。在传统计算机中,10个比特仅能表示10个确定数值;而10个处于纠缠态的量子比特,由于叠加态的存在,能够同时表征2的10次方(即1024)种不同的数值组合,并一次性对所有状态进行运算。
这种并行处理能力,使量子芯片在模拟分子行为、破解密码、优化复杂系统等特定任务上,具有很多传统型计算机难以比拟的优势。
然而,量子比特的叠加态维持是极为困难的。任何微弱的热量或电磁噪声都可能导致叠加态瓦解,造成计算错误。更棘手的是,量子比特数量越多,就越容易出错。
因此,如何在计算过程中有效检测和实现“量子纠错”,就成为将量子芯片从实验室推向实用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
谷歌发布的Willow芯片,有105个物理量子比特的规模。简单来说,它同时拥有105个极其精密的微观计算单元,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环境下,可以以一种我们日常难以理解的方式协同工作。
Willow芯片的计算能力堪称恐怖,它只需不到5分钟即可完成一项基准计算任务,而同样的计算,美国耗巨资研发的另一款大型超级计算机“Frontier”,则需要10²⁵年才能完成——这个时间甚至超过了宇宙的整个演化历程。
Willow的另一项革命性突破,在于解决了困扰科学家近30年的核心难题:量子纠错。为应对环境干扰导致的错误,一种主流方案是使用多个物理比特来共同编码一个逻辑量子比特。
每一个物理比特就像是一块容易出错的“砖块”,而通过一种名为“表面码”的复杂编码方式,可以将很多块这样的“砖”巧妙地组合起来,砌成一堵更坚固、更稳定的“墙”,这就是所谓的“逻辑量子比特”。
在Willow之前,增加砖块(物理比特)往往意味着整面墙出错的概率也会变得更高,“越纠越错”是常态。
但谷歌的团队这次首次实验证实,当把这面“墙”砌得更大(将编码码距从3扩大到5,再扩大到7)时,其错误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每次扩大规模都能让错误率降低约一半,实现了“越纠越对”。
这就像找到了一种神奇的“砌墙”方法,墙砌得越大反而越稳固。这项突破,为最终建造出足够可靠的大规模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关键的一块基石。
美国有了新突破,我国当然也不能落后。今年初,中科大的团队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处理器同样基于105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它的诞生,向世界清晰地表明,在这场前沿科技竞争中,中国不仅没有缺席,更已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性能方面,“祖冲之三号”的量子比特能够保持长达72微秒的相干时间(即维持量子态的时长),其对量子比特的操作精度也表现优异:单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90%,双比特门保真度高达99.62%。这些关键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与Willow相同的基准计算任务中,“祖冲之三号”同样展现出卓越能力,仅用数百秒即可采集百万样本并完成计算,其综合计算性能较谷歌2019年发布的Sycamore处理器高出六个数量级。
在纠错能力方面,“祖冲之三号”可实现码距扩展为7、9和11的表面码量子纠错,其各项性能指标上与 Willow 达到“旗鼓相当”水平。
除了实验室中的性能突破,我国量子计算也在走向实际应用。例如,“本源悟空”计算机,已搭载72比特的“悟空芯”面向全球开放运行。截至今年初,它已完成超过32万个计算任务,涵盖金融、生物医药、流体动力学等多个领域,服务用户超一百多个国家。
当前,无论是谷歌还是中国,相关成果依然处于初级的阶段。研发的量子芯片还容易受到噪声干扰,距离构建拥有数万个物理量子比特,可实现自我纠错的大型容错量子计算机,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要走。
展望未来,前景可期。我国的量子科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凭借国家层面的战略重视、日益完整的技术产业链条以及扎实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已经完全有能力在这场决定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重要一席。
相关文章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宣布,国际意识研究协会主席、欧洲科学院院士史蒂文·洛雷(Steven Laureys)已于今年1月全职加盟杭师大,担任基础医学院教授...
2025-11-06 0
苹果正式推送 iOS 26.1 正式版,这次的更新幅度比你想的还要大!除了备受瞩目的 Apple Intelligence 繁体中文上线 外,还有一系...
2025-11-06 0
2024年12月9日,作为科技巨头谷歌扔出一枚“深水炸弹”:宣布成功研制新一代量子芯片“Willow”。消息一出,整个科技圈一片震惊,连其母公司Alp...
2025-11-06 0
本次任务中的03航天员张洪章,是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中的“载荷专家”。今年39岁的他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临池镇,在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后,他留在中...
2025-11-06 0
为深刻汲取2023年两起瓦斯燃烧涉险事故教训,有效解决高瓦斯煤矿瓦斯治理难题,清徐县应急管理局积极引导煤矿企业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成熟的瓦斯治...
2025-11-06 1
今年双11最大的变化,就是终于不用凑满减了。看了下,无论是京东还是天猫,都开始直降,而且就算要领券,也不再是满减券,而是限额折扣。比如天猫今年就推出了...
2025-11-06 1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绿联科技(301606)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温度响应式的抗浪涌保护装置及适配器系统”,专利...
2025-11-06 1
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11月1日至3日,第四届全国大模型智能生成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模型与生成专委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以 “智汇天...
2025-11-06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