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399篇原创文章(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上头条 聊热点#开篇先明确几点,以正视听。首先来说,本文本号,和这篇文章中提...
2025-10-01 0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399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开篇先明确几点,以正视听。
首先来说,本文本号,和这篇文章中提及的公司和相应人物,没有任何事实上的利益关系,不存在什么“充值”,打广告,营销推广等等的可能。
其次,本文内容并没有任何看空唱衰的意图,纯粹基于现实,进行理性思考和讨论,不提供任何情绪价值。
不要用那套什么米粉米黑的逻辑来戴帽子,极端思维和非理性群体,请出门左转,慢走不送。
第三,写这篇文章,并没有任何蹭热度博流量的意图,仅仅是记录思考,分享交流,不搞什么情绪拉踩。
三点前置,应该把要害和关键都说清楚了吧?
2025年,特别是下半年开始,对于国内知名的小米公司而言,国内的舆论和互联网环境,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甚至可以说是彻底颠覆,完全反转。
这样的情况,在9月25日,小米雷老板的最新发布会以后,被推上了高潮:
9月25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举行了主题为《改变》的第六次年度演讲,分享了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造车背后的故事,复盘了小米用五年时间“逆天改命”的历程,并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
图片来源:网络
有一说一,无论从风格,还是内容,再到模式,其实和过去几年小米这家企业,以及雷军本人搞的发布会,没有多少变化,但是,却收获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舆论效果。
其实,这样的变化,在发布会以前,已有端倪。
2025年,对于小米这家企业,还有雷军这个个人IP来说,舆论环境的风向变化,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只不过,进入9月份以来,就有点爆发的势头,各种负面舆论,阴阳怪气,讽刺揶揄的内容,开始呈现铺天盖地的规模。
普通人只要打开手机,随便刷几条短视频,就能看到吐槽小米的内容,各种领域的博主都来评价,甚至连一些做流量搞笑短视频,短剧的工具账号,都加入了“编排小米,讽刺雷军”的队伍。
当然,互联网时代,基本的抗压能力和态度,小米还是有的,但是这个形势和苗头,还是很值得去警惕和重视的。
当下小米这家企业,还有雷军本人,对于这一轮的舆论反转,全网范围内的揶揄讽刺,用放大镜挑刺的冲击影响,还在默默承受。
接下来会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但是一些损失和负面影响,总归是会有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曾经口碑和形象,以及舆论共识高度正向的小米,会迎来这一波反转冲击?
从理性,务实,客观,有价值的角度,怎么去看待这一轮矛头针对小米的舆论变化浪潮,这背后是不是有些见不得光的门道和因果逻辑?
这篇文章,围绕这两个问题,咱们展开好好聊一聊。
阅读提示: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关于为什么小米在舆论环境中,口碑颠覆,风向反转这个事情,其实互联网上已经有很多有头有脸,具备充分影响力的群体,进行了讨论和解读,我其实也仔细看过不少。
其中一些分析,还是比较到位,有深度,也比较客观的。
但是有一说一,从一个完全理性的经济观察角度出发,小米这家公司,真的是做了什么错不可赦,罪大恶极的事,这一次才会被舆论冲么?
其实是没有的,吹牛也好,小字花招也好,以及当下各路自媒体拿着放大镜去挑出来的各种毛病也好,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那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企业经营的角度,而不是消费者角度,企业在规则环境中运行经营,底线是法律法规,上限就要看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实控人的人品和追求了。
这一轮小米遭遇舆论反转,包括雷军被各种嘲讽揶揄,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外部,有外部的因素,而小米这个企业内部,显然也有自己的问题。
从2025年一系列围绕小米这家公司的舆论事件来看,明眼人能轻易的发现,那就是小米的老板,也就是雷军,似乎是和现实市场,真实世界,不在一个频道上。
简单来说,雷军可能是当下舆论环境中,茧房效应最明显的一个人了。
做过企业,干过管理,待过大厂的人,一定明白这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也是国内企业家,最常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被自己的公司和员工,制造的信息屏障,给困住了。
所以,一个套路,用了6年,典型的路径依赖。
从小米员工和企业高管的角度,老板喜欢这么干,那就配合他这么干,自己只要在规避风险,摆脱责任上下功夫就好了,没必要去搞什么创新,搞什么与时俱进,能躺着轻松把钱赚了,谁愿意站起身来干活?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这就是人性,这就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和集团的现实情况。
毕竟还是个年轻的公司,战术上可以打满分,但是缺乏战略上的规划,以及方向上的设计。
同一套战术,第一成功以后,就反复使用,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国家在小米崛起的这几年,也悄悄的进行了不着痕迹的支持:马云之后,其实是明显把雷军当作国内企业家新标杆来推的。
然后雷军在个人IP的打造上面,被公司的那帮人,用“饭圈经济”模式实现了放大。
从雷军全网几千万粉丝,以及日常内容的运营来看,就是以前那套明星艺人炒热度的玩法。
什么“米粉”和“黑米”这种舆论群体,怎么来的?
