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很多人开启人生第一次飞行之旅,提前多久去机场?怎么值机过安检?行李如何托运?哪些物品不能带上飞机?作为“首乘旅客”毫无经验,难免感到...
2025-10-08 0
潮新闻客户端 尤杨
陈晓皎,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2020年加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数字创意智能技术与装备分中心专家、责任研究员;首届设计工效学学会专委会委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委员,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委员。
时间:2022年10月10日
采写:尤杨
2022年10月10日下午,我来到陈晓皎老师的办公室展开了此次采访。办公桌上,笔记本电脑与外接大屏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面积,手边摆放着各种文件与资料,俨然是在忙碌间隙抽出来一段时间接受采访。窗边悬挂着竹卷帘搭配白色纱帘,微风拂过,白纱轻舞,花盆里的植物叶片也随之颤动。几句寒暄后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了此次谈话。
Q:可以分享一下您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吗?
A:设计学专业,目前是两个研究方向,其一是数字人文领域的可视化,探索数字人文视阈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绘画相关的可视化研究,侧重于媒体类的可视化平台。第二个方向是服务于国家重大国防工程建设,主要是做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研究、用户体验及相关工效学实验的认知测评研究。
Q:开始进行这一方向研究的原因或者是契机是什么?
A:确定数字人文可视化这一研究方向,是因为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期间从事相关数据科学的工作。基于此经历来到艺术与考古学院后,希望把这些技术带入到设计学科研究上,运用在中国传统绘画等一些艺术考古图像的可视化研究中,为更好服务于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建设。
确定人机交互界面这一方向是因为它本身是设计学科中比较前沿的领域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下交互设计是较为前沿的发展方向。设计学的博士培养方向,要往科研方向去发展,人机交互的用户体验和工效学研究是一个趋势。
Q:您的专业方向属于工科,而现在在一个艺术学院任教,这种转变对您来说是怎样的体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设计学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教育部于2022年9月13日正式公布的交叉学科门类中已经包含了设计学,这说明了设计学的交叉性,这种交叉性使我们几乎没有感受到学院之间的差异性。我们艺术与考古学院的一级学科博士点设计学——是和计算机学院共建的,硕士博士的招生和学生培养都是共同一起的,共属于一个学科分属在不同学院没太大区别。而且,现在学院的界限甚至说学科的界限都很模糊,越来越交融在一起。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例如在麻省理工的Media Lab,它是一个交叉学科实验室,里面的同学几乎每个都有2-3个不同的专业背景,在那里没有学科概念的差别,没有人会说自己是什么学科,只会说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什么,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所以说无论在哪个学院,我个人体验上差别不大,在艺术与考古学院还开启了我的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这是我的惊喜收获。
Q:都说搞科研要甘坐冷板凳,您在科研方面成果颇丰,个中艰辛不言而喻,那么您在学术研究中是否遇到过最让人崩溃、最难应付的情况?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您又是如何平衡学术研究、家庭与生活的呢?
A:科研中遇到让人崩溃的情况应该是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而且是经常会出现的状态,尤其是在基金申请、论文发表这些事情上。对于这些情况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改,一遍一遍总结经验、复盘、修改甚至重写,除了努力调整没有别的办法,稳定自己的心态就好。
对于学术研究与家庭和生活的平衡,这方面我应该是做得很不到位的地方,尤其是对孩子而言,我觉得特别亏欠,陪伴时间非常有限。读博、工作期间的项目、论文一直都很忙,在现阶段考核压力下不可避免的家庭方面投入精力就不足了,这个天平好像很难保持平衡。
Q:您对于学院未来发展有什么期待?
A:首先当然是期待学院越来越好,具体到设计学科的话,未来我更期待向数字人文方向的发展。学科交叉融合是一个趋势,尤其是我们现在成立了教育部首批交叉学科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需要更加注重学科间的合作发展,设计专业依托于艺术与考古学院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同时介入跨学科领域的一些合作,以求得学科间的共赢和创意上的火花碰撞。
Q:作为进入教育行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您在教学上对自己有什么目标与要求?对于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在培养方式上有何不同?
