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技术全面融入外贸链条,外贸小白一键化身“老外贸人”。作为助力本地工业跨境出海的“桥梁”,阿里巴巴国际站张家口服务中心自落地以来,便以数字化服务破...
2025-08-21 2
【【【前言:对于家用PC来说,“高端”并不等于“顶级”】】】
对于如今的家用PC来说,什么平台才是最高端的选择?
可能很多朋友首先会想到AMD的锐龙9 9950X3D,或是英特尔的酷睿Ultra9 285K。虽然这两款CPU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确实足够高端,也已经能覆盖从3A游戏到大多数的生产力场景。
但大家要知道,无论9950X3D还是285K,它们实际上的“产品定位”都之是“Premium”,也就是所谓的“高端”平台。而按照PC行业的惯例,在“Premium”级别之上,其实还会有针对PC发烧友、多少带点炫技成分的顶级产品线。而这个俗称“HEDT(High-End DeskTop)”,或者也叫“Enthusiast(发烧级)”的级别,才算是“家用PC”市场真正的顶级产品。
这次我们三易生活要测试的对象,就是这样一套现如今在家用PC用户手头绝对少见,但是定位“顶级家用PC”的平台,也就是AMD的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
【【【产品线解析:线程撕裂者分两种,这回我们测的是“家用版”】】】
看到“线程撕裂者”这个名字,可能不少朋友的第一印象会是这不是工作站、服务器的CPU,怎么会是家用的呢?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确实从一方面说明了AMD锐龙产品线如今在用户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以至于比普通锐龙定位直接高一个级别的锐龙线程撕裂者,直接就被很多人默认为了“不是家用PC”的专业向产品。
但实际上,线程撕裂者之间也有区别。就拿这一代的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系列来说,名称末尾是“WX”的(比如9995WX、9985WX)型号,才是真正定位专业“工作站(WorkStion)”的产品线。它们对应的主板芯片组是WRX90或TRX50,最高支持八通道内存,最多提供96核心、192线程的单路配置,并内置了一系列企业级的平台安全和管理特性。
但大家也能看出,这些“工作站CPU”尽管峰值主频很高、但基础频率并不惊人。换句话说,它们的整体设计依然是更重视多线程并行表现,而非游戏或常用程序往往比较“吃”的单核性能。
相比之下,我们这次测试的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尽管“最多”只有64核心128线程,只能使用TRX50主板和四通道DDR5内存配置,而且也不具备AMD PRO Technologies这样的企业级管理功能。但它们有着明显更高的基础频率,再加上核心数量减少后默认状态下的TDP并没有降低(依然是350W),这也就意味着与WX系列相比,X系列将能够更长时间“稳定”在较高的Boost频率上,从而更有利于发挥高主频带来的单核性能优势。
AMD官网将9980X标为“发烧桌面级”处理器
正因如此,不管从产品属性来分析,还是AMD官网标注的市场定位来看,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都是面向顶级游戏玩家、PC狂热爱好者的“家用发烧级平台”。当然,考虑到如今不少内容创作者也会在家工作,所以它的“标准用途”除了满足游戏和性能爱好者之外,当然也能支撑视频剪辑、AI绘图等使用场景。
【【【技术规格解析:最高64核、超多PCIe,超大容量RDIMM内存】】】
此次我们收到了两颗锐龙线程撕裂者CPU,型号分别是锐龙线程撕裂者9980X,以及锐龙线程撕裂者9970X。
从外观来看,这两颗CPU均使用了AMD面向HEDT/工作站平台的sTR5插槽规格,CPU尺寸高达58.5*75.4mm,基本比一般的消费级型号要大了三四倍。从这一点其实就能看出,真正的“发烧级平台”和普通高端产品之间,依然有着难以逾越的定位和成本鸿沟。
说到成本,虽然9980X和9970X的外观相同,但其内部组成方式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异。两者均使用了基于台积电N4X工艺的CCD,以及基于台积电N6工艺的IOD。但9980X拥有8CCD+1IOD的配置,总共64核、128线程,二级缓存64MB、三级缓存256MB,其基础频率为3.2GHz、默认情况下峰值主频5.4GHz,默认TDP上限350W。
