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为量子是微观世界的魔法师,只在原子里耍酷——直到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告诉你:你的手机芯片,早就能让量子效应在毫米级电路里跳芭蕾。今年的物理...
2025-10-10 0
我们总以为量子是微观世界的魔法师,只在原子里耍酷——直到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告诉你:你的手机芯片,早就能让量子效应在毫米级电路里跳芭蕾。今年的物理学奖颁给了谷歌量子AI首席科学家Michel Devoret等三人,理由很简单却震碎认知:他们40年前证明了一件事——那些让爱因斯坦都头疼的量子规则(叠加、纠缠、观测即改变),能被人类驯服在宏观电路里。这不是发现新粒子,而是把微观宇宙的“操作系统”装到了芯片上。现在,谷歌用这个“系统”造出了Willow量子芯片,而我们,正站在计算革命的检票口。
1980年代,物理学界有个共识:量子力学是微观世界的“方言”,宏观物体(比如一块芯片)只能说经典力学的“普通话”。因为温度、振动、外界干扰,都会让量子效应像泡沫一样破灭。但Michel Devoret、John Martinis和John Clarke偏不信。他们造了个“特殊电路”:用超导材料(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为零)做导线,中间夹一层超薄绝缘层——这就是后来改变世界的“约瑟夫森结”。
这个结有多神奇?它像个量子世界的“旋转门”:在经典电路里,电流要么过,要么不过;但在约瑟夫森结里,电流能同时“既过又不过”——这就是量子叠加态在宏观尺度的直接显现。更狠的是,他们用这个结控制量子状态:加个微弱电压,就能让叠加态“旋转”;测一下电流,就能读取量子信息。这不是观察量子现象,而是“编程”量子现象。
当时的实验有多震撼?就像有人在操场上用1000个篮球摆出“薛定谔的猫”——既死又活,还能让你按按钮切换状态。评委在诺奖颁奖词里写:“他们证明了量子力学不是微观世界的专利,而是宇宙通用的底层代码。”
现在回头看,这个突破的意义远超物理学:它把量子效应从“实验室奇观”变成了“工程化工具”。就像18世纪人类驯服电不是因为发现了电子,而是发明了电池和电路——约瑟夫森结,就是量子世界的“电池+电路”。谷歌2019年实现“量子优越性”(用53个量子比特完成经典计算机需万年的计算),靠的是这个结;2024年发布的Willow芯片(256个量子比特,错误率降低90%),核心还是这个结。
这次诺奖最戳人的点,是“时间差”:1980年代的实验,2025年才拿奖;而它真正改变世界,是在40年后的今天。这像什么?像1960年代发明激光时,没人想到50年后会有扫码支付;像1990年代发明互联网时,没人预见短视频会颠覆社交。基础研究的价值,从来不是即时兑现的“工资”,而是存了几十年的“复利存款”。
谷歌这两年拿诺奖拿到手软:2024年,Hinton(AI教父)、Hassabis(DeepMind创始人)因AI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25年,Devoret团队因量子获物理学奖。算上员工和前员工,谷歌诺奖得主已达5人。这不是运气,是“长期主义实验室”的必然。他们允许科学家做“看不到KPI”的研究:Hinton研究神经网络时被骂“浪费钱”,Devoret摆弄约瑟夫森结时,同事觉得“不如去研究半导体”。但谷歌的逻辑是:短期看,基础研究是“成本”;长期看,它是“造轮子”——没有轮子,再快的车也只能爬。
对比当下科技圈的“热点追逐赛”:AI火了all in大模型,元宇宙热了抢VR头显,量子热了就买量子概念股。但谷歌用连续诺奖证明:真正的科技壁垒,是愿意为“40年后的突破”买单。就像种果树,别人在摘现成的果子,它在改良土壤。现在,土壤里长出了量子计算这棵树。
有人说谷歌拿诺奖是“钞能力”——有钱挖顶尖科学家。但真相是:它建了个让科学家“安心发呆”的生态。Devoret加入谷歌前,在耶鲁大学研究了30年超导量子;Martinis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磨了20年实验技术。谷歌没让他们“立刻出成果”,而是给了实验室、低温设备、跨学科团队(物理学家+工程师+程序员)。这种“生态”比高薪更珍贵:科学家最怕的不是穷,是研究被打断、想法被质疑“没用”。
这种生态的结果是“滚雪球”:2019年实现量子优越性后,更多顶尖人才加入;Willow芯片出来后,药企、材料公司排队合作;现在诺奖加持,又会吸引下一代科学家。这像热带雨林:不是单一种植,而是让阳光、雨水、土壤自然配合,长出参天大树。反观有些公司,实验室像“项目制工厂”:9个月出不了成果就砍项目,科学家成了“科研KPI机器”。两种模式,高下立见。
有人问:谷歌的Transformer(大语言模型的“发动机”)是不是也该拿诺奖?这个问题戳中了科技圈的“终极命题”:什么才算“诺奖级成果”?
