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太阳能燃料未来十年内年产量或将提升至100万吨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2日 09:59 1 admin

在近期于西班牙召开的2025 SolarPaces大会上,瑞士太阳能燃料企业Synhelion(音译:赛能隆)表示,其在德国于利希投建的全球首座工业规模的太阳能热合成燃料项目“黎明”(DAWN)正在进行实际太阳条件下的运行测试。

太阳能燃料未来十年内年产量或将提升至100万吨

图:“黎明”(DAWN)项目中的一座20米高的太阳能塔及一片定日镜阵列

“黎明”项目于2024年6月建成,包括一座20米高的太阳能塔,配套大规模定日镜阵列。太阳能塔的核心是一套精密系统,包含太阳能接收器、热化学反应器和热能存储单元。该项目完整展示了从聚光集热到工业级合成液态燃料的全技术流程,这些组件共同实现了太阳能燃料的全天候、低成本生产。

“黎明”工厂将制造具有高运输性的合成原油(Syncrude),这种中间产品将送往传统炼油厂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燃料,预计每年可生产数千升燃料。赛能隆的产品将涵盖航空用太阳能煤油,以及公路和海运用太阳能汽油、太阳能柴油。太阳能燃料可直接替代化石燃料,且能与全球现有燃料基础设施无缝兼容,包括储存、运输环节,以及在内燃机和飞机发动机中的使用场景。

太阳能燃料未来十年内年产量或将提升至100万吨

图:将阳光转为燃料

赛能隆计划于2027年在西班牙建成首座商业级太阳能燃料生产厂“RISE”,目标年产量约1000吨太阳能燃料,涵盖航空用太阳能煤油、公路交通用太阳能汽油及海运用太阳能柴油,旨在为交通运输领域提供可直接替代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德国联邦数字与交通部国务秘书哈特穆特・霍普纳(Hartmut Höppner)表示,为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的气候目标,必须寻找化石燃料的替代方案。可再生合成燃料潜力巨大。赛能隆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将太阳能燃料年产量提升至约100万吨。

赛能隆表示,RISE工厂将延续其核心技术路线——通过大规模定日镜阵列聚焦太阳光,将太阳能塔内的接收器加热至超过1500°C的高温,随后利用该热能驱动热化学反应,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由氢气和一氧化碳组成),最终再将合成气提炼为液态太阳能燃料。

与此前在德国于利希落成的“DAWN” 示范工厂(全球首座工业规模太阳能燃料设施)相比,RISE工厂的产能将实现大幅提升,且在技术集成度与成本控制上进一步优化,例如通过升级热能存储系统,可实现燃料的全天候稳定生产,不受昼夜或天气变化影响。该项目的选址充分考虑了西班牙南部充足的日照资源——当地年均太阳辐射量高,且土地利用成本适宜大规模部署定日镜阵列。赛能隆已与西班牙当地政府及能源企业达成合作,将接入区域电网辅助能源调度,并计划与周边传统炼油厂建立协同机制,利用现有炼油设施对工厂生产的 “合成原油”(Syncrude,一种中间产品)进行深加工,以降低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成本,加速太阳能燃料的商业化落地。

赛能隆首席执行官吉安卢卡・阿门多拉(Gianluca Amato)在声明中强调:“RISE工厂是太阳能燃料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普及的关键一步。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航空、海运)的脱碳一直面临‘难电气化’的挑战,而我们的太阳能燃料能与全球现有燃料储存、运输及发动机系统完全兼容,无需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这为行业快速减排提供了可行路径。

据介绍,赛能隆已与多家航空及交通企业签署初步采购协议,其中包括瑞士皮拉图斯飞机公司(Pilatus Aircraft)等,这些企业计划在RISE工厂投产后优先采购其太阳能煤油,以推动航空燃料的低碳转型。赛能隆同时透露,若RISE工厂运营达到预期目标,未来5年内将在西班牙、摩洛哥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规划建设更大规模的生产基地,目标是将太阳能燃料年产量提升至10万吨级,长期愿景则是到2040年实现每年1亿吨的产能,为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碳中和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