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弯腰、行走……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对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来说,却是每天必须直面的生存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
2025-10-23 0
吃饭、弯腰、行走……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对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来说,却是每天必须直面的生存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19064万,占总人口的13.50%。这一占比日渐逼近国际公认的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门槛。而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早在2022年末,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就已高达约4400万。与持续加剧的老龄化和庞大的失能群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达数百万。
如何用好人工智能技术为养老服务赋能?成为各界极为关切的焦点。从智能助行机器人到AI膳食识别助手,从跌倒监测系统到语音交互管家……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既是未来图景,也是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在感叹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同时,我们也需意识到,人工智能在助力‘老有所依’理想图景实现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李佳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科技真正的意义或许在于让老人更容易被看见、被回应,让生活与温度皆有依托。
银发浪潮下的AI场景赋能
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一名老人与人形机器人互动。图源:新华社
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是深圳市第一家公办市属护理型养老院,设有800张床位,现有443位在住老人,是深圳市的标杆型养老机构。
“目前,我们已经引进了50余家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产品,构建起覆盖老人生活、健康、精神关怀的智能照料体系,围绕活动娱乐、情感陪伴、认知症训练、康复服务、穿戴设备应用、安全健康监测等领域,为不同老年群体提供科技助力,提升照料效率与质量。”深圳市养老护理院院长李锡坡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人工智能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的应用,只是科技赋能养老的一个缩影。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日渐融入康养服务体系,不仅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也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2021年底发布的《大健康时代新机遇:未来生活的前置思考》报告显示,超七成成年人愿意在未来生活中使用智慧养老终端。该报告预测,至2025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6万亿元。
为推动智慧养老从概念走向落地,近几年已有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发布了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在近日举办的“人机共生未来社会——老龄化社会的科技解决方案”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中国报道》记者从各地实践中了解到,无论面向哪类老年人,当前智慧养老场景的落地主要集中在四大核心领域:居所安全、健康管理、生活辅助和情感关爱。
“我们在研究了欧美100多家养老科技企业后发现,国外智能产品的落地应用也无外乎这几大领域。”论坛上,北京市老龄协会相关负责人举例道,生活中人们已经能够看到,智能水电监测和燃气报警器服务于居所安全,智能腕表、智能监测床垫应用于健康管理,自动喂食机械臂、智能起身椅等属于生活辅助,智能语音交互则致力于提供情感陪伴。
记者走访北京的一些养老场所发现,目前价格相对较低的部分智能产品已经逐步进入普通家庭和普惠型社区照料中心,高端智能产品则主要应用于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
早在2005年,上海市率先提出“9073”养老服务格局目标,即90%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左右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次年,北京市也沿用这种框架,提出类似的“9064”模式。李佳表示,随着老龄化形势演进,今后人们居家养老的比重可能会达到98%左右。
“无论是出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还是囿于难以实现的‘养老院自由’,居家养老都会是未来我国养老体系中的主场景——失能或需专业护理而必须进入医疗机构的特殊情况除外。”北京市老龄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如今的居家养老已经远远超越了临终关怀或基础照料的范畴,更重要的是通过适老化改造与智能技术应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便捷度和品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于此的空间巨大。
一场协同革命
今年以来,“机器人养老”的话题热度不减。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未来依靠机器人养老是100%的事情。”
据了解,目前我国养老机器人产品研发已经迈入2.0阶段,能实现转移辅助、排泄辅助、洗澡辅助、看护辅助等功能,显著缓解人工护理压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陈殿生一直从事智能护理机器人和康复医疗机器人研究,他将养老机器人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类。
在陈殿生看来,康复机器人主要服务于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损伤的半失能老人,与传统牵引式康复设备相比,这类机器人能够模拟更接近生理状态的步态训练,并借助多传感器系统实时采集精准的训练数据,从而将康复效果转化为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带来更加科学、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护理机器人主要是失能老人所需,一方面便捷失能老人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减轻照护人员压力。高阶的陪伴机器人则深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表现出更充沛的人类情感和更智慧的交互模式,能给予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老人以精神慰藉。