相比之下,9970X则为4CCD+1IOD,共32核64线程,二级缓存32MB、三级缓存128MB。但其拥有更高的4GHz基础频率,峰值主频和默认TDP上限倒是与9980X一致,均为5.4GHz与350W。
在IO接口规格上,这两款CPU同样支持四通道DDR5内存,典型内存频率为6400MHz。同时它们都可以提供多达88条PCIe通道,具体为48条PCIe 5.0,再加上40条PCIe 4.0。所以这也就意味着,理论上来说即便是非“专业工作站”定位的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也依然可以最多“带动”三块满血的PCIe 5.0旗舰显卡,从而组成多卡并行平台。
当然,正如前文以及提及的那样,线程撕裂者这个系列自诞生以来,一直都需要使用专门的芯片组和接口方案。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它不能兼容常见的消费级X870E主板。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准备了一块技嘉TRX50 AERO D作为此次的测试平台。
其实这是一款此前线程撕裂者7000X系列上市时就已经有的主板,但因为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并未更换接口和芯片组方案,所以使用老平台的用户这次不需要更换主板就可以直接升级CPU。而这,也是AMD对于用户一贯的“温情”。
在具体的主板规格上,技嘉TRX50 AERO D配备了16+8+4相供电设计,具备四内存插槽、并支持XMP或EXPO内存自动超频技术。而在板卡插槽上,其提供两根PCIe 5.0*16显卡插槽和一根PCIe 4.0*16显卡插槽。得益于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充足的PCIe带宽,它还提供了多达三组PCIe 5.0*4 M2 SSD插槽,以及一根PCIe 4.0*4 M2 SSD插槽。
没错,无论是从技嘉TRX50 AERO D“仅”标准ATX的版型,还是它只有一组24pin和两组8pin CPU供电接口的设计,其实都不难再发现,虽然线程撕裂者9000系列CPU很大,但它真的是“家用发烧定位”,而并非更严肃、更遥不可及的纯粹工作站或超级计算机平台。
当然,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毕竟在“血统”上脱胎于AMD的工作站、甚至是服务器架构,所以它也能支持专业级的高容量ECC RDIMM内存,既可以享受到专业的ECC纠错带来的稳定性优势,又能有比一般PC平台大得多的内存容量密度。
不过由于线程撕裂者9000系列刚发布不久,目前行业中能确保完全兼容的内存条还相对少见。此次,我们三易生活也专门找到了来自国产半导体上游厂商江波龙的企业级DDR5 RDIMM内存套装,来测试这套顶级HEDT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开的技术资料来看,江波龙的企业级DDR5 RDIMM内存这次实现了在线程撕裂者9000系列发布当天,同步官宣完成平台兼容性认证,且被指定为官方工作站内存配置。
根据江波龙方面的说法,DDR5 RDIMM共有5600-6400MHz的多档原生频率可选,且最大能提供单条128GB的容量,并全系标配ECC On-die纠错机制。考虑到我们测试的毕竟是不那么“生产力”的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所以比起绝对的大容量,我们选择了更偏高频率的四条96GB、6400MHz等效频率的江波龙企业级内存,组成了四通道、384GB的内存规格。
当然,正是因为我们测试的这套线程撕裂者平台在定位上,是既要兼顾发烧玩家、又要有相当生产力的“极致家用平台”,所以我们并没有为它搭配那些只能用来“干活”的专业显卡,而是选了一块影驰的RTX5090D星耀。
同时考虑到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毕竟“标准”TDP就高达350W,实际跑起来峰值功耗肯定会更高,再加上RTX5090D也不“省油”,所以我们还专门为这套平台准备了一块海韵VERTEX GX1200电源来作为供电方案。
这款电源完全兼容ATX3.1和PCIe 5.1标准,原生提供12V-2*6显卡供电线缆,且具备远低于行业平均值的0.5%负载公差。再加上其在千瓦级以上电源里相对小巧的体型和长达12年的保修,应对旗舰级的家庭用户单卡HEDT平台需求,已然是绰绰有余了。
