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AI变生活助理?“酷炫”功能只是噱头,创业者该看清这几点真相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1日 19:13 0 admin

前言

这年头,AI被吹得神乎其神,又是“重构生产力”又是“超级智能时代”,听着就玄乎。

但最近有人扒了上百万条ChatGPT的对话记录,把普通人用AI的真实情况摊开了,才发现哪有那么多高大上的用法?

多数人不过是用它处理一些日常问题,而那些被炒上天的“炫酷”复杂的功能,压根没多少人用。

但是这背后藏着的真相,给不少搞AI创业的可提了个醒...

AI变生活助理?“酷炫”功能只是噱头,创业者该看清这几点真相

AI成了过日子帮手

报告里最有意思的一组数据:大家用AI,70%是为了生活琐事,只有30%跟工作沾边。

这跟大家想的不一样吧?以前总觉得AI是办公神器,没想到它最常干的是生活助理的活。

细分下来,排在前三的用途很实在,第一是实用指导,占了近三成,全是普通人日常会犯愁的事。

第二则是查信息,占了24%,现在不少人查东西,都会先找AI问一嘴,比翻搜索引擎省事多了。

而第三是帮忙写东西,占到了23%,写个给老师的请假条、给客户的邮件,甚至帮家里老人写个社保报销说明,让AI改一改,立马通顺得体,比自己憋半天强多了。

至于那些听起来很炫酷的功能,比如生成图片、编程,占比都不到10%。

看来对普通人来说AI好不好用,不在于多高科技,而在于能不能解决眼前的麻烦。

AI变生活助理?“酷炫”功能只是噱头,创业者该看清这几点真相

有些热门需求,其实是假象

看报告的时候,发现两个跟直觉对着干的事,挺颠覆认知的。

一个是AI 编程,数据里编程相关的使用只占到了4.2%。

为啥?因为多数人根本用不上编程,对普通人来说,能让AI帮忙改改简历、写个工作总结,就已经很够用了,而编程那是“少数人的刚需”,不能拿小圈子的情况当普遍现象。

另一个是情感陪伴,前两年总有人说AI 能当聊天搭子、心理顾问,但报告里这类需求连2%都不到。

之前还有个团队做过英语聊天机器人,刚开始大家觉得新鲜,聊两天就没人用了,毕竟机器说话没温度,跟念稿子似的,哪有跟朋友聊天来得实在?

现在看来,大家对AI的定位其实很清醒:它就是个一次性顾问,有事就问,没事犯不着天天唠嗑。

AI变生活助理?“酷炫”功能只是噱头,创业者该看清这几点真相

创业者想赚钱得抓准“实在需求”

报告不光告诉咱们“大家在用 AI 干啥”,更藏着创业者的“赚钱密码”,核心就一个:别搞花里胡哨的,盯着实在需求使劲。

首先得抓日常刚需,既然大家用AI多半为了生活,那做产品就得贴近过日子的场景。

比如教育辅导,现在家长愁孩子作业,要是有个AI能针对性讲题,还能跟着孩子进度调整难度,肯定受欢迎。

再比如写东西,虽然“写邮件、改简历”已经有人做了,但要是能针对特定场景做深,再把细节做透,照样有机会。

其次要盯着一个领域扎进去,通用AI看着啥都会,但真到专业事上就露怯了。

比如法律行业,有个叫Harvey的AI,专门帮律师整理案件资料、查法律条文,比通用AI靠谱多了。

而医疗领域的那个OpenEvidence更狠,半年时间估值从10亿涨到35亿,就因为它能结合病历和医学文献,给医生提诊断建议。

所以,对创业者来说,与其跟大厂拼“啥都会”,不如在一个小领域做到精。

还有个关键点:别卖工具,要卖结果,现在很多AI只是给建议,比如让它写文案,它给你三条思路,最后还是得自己改。

但大家想要的是直接能用的成品,最好是AI直接出一篇能发的,顶多改个名字就行,能做到这一步,用户才愿意掏钱,毕竟谁也不想买个半成品自己加工。

AI变生活助理?“酷炫”功能只是噱头,创业者该看清这几点真相

结语

说到底,AI早就不是高科技玩具了,它就像咱们手机里的计算器、备忘录,好用的标准只有一个:能不能帮咱们少操心、省时间。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管AI背后多复杂,只要打开它,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就是好AI。

对创业者来说,不用追求颠覆行业,能抓住这些小需求,把产品做透,就不愁没市场。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