9月12日,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参观者正在体验一款具身轮椅机器人的爬坡功能。摄影:陈珂
“真正有照护需求的是衰老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李佳指出,因此,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康复护理类机器人,是当前最迫切的刚需。
康复护理类机器人能否像保姆一样,为失能老人带来“丝滑”的全流程照护体验?陈殿生坦言,目前大多数老年人需要的是“全人护理”,这种护理通过机器人实现的难度很高。举例来看,如果想将失能老人从卧床状态搬到轮椅上,再送到卫生间,这一系列连贯动作对机器人的技术要求很高且很复杂。同时,机器人还要在服务过程中零失误,确保老人安全。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理论叫莫拉维克悖论,即‘要让电脑如成人般地下棋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让电脑有如一岁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动能力却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陈殿生说,从技术角度来看,康复护理机器人比以往的智能产品难度更大,技术也更复杂,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人对机器人的理解局限于影视作品中的各种人形机器人。实际上,机器人是可以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的总称。让机器人照护失能、半失能乃至失智的老年人,意味着一场机器人之间的协同革命。“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养老机器人解决方案,不能只考虑机器人,而是要充分考虑人与机器人的结合。”李佳说。
技术终究要归于生活
技术要超前于生活,但终究要归于生活。
近年来,各类养老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等不断涌现,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依旧存在一些限制养老产业进一步转型及新产品在老年群体中普及和使用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晓光撰文指出,多数新型养老服务产品较高的使用成本和门槛限制了其普及程度,尤其是对于独居、经济条件有限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弱势老年群体,该类产品的可达性低、使用难度高。现有养老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注度较低,老龄产品多样性有待提升。
在李佳看来,当前,真正意义上“人工智能+养老”的核心技术突破仍然有限。因为独立研发不仅周期漫长,更需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大多数企业并非从零开始创新,而是依托于行业现有的技术成果寻找应用场景。为求稳妥,它们通常会利用某一项通用技术实现关键突破,再以其为基础寻找合适的落地场景。
“这种技术先行、场景适配的路径有可能脱离真实需求,造成大量智能养老产品上市后即滞销。从科技赋能养老的长远角度来看,这甚至会损耗应对老龄化的时间窗口。”李佳说。
现阶段,对于智能养老产品使用者的培训也未成体系。李佳调研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养老体系较为成熟的日本,大多数一线护理人员并非高学历出身,也不是生产线上培养出来的成熟工人,在面对科技设备时他们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操作起来不知所措,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也相对困难。在推广智能养老产品时,绝不能忽视系统化培训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时代下,护理员角色从传统体力型照护者升级为‘技术协作+情感关怀+管理统筹’的复合型人才,需具备智能设备操作与数据解读能力、人机协作提升效率的能力、更强的情感照护能力及终身学习适应技术迭代的能力。”李锡坡表示,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在日常培训中注重围绕技术实操、数据解读与应急响应、人文关怀、伦理与隐私保护展开,全面提升护理员综合素养。
此外,绝大多数老人并不喜欢被机器人照顾,这使他们感觉陷入到了一个冰冷的、不跟人打交道的环境里。有的老人在被机器人抱起时表情和手脚都会变得很僵硬,表示宁可自己试试看,也不愿接受机器人的服务。“除了应对技术上的不适应,缓解老人的孤独感是人工智能赋能养老的另一个关键议题。”李佳指出。
“人工智能能够满足老人的基础安全与浅层陪伴需求,但老人更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如渴望人生经历被认真倾听、个人想法获得真正尊重等高层次情感认同,仍然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李锡坡向记者表示。
“缓解情感缺位困境,关键是要明确人工智能的‘辅助工具’这一定位,构建人机协同的养老模式。”李锡坡结合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的实践进一步阐释道,具体而言,应借助科技减少护理员工作量,增加他们的情感陪伴时间;鼓励家属参与、推动社区老年社交,搭建多元情感支持网络;引导企业在人工智能产品中融入人文元素,提升互动针对性,以科技赋能叠加人文关怀,实现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责编:张利娟
编审:林崇珍
相关文章
吃饭、弯腰、行走……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对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来说,却是每天必须直面的生存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
2025-10-23 0
10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同期举办了“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劲牌公司凭借两项专利技...
2025-10-23 0
就在昨天,上海警方通报了一起令人警觉的案件:全国首例“职业刷机人”被端掉。嫌疑人薛某在短短一个月内,通过境外软件帮人破解无人机禁飞区和限高限制,完成2...
2025-10-23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0-23 28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操作使用教程: 1.亲,实际上微乐湖北麻将万能开挂器是可以开挂的,确实有挂.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
2025-10-23 17
最新消息,《宝可梦传说Z-A》联动新款Switch 2主机套装,将在明天开启预购!任天堂在宝可梦直面会结束后突然在社交媒体官宣,这款套装将于10月16...
2025-10-23 11
据亚洲时报10月22日报道,美国AI产业的发展,已经脱离了科技进步,又变成了资本的游戏,出现了一种循环交易现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英伟达、微软、Open...
2025-10-23 1
当下机器人领域正经历着关键的转变,而由HuggingFace联合英国牛津大学团队推出的LeRobot,正成为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力量。在业内,它有着“机...
2025-10-23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