通过“饭圈经济”让雷军成为雷神,账面上能为公司节约大量的营销推广成本,老板看着高兴,然后配合互联网控评,删帖,高度敏感打压负面舆论,让老板当上了网红,让老板成为了为企业宣传的吉祥物,然后在大量赞美,甚至是出格的拥趸之下,没有人不会迷失的。
但是经验证明了:通过饭圈经济这种模式搞起来的热度和口碑,注定要遭到反噬。
当一个企业,一个老板,被抬到了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后,这样的反噬,就来了。
战术上的成功,多次成功,一直成功,是不能决定战略层面的结果的,就好比美国打越南战争,一场战都没输过,但是越南战争最终的结果,还是美国输了。
名利名利,只得其一,想着名利双收,注定身败名裂。
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那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雷军能见好就收,在人气相对巅峰的时候,就往后退,然后台前培养几个俊男靓女去搞营销推广,自己在公司用心做好管理,产品,还有监督,那么会不会结果不一样呢?
肯定不一样,看看华为就知道了,网上骂余承东大嘴浮夸油腻的不要太多,不怀好意冲华为产品和品牌的歪风也有,但是对任老爷子,就没有什么攻击吧?
哎,姜还是老的辣,华为谁说了算,谁的利益最大,谁懂得避开风头?
雷军50出头,还是看不透名利二字,说明,还真是年轻。
这里都是从舆论层面的讨论,而说到产品,实际上,就没什么好说的,再好的品牌,再好的产品,也经不起无数用放大镜,以及带着偏见的眼光,去挑毛病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这一轮小米遭遇舆论反转,以及大规模的嘲讽揶揄内容的冲击,真正的看点,其实是背后推波助澜,但是不显身形的力量。
都不需要说什么“被迫害幻想”,年度演讲以后,各路评论的数量和密度来到了一个高潮,几乎随处可见,躲都躲不掉的程度,这事儿,性质就不一样了。
这背后,不一定是说有什么统一组织,成本太高,但是有一些人和钱,在背后给这些负面内容投流,加钱,甚至是利益引导,是必然的。
热度上来了,流量利益就能驱动更多的逐利自媒体,加入这样的流量盛宴。
逻辑很简单嘛,模仿嘲讽和挑刺小米雷军的内容,有流量,理性务实的去分析问题,没人看,那么从利益的角度,什么内容会多,什么内容会少,不就有结论了么?
从商业关系上来说,小米的消费群体,包括米粉这个群体,和小米这家公司,以及雷军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存在什么对立的立场。
现代社会了,看得上就买,喜欢就用,也犯不着以个人这样的力量,去和千亿规模的这么一个资本集团去死磕吧?
不吹,不黑,尊重事实的来看,当下很多积极发布对小米的负面舆论和内容,维持热度的这个群体,都不是小米产品的真正用户和消费群体,甚至不少还是曾经的所谓米粉。
说白了,跳出来的都是小兵,都是小丑,真正在背后推动这股舆论浪潮的,才是关键。
把这轮舆论攻击,看作国内企业之间,以及资本玩家之间的一次窝里斗,就容易理解了。
大家别忘了,小米从手机开始,是靠什么获得市场和消费群体的认可的了么?
是性价比。
而小米从手机发家,横跨家电,再到汽车,这是打了多少同类企业的饭碗?
过去几年,小米顺风顺水,背后还有国家层面的一些看不见的支持,但是小米汽车在2025年的那场车祸以后,一些东西,就发生变化了。
虚头巴脑,路径依赖,过度营销,国家总归是要敲打敲打,教育教育的。
这不就给“友商们”,提供了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落井要下石的机会了?