A:因为设计是一个应用型专业,经我了解发现,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对于设计实践应用、与前沿的技术公司交流的需求比较高,非常渴望有这方面的设计实践机会。所以基于这个需求,大致有两点思路:第一、在教学目标规划上,去为他们开拓一些渠道,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一些比较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比如我今年对研究生同学开设的《交互设计专题》课程是与阿里巴巴-支付宝集团合作共同教学的,通过与业界前沿公司的交流,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思考与收获。第二,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以项目制思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我会提供一些项目实践的机会,这是设计专业的学生非常希望得到的锻炼。因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去找工作拿的不是论文,而是用设计作品和实践经历去说话,这是设计学科作为实践应用型学科不同于人文社科或者理学学科的典型特点。
对于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我希望能让每位同学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并且学以致用。我曾为本科生开设的数据可视化的课程,有很多农学、汉语言文学以及考古专业的同学来选课,他们在学习到了一些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工具后,会与自己的专业做一些结合。例如一位园林专业的同学,她利用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去做了一些专业数据分析充实自己的毕业论文,她告诉我也对她帮助很大,同时她的专业背景知识在小组作业合作时也碰撞出一些非常好的创意,我觉得这种结合是非常好的。
Q:您曾在麻省理工学习交流过一段时间,在您的研究领域方面,国内外在教育上有什么差异?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A:在学生培养指导上差异不大,在麻省理工学习期间,导师与每个学生的课题基本都是一对一的交流指导,也是我现在正在沿用的一种方式;在对于学术成果的观念上有点不同,国外更注重好的idea产出,不急于追求发表成果的数量,专注于自己的课题,精心打磨一个非常好的idea并将它做到极致。并且针对不同方向有不同毕业条件导向和考核导向,比如博士毕业,你可以以高水平论文毕业,也可以以专利转化成果毕业,甚至是你可以以自己很好的一个项目经历毕业,这是国外教育理念上的特色,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Q:您如何看待设计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A:设计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很多了,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时代,设计AI必定是发展趋势。设计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应用型学科,是非常开放、非常有益的,可以和很多学科去结合,很好地辅助它们去进行实践应用。
Q:在繁忙、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您会用什么方式调节情绪与压力?有什么兴趣爱好?
A:这个问题真是难倒我了,我家人说我好像没什么兴趣爱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还是比较解压的,很轻松。
Q:对于同样想要在高校任教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意见给他们吗?
A:首先,不要抗拒当下面临的困难,踏踏实实、认真对待在学校里做过的每一件事,这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不要觉得我现在做的事仿佛没什么用处,和我要做的事也没什么关系,其实你吃过的苦都不会白费,它会在将来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你,虽然有时候这个过程会比较久远。
其二,要对自己高要求。完成毕业条件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标准。毕竟现在竞争如此激烈,如果没有显著性成果,可能不会有太多好的机遇,即使遇到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把握也是很可惜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很多人开启人生第一次飞行之旅,提前多久去机场?怎么值机过安检?行李如何托运?哪些物品不能带上飞机?作为“首乘旅客”毫无经验,难免感到...
2025-10-08 0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郑建华/金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徐艳利/刘荣梅团队等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在国际权威期刊《EBioMedicine》(柳叶刀子...
2025-10-08 0
潮新闻客户端 尤杨陈晓皎,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2020年加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
2025-10-08 0
【CNMO科技消息】这个10月,很多厂商都会发布自家的旗舰新品,并且从国庆前就开始预热,可以说是摩拳擦掌已久。10月8日,真我副总裁王伟预热了真我GT...
2025-10-08 0
中文导报讯 一面是流淌千年的清香酒艺,一面是引领前沿的人工智能,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舞台上,传统与现代完成了一场精彩对话。01 科技赋能:中国馆的机器...
2025-10-08 0
听说OPPO Find X9 Ultra要在2026年登场?别急,咱先盘盘这台“机皇”的硬核配置,毕竟它可是号称“行业唯一双潜望长焦骁龙8E5旗舰”的...
2025-10-08 0
2025 年 10 月 7 号,ChatGPT 的 “娘家” OpenAI 干了件让整个 AI 圈都议论纷纷的事。它没更新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 AI 功...
2025-10-08 0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临期食品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批发仓库数量众多。许多朋友希望我能分享一些关于黑龙江临期食品进货的信息,他们好奇黑龙江是...
2025-10-0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