量子计算的底层是“重构计算范式”:经典计算机用“0和1” bits算,量子计算机用“既0又1”的qubits算。这是数学和物理的双重突破,像从“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跨越。而Transformer是“算法架构创新”:用注意力机制让AI更高效处理语言,但底层还是经典计算。就像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区别:都是动力革命,但蒸汽机重构了“能量转换”的逻辑,内燃机是优化了蒸汽机的效率。
不过,量子和AI正在“杂交”:谷歌已经在用量子计算机模拟神经网络,未来可能出现“量子Transformer”——用叠加态并行处理海量数据。到那时,或许会有个“交叉诺奖”。但现在,我们更该关注的不是“谁更该拿奖”,而是:当量子计算和AI双引擎启动,人类能跑多快?
你可能会说:量子计算太玄,跟我有啥关系?别急,它正在悄悄改你的生活:
1. 加密安全:你的密码可能“瞬间失效”
现在的银行密码、区块链加密,靠的是“大数分解”——经典计算机算1000位大数要几万年。但量子计算机用Shor算法,可能几小时就搞定。不过别怕,谷歌、IBM已经在研发“量子加密”:用量子纠缠生成“不可破解”的密钥,你发信息时,只要有人窃听,量子态就会“崩溃”,你立刻知道。
2. 新药研发:从“大海捞针”到“精准钓鱼”
研发一款抗癌药,经典计算机要模拟分子相互作用,像在10亿个钥匙里试哪把开肿瘤细胞的锁。量子计算机能同时模拟万亿种分子结构,直接“钓”出最可能有效的那把。谷歌和默克合作的量子药物项目,已经把早期筛选时间从2年缩到3个月。
3. 新材料革命:给地球装“节能芯片”
现在的电池、太阳能板、空调,效率被材料性能卡死。比如电池,锂电子移动速度决定充电快慢;量子计算机能模拟“理想材料”的原子排列,设计出“充电10分钟跑1000公里”的电池,或者“让空调省电50%”的超导材料。这些不是科幻,Willow芯片已经在模拟高温超导体的结构了。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其说是奖励三位科学家,不如说是奖励“人类的好奇心和长期主义”。40年前,他们研究约瑟夫森结时,没人问“这能赚钱吗”“能发论文吗”;谷歌支持量子计算时,也没人催“什么时候商用”。现在,这些“无用之用”成了改变世界的引擎。
我们总说“科技改变生活”,但少有人说“什么改变科技”——是那些愿意在黑暗里点灯的人,是那些敢把“不可能”变成“试试看”的勇气,是那些给基础研究“买长期保险”的远见。当Willow芯片的量子比特在绝对零度下闪烁,当AI大模型开始理解人类情感,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科技革命,从来不是突然爆发的“奇迹”,而是无数个“今天”埋下的种子,在未来某天,长成参天大树。
而我们,要么站在树下乘凉,要么,现在就开始播种。
相关文章
我们总以为量子是微观世界的魔法师,只在原子里耍酷——直到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告诉你:你的手机芯片,早就能让量子效应在毫米级电路里跳芭蕾。今年的物理...
2025-10-10 0
9月28日,由北京化工大学科协、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主办的“数智赋能·低碳韧性——双碳目标下能源资源转型青年科技沙龙”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院士-四...
2025-10-10 0
10月9日,美芯晟(688458.SH)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公司用于机器人和AI端侧领域的芯片已在知名品牌批量出货,DToF芯片可用于多种类型...
2025-10-10 0
前阵子刷到篇哈佛博士写的论文,是SeyedM.Hosseini和GuyLichtinger这两位搞的,经“卫夕指北”编译后在朋友圈传疯了。核心就一句话...
2025-10-10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0-10 8
微乐捉鸡麻将控牌器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加微下载使用。 手机打牌可以一键让你轻松成为“必赢”...
2025-10-10 11
微乐陕西挖坑怎么能拿到好牌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加微下载使用。 手机打牌可以一键让你轻松成为...
2025-10-10 15
开心十三张透明挂辅助器脚本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加微下载使用。 手机打牌可以一键让你轻松成为...
2025-10-10 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