【【【测试准备:贴近“家用发烧”环境,线程撕裂者也能用普通系统】】】
正如本文开头就说到的那样,不同于完全注重专业工作站用途的线程撕裂者9000WX家族,我们这次测试的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X,目标用户群体里毕竟还有一部分是单纯的性能发烧友、甚至是游戏爱好者。
因此在搭建测试所使用的软件平台时,我们并未用工作站级别的操作系统和驱动,而是选择了更接近家用发烧PC的Windows 11专业版系统,并将主板芯片组、显卡等驱动全部升级到最新的官方版本。其中,RTX5090D的驱动我们使用了Studio分支,以同时兼顾游戏和部分多媒体创作可能涉及到的软件环境。
此外,虽然我们这套测试平台理所当然地已经保证这颗线程撕裂者9980X能够“被点亮”,但出于谨慎,我们还是在开始测试前将主板BIOS从“原本”的FA2版本升级到最新的FA3。相关技术资料显示,新版本引入了新的CPU微码,这可能会进一步优化新架构在TRX50这颗老主板芯片组上的表现。因此我们也建议所有想要入手线程撕裂者平台的朋友关注您主板的BIOS版本。毕竟让老主板能够直接兼容新CPU确实是AMD一贯的优势,但正因为用的是“老主板”,所以及时更新BIOS的必要性就会变得更强。
最后在正式开始全部的测试前,我们关闭了Windows系统的虚拟化安全特性,关闭了OneDrive网盘服务,并将电源模式设定为“卓越性能”。
【【【基础性能:单核不输常见平台,多核性能直接“爆表”】】】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理论性能测试。考虑到线程撕裂者9970X“只有”32核,为了能够充分体满足大家对于本世代最强HEDT平台性能的好奇心,我们此次只测试锐龙线程撕裂者9980X(以下简称为线程撕裂者9980X)。当然,两者的价格差距基本上也与性能规格相对应,这里就不再复述。
首先用CPU-Z“验明正身”,可以看到锐龙线程撕裂者9980X在默认的TDP设定下,日常是可以“跑到”标称的5.4GHz峰值主频。同时CPU-Z也报告了一个有趣的细节,那就是TRX50芯片组的北桥是集成在CPU内部,而南桥实际上就是一颗大家熟悉的B650芯片。
接下来,我们使用CPU-Z内置的跑分程序,对线程撕裂者9980X进行了测试,并将它与此前测试过的三款家用“高端CPU”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来,虽然线程撕裂者9980X使用了多达8CCD的设计,但因为它的峰值主频并不低,实际上单核性能并没有比常见的那些“高端游戏CPU”差多少,而多核性能它就完完全全地“爆杀”其他消费级平台了,领先幅度甚至达到了三倍以上。
可能有朋友会问为啥不用至强W9-3595X来对比?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哪怕是“最新”的至强W9-3595X,使用的也依然是脱胎自12代酷睿的GoldenCove架构,在技术上落后Intel自家的服务器端至强足足两代,落后普通消费端酷睿更是达到了三代之多,可见Intel至少目前来说,对于HEDT市场的诚意严重不足,压根就不值得拿来“对比”。
接下来,我们使用AIDA64测试了CheckMate和PhotoWorxx两个项目。前者主要反映CPU内部的指令命中率,体现的是指令预取和缓存效率。很显然,对于如今有着高带宽内部总线和超大缓存的AMD Zen5架构来说,这本就是它们的“主场”。但线程撕裂者9980X能在这个项目中,跑出比16核还带V-Cache的9980X3D高出3倍以上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反映出,8CCD的线程撕裂者的内部核间延迟表现相当“够用”。
相比之下,PhotoWorxx这个项目看似是考验CPU的AVX浮点指令集性能,但实际上从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它反而是更“吃”内存带宽胜过CPU核心数。所以这也是为何14900K在这个项目中得分会非常高的原因(因为它的内存控制器直连CPU,而9950X3D和285K的内存控制器都在IO Die上,与CPU之间会有更高延迟)。但很显然,在线程撕裂者“暴力”的四通道DDR5-6400面前,一切都成了浮云。
在7Zip的测试中,线程撕裂者9980X继续无敌,它的压缩性能比其他高端家用CPU快一倍,解压缩速度更是达到了三倍甚至更多。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同样一个巨大的压缩包,线程撕裂者9980X解压用20分钟,换成普通的“高端U”可能就要1个小时。这样的差距,难道还不够大吗?
