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会议召开,勾勒商业航天“产业地图”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3日 08:26 0 aa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童佳怡 衣玉林

当前,商业航天产业正面临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期,在这场全球近地轨道的“席位争夺战”中,如何锻强航天特色优势,又如何在国家航天发展大局中更好注入山东力量?在10月11日上午举行的以“聚势航天新纪元 赋能产业新跃升”为主题的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创新发展会议上,来自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以及高校、央企、商业航天头部企业与省内重点企业的代表齐聚海阳,共同为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聚力赋能。

“高光时刻”不断涌现

山东构建起完整产业生态

商业航天,在星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增至500余家,预计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

眼下,山东商业航天领域“高光时刻”不断涌现。以“海上发射牵引、工业基础支撑、产业链协同”为依托,山东构建起“海上发射服务——星箭核心制造——空天信息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全力加快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单忠德在会上介绍,山东省积极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安全创新发展,构建起以海上发射为引领、星箭制造协同推进、空间应用持续拓展的良好发展生态,在商业航天发射的海洋经验探索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提升了我国航天发射整体实力。

截至目前,山东已形成济南、青岛、烟台三地优势互补的集群格局,商业航天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构建起从火箭到卫星再到配套的全链条系统。一批特种材料、高精度的零部件等关键配套,得到航天用户的广泛认可。下一步,山东将聚焦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应用、航天配套三大产业方向,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保障能力,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山东抢抓商业航天机遇、构建未来产业格局的重要落子,本次会议不仅是资源与政策的聚合平台,更是撬动全省空天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支点。会议重磅发布了《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产业培育、技术创新、要素保障等多方面系统发力,为商业航天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城市招商推介、专家主旨演讲、项目签约等多项活动,全方位助推商业航天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开启山东商业航天发展的全新篇章。

“全省一盘棋”

开辟区域转型新空间

山东商业航天的发展格局,远不止海上发射这一亮点。

会上,烟台、济南、青岛、泰安四市分别推介了各自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优势,勾勒出了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地图”。

作为山东商业航天发展的“先行者”,烟台以全产业链布局抢占先机,将发展重心聚焦于海上发射、火箭制造、卫星研发与航天文旅四大领域。目前,烟台已构建起“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发展格局。

济南与泰安则形成“双子星”联动,共同锚定液体火箭制造、核心部件试验及卫星研发应用等关键环节。至2024年底,济南已集聚148家空天信息企业,年营收超258.1亿元,38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达260亿元,稳稳跻身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三核”。

青岛,另辟蹊径深耕“航天服务”赛道,将重点放在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领域。通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与技术体系,青岛已成为山东商业航天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服务枢纽”。

除核心区域外,山东其他城市亦纷纷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在商业航天关联配套领域积极布局。

在备受关注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发表了《论空天时空智能》主旨演讲。他表示,当前应抓紧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创造多个万亿级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首席专家肖力田则在主旨演讲中聚焦海上发射这一山东优势领域。他表示,商业航天海上发射不仅自身发展潜力巨大,更引领多个行业向新型领域跨界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开辟了新空间。

向天图强

烟台构筑商业航天新高地

随着又一枚火箭从东方航天港腾空而起,烟台不仅将新的卫星送入苍穹,更向世界宣告了其在中国商业航天版图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作为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已从一项突破性的工程,蝶变成为一个汇聚尖端技术、完整产业链和广阔应用前景的产业生态圈。

核心优势在于“唯一性”与“完整性”的叠加。东方航天港凭借其独一无二的海上发射定位,不仅实现了全球最大固体火箭海上发射等突破,更形成了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的“火箭链”服务闭环。与此同时,“卫星链”“数据链”与“文旅链”沿链布局,从“东方慧眼”星座的宏图,到“开放地球引擎”的运营,再到航天科普的如火如荼,一条国内罕有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正在烟台加速成形。

发展底气来自“顶层设计”与“内生动力”的共振。刚刚发布的《山东省加快推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产业注入强劲政策动力,而累计45亿元的能力建设投入、20亿元的产业基金,以及院士工作站和高校研究院的落地,则构筑了吸引和培育创新要素的强磁场。这一切,最终由一支荣获国家级荣誉的专业发射队伍转化为一次次成功的飞天实践。

11日的发射,是东方航天港无数次成功中的一环;而烟台的雄心,是让每一次点火都成为驱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面向未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日趋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烟台正以“问鼎九天”的魄力,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航天浪潮中,刻下属于自己的鲜明坐标。

责编:秦菲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