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安世“失控”,科技供应链争夺战持续升级

AI科技 2025年10月20日 19:20 1 admin

科技供应链的争夺战持续升级。

中资背景、总部位于荷兰的安世半导体近期也被卷入地缘角力中,

其母公司闻泰科技暂时失去了对安世的控制权,

车规级芯片也将面临缺芯危机。

安世并不是像英伟达那样设计尖端半导体,

否则当初闻泰也不可能收购成功,

为什么今天荷兰还要抢安世半导体?

失控后的安世,对东大影响大吗?


先说事件大体过程。

荷兰的法院文件显示,早在今年6月,

劳美就以“供应链安全”为由,

施压荷兰,

否则安世就会面临跟母公司闻泰一样被列入实体清单。

9月29日,劳美商务部出台“50%穿透规则”,

要求任何实体清单上的实体持股达50%或以上的公司,

也会自动被列入等同的出口管制。

这项规则,就是金毛后来宣称不知情、

甩锅给卢特尼克,认为是他搞砸了和东大的贸易,

才导致东大出手。


说回安世,

它正是闻泰2019年花了340亿收购并100%持股的子公司,

于是隔天9月30日,

荷兰宣布接管安世半导体,

要求安世一年内不得对其全球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进行任何调整,

暂停中籍CEO职务。

4天后,

东大直接反制,


据安世声明称,

东大禁止安世任何在东大境内生产的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组件出口。

据每经对安世国内东莞工厂的探访,

目前安世原料告急,出货受限。

现在的安世,同时受到东大、劳美的出口管制,

不管是国内业务还是荷兰,都陷入僵局,

全球供应链告急。

安世“失控”,科技供应链争夺战持续升级


安世在半导体领域的地位有多强?

当初为什么能被中企收购,今天为什么又要抢?

因为两个字,基础。

当时是因为太基础而不敏感,

它不是高通、英伟达这类搞复杂计算芯片的企业,

而是一家生产基础半导体器件的公司,

安世前身是恩智浦半导体旗下部门,

恩智浦当初就是认为这个产品线太基础,

卖掉也没什么问题。

但2020-2022年的全球大缺芯,

安世的需求一下就炸了,

无论是智能手机、电脑、家用电器,

还是要求最严苛的汽车、工业设备和通信基站,

必须使用大量的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MOSFETs来进行信号调节、电源管理和接口连接,


而安世就是在这个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

它既能走量,大规模量产,又能保质,顶尖车规级质量,

一辆价值5万美元的汽车,

如果少了一个安世生产、可能只价值0.5美元的电源管理芯片,

都会停产,

任何复杂的系统都不能少了基础元器件。

缺芯之前,西方认为,

战略半导体=尖端计算芯片,比如GPU、CPU,

但后来意识到,

战略半导体=任何你离不开的芯片。

而安世就是这个完美代表,

只要闻泰控制着安世,

对于西方来讲,就是东大控制着工业粮食,

安世有博世、大陆集团、西门子、大众、宝马、特斯拉这些大客户,

那不就是中资企业拿捏了汽车工业的命根子。


此外,

安世在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氮化镓GaN领域的领先地位

也很敏感,具备强大军用途,

2022年英国阻止了安世收购英国一家晶圆厂,

理由就是涉及的化合物半导体技术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所以这是一场地缘博弈,

已经远超出闻泰本身能控制的。

我们可以来看,在这场博弈中,各自的筹码、目标是什么?


首先,东大的筹码,就是安世80%的终端产品出货量。

安世的生产链条是,荷兰总部研发,

核心制造中心在德国、英国,

东莞、马来西亚进行封装测试。

其中,东莞基地占其全球总出货量的70%,

剩下10%是第三方封测厂。

上半年国内的营收,占了安世48%,海外市场52%。

如今安世无法正常供货,

库存又仅剩几周,

车规级芯片立马进入缺芯状态,

就算要替代成别的芯片制造商,

车规级客户认证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短期内全球涨价在所难免。

东大的目标,

大概率是希望劳美在技术封锁、芯片法案等方面作出让步,

赌的是劳美和盟友们无法承受汽车和工业产线停摆的短期剧痛,

赌的是谁更有时间和战略持久性稳定性。

劳美和荷兰的筹码,则是安世的研发设计、制造全都在欧洲,

就算闻泰立马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

启动旗下鼎泰匠芯代工,但只做封装也是不行的,

安世的设计制造环节很难引入国内。

劳美的目标,

大概率是加速去风险化,加速供应链重组。

因为安世事件会在西方内部带来两个直接后果:


一,

只要安世无法正常供货,

安世的信誉可能会破产,被国际客户永久性“设计出局”,

尤其是在汽车领域,

这些客户就会启动plan B长期替代计划,

市场就会被美企安森美、德企英飞凌等瓜分。


二,

制造“接管”先例。

比如顶尖智库荣鼎集团的董事提出,

随着两国不断强化对供应链的影响力,

其他国家将以安全为由,

寻求接触中资对关键技术资产的所有权。

因为这几年中资收购了不少境外芯片和技术企业。

安世事件,对跨国企业也算是敲响了一个警钟,

地缘优先的年代已经不是和平时期,

法律上的所有权

一旦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在地缘冲突中,

一张行政命令就可以让闻泰的实际控制权被接管,

所以全球一体化的供应链布局反而是风险更大的选择,

在东大的体系中建立完整链条,

在欧洲在北美建立服务当地的链条,

成本虽然更高,但也更能活下去。

这个时代做企业不易,

也希望闻泰能够平稳度过此次风波。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