【【【内存测试:384GB、四通道,速度和容量全满足】】】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江波龙DDR5 RDIMM内存套装在这套平台上的表现。
相信很多朋友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四通道的内存到底能比常见的双通道快多少?从相关软件的测试结果来看,搭配线程撕裂者9980X后,这套江波龙的RDIMM内存在读取带宽上高达255GB/s,确实达到了双通道内存方案的两倍。而它的写入带宽则与常见的双通道平台差别不大,116ns的延迟水准,与常见的非超频内存也没什么区别。
但对于四通道、高达384GB的内存配置来说,考虑到线程撕裂者平台的“常见用途”,我们首先要考察、关于内存的第一个问题,还是它究竟能不能保证高负载下的持续稳定性。
为此,我们用Memtest进行了64线程、长达1小时的内存满载稳定性测试,它会不断填满内存里的全部地址,并反复进行。对于常见的家用电脑来说,能够保证半小时不报错,通常就可以认为足以应对日常使用的稳定性需求了。而我们手头这套线程撕裂者9980X搭配江波龙DDR5 RDIMM内存套装,在运行1小时的内存压力测试后,没有出现一次报错的现象。
同时从热像仪里来看,由于使用了高密度的颗粒排布,再加上DDR5内存本身自带PMIC供电,这导致江波龙的这套RDIMM内存在持续高负载情况下,自身的温度并不算低。在我们使用的开放平台里,它的表面温度可以接近60摄氏度。当然,这个温度对于企业级内存来说确实也不算什么。况且在有风道的工作站或发烧级台式机箱里,内存的散热情况也会更好一些。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这么大内存有啥用呢?很简单,因为有些软件对于内存的“渴望”是多多益善的。
比如,这个一打开就直接“吃掉”300GB内存的Ae。
又比如说,我们还尝试使用自动脚本让Ae强行进行8K视频的多线程渲染。可以看到,此时CPU核心“只不过”吃满了10个核而已,但内存需求已接近200GB。换句话说,如果换成只有32GB、64GB内存的“普通高端家用平台”,还真做不了这件事。
【【【生产力测试:大模型性能秒杀显卡,64核胜过前代96核】】】
我们相信大多数对于线程撕裂者平台(不管X还是WX)感兴趣的朋友,都和我们一样,主要是想知道它究竟能带来多高的生产力、或者说拿来“赚钱”到底有多厉害。
为此,我们先用CINEBENCH R23和2024这两个版本,对线程撕裂者9980X进行了单线程和多线程渲染的测试。可以看到,对比于其他那些峰值主频更高的“家用高端U”,9980X的单线程性能还是会略低5%-10%,但是它的多线程渲染性能直接达到了这些对手的三倍,只能说是非常无敌。
同理,换一个渲染测试平台Blackmagic RAW Spped Test后可以看到,凭借线程撕裂者9980X恐怖的64核128线程和超大内存,它甚至靠软解码与基于CUDA加速的RTX5090D在视频编解码性能上打得有来有回。即便是超过8K分辨率的RAW格式视频,这套平台也能“任意”只靠CPU或GPU,就流畅地完成编解码工作。
接下来,我们测试了线程撕裂者9980X在V-Ray 6中的渲染成绩。最终,它取得了16万7549分的CPU渲染分数。
这是什么概念呢?对比一下V-Ray官网的成绩榜单就知道,这基本上意味着这套线程撕裂者平台凭借64核+高主频,跑出了相当于服务器平台低主频128核的渲染速度。顺带一提,哪怕是同样高主频+64核心的前代平台(线程撕裂者7980X),它也快了大约28.9%。而这部分的性能增益,自然就只能解释为跨世代的架构革新所带来的好处了。
不过说实在的,上述这些渲染软件用线程撕裂者9980X当然“能跑”,但没有这么快的CPU,用一块高端显卡也不是不能运行。那么9980X的价值,又要如何体现呢?
答案很简单,当我们将一个120B(1200亿参数)的大模型在本地跑起来的时候,纯靠CPU算力就可以跑到19.69tokens/s,此时内存占用达到了80GB以上。
换成RTX5090D后,大家是不是以为它会更快?然而并不是。在如此规模的大模型面前,RTX5090D的32GB显存从一开始就直接“炸”了,最后只跑出5.53Tokens/s的速度,远不如线程撕裂者9980X。
喔对了,还有个小事,我们这套线程撕裂者9980X搭配384GB四通道江波龙RDIMM内存,再加上RTX5090D显卡和英睿达T710 PCIe 5.0 SSD的组合,“一不小心”就在游戏加加的评测体系里,拿下了整个成绩榜单的多核性能排行榜第15位,领先一票96核、112核与128核心的平台。
当然,大家也不要以为线程撕裂者就“只能是”干活用的平台。实测表明,它在3DMARK游戏环境下的CPU性能,也不输给其他那些“游戏专用”CPU。尤其是在8线程及以上场景中,线程撕裂者9980X的“游戏评分”还逐渐反超。考虑到如今游戏CPU的核心数量也日渐增多,随着未来越来越多游戏开始针对12核、16核,甚至更多核心的平台进行优化,线程撕裂者的游戏表现说不定反而还可能会有“战未来”级别的再次进步。
【【【超频与拷机:超频对多核提升明显,满载拷机功耗意外很低】】】
就像我们最开始就提到的那样,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的定位,毕竟是兼顾生产力和“家用发烧”用途。这也就意味着,一方面它其实是支持让用户进一步超频的;另一方面,哪怕是对于线程撕裂者9980X来说,它的功耗、发热量对于“家用发烧PC”来说,自然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在最新版的AMD Ryzen Master中,已经支持对线程撕裂者9980X进行自动超频了。不过由于AMD官方的曲线优化器超频耗时实在是太长(要7个多小时),我们最终选择了比较省事的办法,即直接把PBO拉满200MHz,其余的让软件自动优化。
