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今日快讯 2025年11月05日 09:30 2 aa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平时买耳机,大伙儿第一反应不是苹果AirPods,就是索尼降噪款,这俩外资巨头几乎垄断中高端市场。

可谁能想到,深圳的韶音竟杀出重围,2024年运动耳机全球市占率近70%,年销71亿!它是咋打破垄断,从25万小厂做到全球冠军?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现在的全球耳机市场,看着热闹,其实藏着不少难题,根据大数跨境《2025全球耳机市场洞察报告》,2024年市场规模虽有580.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也达19.47%,可“低价内卷”快成了常态。

2019到2029年,全球耳机平均单价一直降,发达国家均价才22美元,中国更只有17.59美元,不少品牌赚的都是薄利。

这事儿背后,其实是苹果和索尼在中高端市场的垄断,苹果靠AirPods的生态优势,牢牢抓着中高端TWS耳机用户,2024年出的AirPods 4代卖1200元,就算不主打运动,照样有人买。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索尼更在运动耳机领域深耕多年,一款不入耳运动耳机卖900元左右,靠“降噪+耐用”的口碑圈了不少粉,新品牌想挤进去,简直像“虎口夺食”。

可市场也不是没缝隙,有几个细分赛道逆势冒头,其中就有运动健身耳机,因为技术要求高、用户愿意花钱,2024年占了超50%市场份额,成了“利润高地”。

还有就是医疗健康领域,全球老龄化厉害,助听设备需求越来越大,成了新增长点,而运动耳机里,“骨传导耳机”因为能“不堵耳朵、听音乐还能注意周围环境”,慢慢从小众变成主流,这就是韶音抓住的机会。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要说韶音的起点,和大多中国硬件小厂没啥两样,2004年,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系的陈迁、陈皞、齐心三个同学,凑了25万在深圳开了家公司。

一开始他们靠给军警用通讯设备贴牌代工过日子,运气还算好,公司刚开不到一周,就接到上千台对讲机的订单,总算先活了下来。

可代工的日子真不好过,韶音后来提过,那时候客户谈合作,只给代工厂留10%的毛利,扣掉原材料、人工和房租,基本没剩啥钱。

长期靠别人的订单吃饭,不仅赚不到钱,还得担心订单断了咋办,这仨创始人也明白,不能一直赚“加工费”,得做自己的产品。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2007年,韶音做了个关键决定,放弃低毛利代工,转做ODM,专门攻当时还不火的骨传导耳机,这选择在当时挺冒险的。

那时候主流还是有线耳机,骨传导耳机因为技术不行,有不少毛病,音质模糊、漏音严重、续航差、戴久了震得慌,别说普通消费者,连运动爱好者都不爱碰。

为了搞定这些问题,韶音干了件反常规的事,把每年营收的15%-20%砸去搞研发。这个比例远超消费电子行业5%-10%的平均水平,就算连续好几年亏损,也没减过研发的钱。

要知道,那时候韶音还在起步阶段,每一分钱都要紧,但他们认准了“技术才是破局的关键”。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多年研发总算没白费,韶音慢慢攻克了骨传导耳机的核心技术,“漏音屠龙”技术解决了声音外漏的问题,就算在安静的健身房,也不怕吵到别人。

“悬浮减震”设计减轻了震动感,戴久了也不难受,“定向声场”和“双单元分频”还提升了音质,尤其是低频的质感,让骨传导耳机不再是“听个响”。

这些技术最后都用在了产品上,OpenSwim Pro游泳耳机主打防水,能戴着游泳,OpenRun Pro 2运动耳机优化了佩戴稳定性,跑步、骑行再颠也掉不了。

这些产品正好戳中了运动爱好者的需求,也让韶音彻底摆脱了“代工思维”,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技术跟上了,定价权也来了,现在韶音的产品分两个价格段,1000元以上的旗舰款,还有700元左右及以下的中端款。

这个定价既能对标苹果、索尼的中高端产品,还能保证利润,在消费电子领域,只有握有核心技术,才能不用“低价内卷”,真正站到中高端市场里。

有了好产品,接下来得琢磨“咋卖出去”,2011年韶音正式做品牌时,没走大多企业“先做国内市场,再拓展海外”的老路,反而先攻北美、欧洲这些发达市场,之后再回头做中国市场,这个“逆向出海”的策略,背后逻辑其实很清楚。

那时候韶音的骨传导耳机卖100-200美元,这个价格比国内普通耳机贵不少,以当时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对新品类的接受度,很难打开市场。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但欧美市场不一样,消费者钱够,对“运动安全耳机”这种新产品接受度高,要是能在欧美做出成绩,相当于给品牌镀了层“高端光环”,后来回国内市场,用户更容易信任。

可中国的新品牌想在欧美站稳脚,难点先是钱,然后是信任,为了解决钱的问题,韶音没盲目找投资,而是通过Kickstarter这些海外众筹平台筹钱。

这种方式不仅能拿到资金,还能提前看看用户对产品买不买账,要是众筹数据好,还能吸引更多潜在用户,可谓一举两得。

钱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建立信任,韶音没靠“低价促销”打开市场,而是选了“绑定运动场景,融入当地圈子”。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那时候欧美跑步、骑行这些户外运动特别火,韶音就主动和波士顿马拉松、铁人三项这些顶级赛事合作,成了它们的官方耳机品牌,对运动爱好者来说,能被顶级赛事认可的产品,品质肯定差不了。

线下打开局面后,韶音才开始布局线上,先入驻亚马逊全球13个大站点,借亚马逊的流量覆盖更多用户,2021年12月,又通过Shopify平台开了独立站,承接社交平台来的流量。

等海外市场站稳了,韶音再回国内,基本是水到渠成,靠着欧美市场的口碑和成熟的产品体系,韶音很快在中国骨传导耳机市场占了主导地位,销售额占比接近60%。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这种“先难后易”的出海路径,不仅让韶音避开了国内的低价竞争,还攒下了全球化运营的经验。

韶音的成功不是偶然,后来越来越多中国耳机品牌也靠“差异化”在全球市场找到位置,比如同样来自深圳的漫步者,没跟韶音抢中高端运动耳机赛道,而是靠“性价比+多线下门店”突围,成了不少预算有限用户的首选。

东莞的QCY更聪明,它避开了欧美市场的激烈竞争,把重心放在拉丁美洲、东南亚、中东这些新兴市场,这些地方竞争小,用户也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QCY入驻亚马逊巴西站点后,试运营首月就卖了上千单,年销量超240万美元。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这三个品牌的路子不一样,但核心逻辑相同,在苹果、索尼垄断的市场里,不正面硬刚,而是找适合自己的细分赛道。

韶音靠技术开了“开放式聆听”的路,漫步者靠渠道和性价比筑了壁垒,QCY靠新兴市场减少竞争,它们的经验证明,中国品牌出海,不一定非要走“低价路”,只要找对方向、死磕优势,就能在全球市场站住脚。

回头看韶音这些年的路,从25万代工厂做到年销71亿,从技术突围到逆向出海,它打破的不只是苹果、索尼的垄断,更打破了“中国品牌只能做低价产品”的偏见。

苹果索尼联手垄断?中国韶音杀出重围,狂揽全球市场七成份额

对更多想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韶音的故事给了个清晰的方向,与其在红海市场里内卷,不如靠技术创新开蓝海。

未来,要是更多中国品牌能在细分领域深耕,说不定会有更多“韶音式”的逆袭,让“中国创造”在全球市场更有话语权。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