只可惜,小米这家公司,包括雷军,并没有意识到,其实这轮舆论反转,就是冲着自己来的一次朴实商战,反而还停留在过往众星捧月,舆论支持的辉煌里面,不思进取。
两相叠加,一个利空小米这个企业的恶性循环就自然形成了。
最直接的,就是极度功利现实的资本市场表现,能说明很多问题:
9月26日,年度演讲结束后的第二天,市场的反应却很冷淡——其股价一度跌超8%,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
回顾过去,一直以来,由于碳纤维机盖风波、车规级纸巾盒与消费级车机芯片对比等负面事件,屡屡引发讨论的小米汽车,已经在舆论场里形成“红与黑”极致撕裂反差的奇异景象。
对雷军来说,这仿佛是一场“冰与火之歌”:米粉在增长,但“敌人”似乎也并未减少。
看来,这造车,就成了小米和雷军,当下必须要跨过去的一个生死之坎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从一个普通中国青年的角度,也谈不上对小米这个品牌,小米的产品有什么好坏喜恶,但是对于国内有这么一个企业,还是希望它能够做大做强,走出国门,为国创汇的。
这种期盼比较朴实,对于华为,对于比亚迪,其实都是这么一个态度。
毕竟明面上也好,还是企业性质也好,小米怎么说也是自己国家的公司,这一点没有争议吧?
有一说一,小米这次舆论持续冲击,包括因此遭受的损失和影响,对于这个企业来说,是必然,也是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个成长之坎。
任何东西,规模上来了,对应的考验和挑战,一个也别想跑。
难道华为有今天,是顺风顺水,一路平坦的过来的么?
当然,这一轮舆论冲击,以及后续的影响和变化走向,就要看小米这家公司,以及雷军雷老板,接下来怎么应对了。
关键就在雷军的身上,他毕竟是小米的实控人,是小米这家企业未来利益走向的第一责任人。
如果雷军不能打破围绕自己的茧房,不舍弃饭圈经济那种有毒流量带来的虚荣快感,在路径依赖,营销为王的道路上继续狂奔,那么舆论热度会过去,小米这家公司也没有什么美好的未来可言了。
名利不看透,管理不到位,战略不清晰,昙花一现就是未来对小米这家公司最好的形容词。
说到底,舆论不能代表民意,更不能代表市场需求,但是对于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的成长,一定是有意义的。
但是能不能成长起来,就不好说了。
从宏观立场上,希望小米能够顺利度过这轮舆论冲击,而从消费立场上,一个只会搞对标拉踩,依赖营销的品牌,是需要被批评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舆论时代,信息爆炸的环境,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没有任何争议,就是理性,以及透过杂音,去挖掘本质的态度。
一个只能依赖粉丝经济,饭圈文化,在营销上玩出花的公司,可以热一头,可以赚一波,但是很难长久。
希望,这不是未来小米这家公司,给国内经济环境留下的东西。
从企业的角度,战略不一定公之于众,但是一定要清晰和明确,这样发展才有主线。
这样,战术层面的输赢,就不会成为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理由了。
而从消费者和市场的角度,不妨对小米这种年轻的企业,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
可以不爱,但请不要伤害,更不要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去践踏和侮辱自家的企业。
看不惯小米的营销和做派,对雷军的表演和套路不买账,不买不用就行了,没必要在舆论环境去追逐什么流量利益。
产品好,质量好,有性价比,那么市场和消费群体,心里永远都有杆秤的。
窝里斗,是陋习,更是和文明现代的发展是相悖的。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有些东西吧,其实永远都没有变化过。
全文完,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有所收获和共鸣,还请大家不吝“点赞,收藏,转发”三连支持一下。感谢。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相关文章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399篇原创文章(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上头条 聊热点#开篇先明确几点,以正视听。首先来说,本文本号,和这篇文章中提...
2025-10-01 0
今年的新一批旗舰机,目前仅苹果和小米发布,等待10月中下旬会有更多新机推出,比如一加15、真我GT8系列、OPPO Find X9系列、vivo X3...
2025-10-01 1
中新网太原9月30日电 (杨杰英 李梦冉 在全国首个科普月期间,科学家精神山西省科普基地积极行动,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学实验秀带入全省36个县域的10...
2025-10-01 1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9月30日,快手发布公告,决定对现有商业体系相关组织进行迭代升级,对原商业化、本地、电商团队的相关业务进行重构。本次调整...
2025-10-01 1
9月28日,贵州省大数据发展促进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生态共建座谈会暨AI产业合作交流会在南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大数据产训基地成功举办,活动以“智汇黔行·...
2025-10-01 1
活动现场。红网时刻新闻9月30日讯(记者 李璐)9月30日,2025年全国巾帼科技直通车湖南站活动在长沙启动。活动以 “巾帼科技赋能企业 创新引领发展...
2025-10-01 1
国庆假期倒计时!消费狂欢即将开启,为了更好的地满足更多用户的吃喝玩乐需求,抖音国庆吃喝玩乐节整合亿级曝光流量、千万级平台资源补贴及丰富明星达人等多种玩...
2025-10-01 1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6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全国质量月活动通知要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聚力打赢“十四五”质量规划收官战,策划部署了主题为“砥砺全面质量...
2025-10-01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