超频之后,可以看到线程撕裂者9980X的峰值主频从原本的5.4GHz上升到了5.6GHz。此时它的CPU-Z单核分数上涨了2%,多核则增加了接近4%。
从CINEBENCH R23的跑分成绩来看,超频给单核性能带来的增益不太明显,但对于一款64核的CPU来说,哪怕每个核心只增加0.2GHz,多核性能的总增益就不可小觑了。
在游戏加加的整体性能评测中,超频后的线程撕裂者9980X本身性能评分其实并没有上涨,但此时的内存、显卡和SSD评分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并最终使得整机性能评分增长了8.5%,涨幅属实不小。
从详细的跑分记录来看,我们手头这颗线程撕裂者9980X在超频后的跑分中,多次碰到了95摄氏度的温度墙,同时峰值功耗也一度飙到668W的水准。换句话说,如果大家想要更充分地释放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的性能,不仅起码要有1200W或更大功率的电源,可能还需要420mm或更高规格的大型水冷散热器才行。
不过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在瞬时的高负载情况,而是像OCCT这种、持续的满负载“拷机”场景,那么线程撕裂者9980X反而会将TDP限制在不到300W的水平。虽然此时系统后台显示它不断地“撞”到温度墙,但电脑本身的运行并没有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能够非常正常地跑完30分钟的CPU满载拷机测试,且平均功耗甚至要低于许多超频后的普通家用高端平台。
【【【总结:“家用发烧PC”的终极答案,AMD真正的性能王炸】】】
说实在的,最近这些年随着HEDT平台声量的不断下降,客观上给整个家用PC市场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影响。
一方面,顶级硬件的“缺位”确实降低了DIY市场的讨论热度,特别是对于顶尖的、追求与众不同的发烧友来说,这无疑“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或许正是因为HEDT平台的长期缺位,使得过去两三千元价位档的普通高端CPU价格和定位都水涨船高。而这又伤害到了“非发烧级”,但想要配一台“常规高端PC”的消费者。
正因如此,在我们三易生活测过AMD的全新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特别是其旗舰型号9980X后,必须承认它从各个方面都重新树立了“发烧级家用PC”的性能标杆。作为生产力平台,它的超高主频搭配超大容量四通道内存,足以提供胜过很多服务器低主频多路CPU的实际性能。哪怕是单纯拿来“打游戏”,充足的PCIe 5.0通道、超大的内存带宽,再加上足够高的频率,也让如今的线程撕裂者9000系列完全有“一战之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凭借线程撕裂者9000X系列,AMD真正抢占了如今“发烧级家用PC”这块市场。当竞争对手的平台还在使用多年前的老架构时,线程撕裂者9980X的意义便不仅仅是跑分榜单上的几个位置,而更在于AMD可以赢得那些最舍得花钱、往往也更具有话语权的“PC发烧友”们的信赖。
相关文章
A I技术全面融入外贸链条,外贸小白一键化身“老外贸人”。作为助力本地工业跨境出海的“桥梁”,阿里巴巴国际站张家口服务中心自落地以来,便以数字化服务破...
2025-08-21 2
持续高温天气,给城市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连日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托“智慧AI城管”平台,为市民筑牢“清凉防护网”。8月18日,在武胜...
2025-08-21 2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5-07 7
【【【前言:对于家用PC来说,“高端”并不等于“顶级”】】】对于如今的家用PC来说,什么平台才是最高端的选择?可能很多朋友首先会想到AMD的锐龙9 9...
2025-08-21 2
8月20日,济南市委书记刘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一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济南市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展情况,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2025-08-21 2
智通财经APP获悉,苹果公司(AAPL.US 将于下月初在印度南部科技枢纽班加罗尔开设一家新门店,进一步加大对这一关键增长市场的投入。苹果周四在声明中...
2025-08-21 2
金融界8月21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吉贝尔提问:“尊敬的董秘,公司目前产品销售主要限于国内,请问有没有拓展国际市场、造福全球患者的打算?公司投资...
2025-08-21 2
自2015年成立以来,DPVR(大朋VR)始终以“用科技拓展人类感知与连接的边界”为理念,从VR设备到XR解决方案,在行业浪潮中持续进化。2025年,...
2025-08-21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