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今日快讯 2025年09月23日 23:42 0 admin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2025年的AI硬件圈,上半年还在为AI眼镜狂欢,下半年就被退货潮泼了冷水。Meta带着三款新品高调亮相,却在发布会上频频翻车;

小米AI眼镜首周卖7万台,抖音退货率却飙到40%;连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智能入口”,如今在用户嘴里成了“分不清是玩具还是工具”的尴尬存在。

这场从热捧到质疑的反转,不光是AI眼镜的危机,更让整个AI硬件行业陷入焦虑:我们离真正的“科技革命”,到底还有多远?

从抢货到退货,才火半年就凉了?

AI眼镜的热度来得有多猛,退潮就有多快。2024年Meta的Ray-BanMeta卖了200万台,直接把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拉涨210%,国内厂商一看这架势,立马掀起“百镜大战”,百度、小米、华为等大厂扎堆入局。

最密集的时候10天就发布18款产品,IDC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暴涨116.1%,怎么看都像是“下一个iPhone”要来了。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可消费者买完单,问题全暴露了。小米AI眼镜在抖音的退货率约40%,和行业平均水平(40%-50%)持平,京东、天猫也没好到哪去。

用户吐槽的点特别实在:戴1小时就压鼻梁,重量比无线耳机沉多了;拍照不如手机清晰,听音乐音质还比不上百元耳机;

最期待的AI功能更是拉胯,查个食物卡路里要么识别不出来,要么响应慢半拍,“还不如掏手机搜方便”。有网友调侃:“花2000块买了个‘耳机+玩具相机’,七天无理由不用等过期。”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连行业标杆Meta也掉了链子。2025年Connect大会上,扎克伯格主推的MetaRay-BanDisplay,演示调“韩式牛排酱”时AI只说用酱油和芝麻油,问具体步骤就装聋作哑;

用神经腕带发视频通话,试了好几次都失败。官方一开始甩锅给WiFi,后来CTO才承认是“资源管理失误+程序漏洞”。这场翻车让不少从业者心凉:连Meta都解决不了这些基础问题,AI眼镜的成熟度到底有多少?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焦虑的根源

AI眼镜之所以让人慌,不是因为没人买,而是买了之后留不住人。深究下去,是行业卡在了三个“绕不开的坎”上,每个坎都戳中了用户的痛点。

第一个坎是“硬件拼凑感”。现在的AI眼镜更像“手机零件缩水版”,没有专门为眼镜设计的核心部件。比如芯片,大多用的是手机或平板的通用芯片。

一款2000元的AI眼镜,芯片成本就占600元,还特别耗电,MetaRay-BanDisplay算续航强的,连续用也撑不过9小时,国内不少产品1小时就没电。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供应链从业者直言:“没有专属芯片,重量、续航、算力就是‘不可能三角’,想兼顾根本不现实。”第二个坎是“功能没刚需”。厂商总说AI眼镜能替代手机,可实际用起来,要么是“伪需求”,要么是“没做好”。

比如AR显示,MetaRay-BanDisplay能把信息“悬浮”在视野里,可目前也就显示个手机通知、导航箭头,谁会为了看个通知特意戴眼镜?

运动场景里,它拍视频确实比手持相机方便,但防抖不如大疆Pocket3,后者2025年销量破1000万台还缺货,对比之下,AI眼镜的“优势”根本站不住脚。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第三个坎是“信任没建立”。隐私问题一直是悬在头上的剑,AI眼镜的摄像头、麦克风会实时采集环境数据,戴去地铁、商场,不小心就拍到别人,数据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还有售后领域,镜片刮花、镜腿断裂都得寄回原厂修,不像手机随便找个线下店就能解决,因为会修AI产品的人屈指可数。

别拿“入口梦”当遮羞布

AI眼镜的遇冷,给整个AI硬件行业敲了警钟:光靠“概念炒作”和“参数堆砌”,撑不起“下一代入口”的梦。要想破局,得先放下焦虑,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首先得“把基础打牢”。别总想着替代手机,先做好“一个好用的工具”。比如芯片,得有厂商愿意投入研发专属低功耗芯片,像当年苹果自研A系列芯片那样;

重量和续航也得优化,Meta把带显示的眼镜做到70g左右,国内厂商还在50g以上徘徊,差距得补上。只有先解决“戴得舒服、用得持久”,才谈得上吸引普通用户。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其次要“找对真场景”。不是所有场景都需要AI眼镜,不如聚焦细分领域做深做透。比如运动场景,强化防抖和续航,让跑步、滑雪时拍视频更方便;

办公场景,优化语音转文字、实时翻译功能,解决开会记笔记的痛点。就像胖东来靠“透明厨房”赢信任,AI眼镜也得靠“某个场景的极致体验”打开市场,而不是啥都想干,啥都干不好。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最后得“少吹牛皮多做事”。厂商别再动辄说“颠覆手机”“下一个iPhone”,用户要的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小米可以先解决“压鼻梁”的问题,Meta可以把AI交互的bug修明白,阿里在接入支付宝生态时,先确保“看一下支付”不会出错。当AI眼镜能在某个场景里“比手机还好用”,不用宣传,用户自然会买单。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结语

AI眼镜的退货潮,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泡沫破了”。就像2007年iPhone刚出来时,也有人质疑“没键盘怎么用”。

可当它解决了触屏交互、App生态的问题,自然成了刚需。AI眼镜现在就处在“质疑期”,要跨过这个阶段,靠的不是短期热度,而是长期打磨。

AI产业大遇冷!退货潮背后,功能鸡肋成致命伤,众多消费者被坑惨

对用户来说,不用急着为“概念”买单,等产品成熟了再入手也不迟;对厂商来说,别被“入口梦”冲昏头,先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

真正的科技革命,从来不是靠发布会吹出来的,而是靠一个个解决用户痛点的细节堆出来的。AI硬件的长跑才刚起步,谁能沉下心补短板,谁才能笑到最后。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