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记者 王兰)2025年8月22日下午,由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航国际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航西飞设备采购工...
2025-11-03 2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作为2025年下半年的重点载人航天任务,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顺利实施,将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稳步推进,基本确定了一年两次的载人飞行频次,航天员乘组将实现半年轮换一次。本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7次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在过去二十多年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神舟二十一号入轨之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大约3.5小时后对接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三船三舱分别为本次发射的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今年4月入轨的神舟二十号飞船、以及今年7月入轨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三舱分别是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船三舱组合体也是我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根据任务规划,备受瞩目的巡天号光学舱预计在2026年发射升空,与空间站形成共轨飞行模式,定期对接进行维护升级,在进行宇宙天体观测时则保持在相近轨道上。
空间站三船三舱构型: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
(图片来源:wikipedia)
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分别是张陆、武飞、张洪章,其中张陆担任指令长,对应的航天员类型是航天驾驶员,武飞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张洪章则是载荷专家。
本次任务包括了三种航天员类型:航天驾驶员主要负责航天器的操纵和控制,包括交会对接时的飞行安全保障、飞行计划的执行等,这意味着航天驾驶员要有出色的操作和控制能力,主要从优秀的飞行员中选拔;
航天飞行工程师侧重航天器的维护、维修和管理等工作,包括载人飞船相关设备的调试、安装,都由航天飞行工程师负责。由此可见,航天飞行工程师要对神舟载人飞船的整体情况非常熟悉,需要有非常专业的航空航天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能力;
载荷专家主要从事在轨科研工作,学科方向不固定,一般是某个领域的科研人员,主要任务是在空间站上操作各种科学实验。
三名航天员分别是张陆、武飞、张洪章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自2023年神舟十六号任务开始,三种航天员类型开始出现在飞行乘组中,这意味着我国载人飞行任务细分更加专业和垂直。值得一提的是,张陆、张洪章、武飞分别是“70后”“80后”和“90后”,刚好覆盖三个年龄段。同时,张陆作为指令长,是第二批航天员,张洪章和武飞是第三批航天员,形成一位第二批航天员与两位第三批航天员搭配的模式。目前在空间站上的神舟二十号乘组,也采用这个模式。
神舟载人飞船
(图片来源:央视网)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主要任务为:第一,完成在轨轮换。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三名航天员将与神舟二十号乘组进行任务交接。神舟二十号乘组在2025年4月抵达空间站,到目前为止已在轨工作生活近半年。两个乘组完成交接任务后,神舟二十号的三名航天员返回地面。这意味着空间站在短时间内将同时容纳六名航天员,这就需要同时使用核心舱和问天舱的睡眠区域。这两个舱段睡眠区设置有些不同,核心舱是横向设置,问天舱则是纵向设置,但是在太空微重力中,这两种朝向对航天员睡眠体验的影响并没有太大差别。换个角度看,我国空间站目前已具备支持六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生活的能力,随着空间站未来可能扩大规模,在轨航天员的数量将增加,居住环境也会更加舒适。
航天员出舱画面
(图片来源:人民网)
第二,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工作。航天员在轨进行各类实验是建立空间站的核心目标之一,这样我们可以在失重环境下观察各种现象。在各类实验项目中,“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最受关注,这也是我国首次在轨实施此项实验。根据实验计划,航天员将对两雌两雄共4只小鼠进行在轨饲养,观测失重环境下小鼠的各种行为,尤其是在密闭空间条件下小鼠的表现,这对今后进一步开展深空任务有重要的帮助。
事实上,在轨开展生命科学实验一直是空间实验的重点。在神舟二十号任务中,航天员曾对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展开研究,观察微重力环境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失重性骨丢失等重要医学问题,这将有助于人类走向更远的宇宙深空。
我国空间站已部署生命生态实验柜等多种先进空间科研设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航天员可操作多项空间科学实验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第三,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还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并实施货物进出舱的相关操作,比如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对舱外载荷和舱外设施设备进行安装与回收、对舱外设备等进行巡检和处置等。以神舟二十号任务为例,乘组就进行了多次舱外行走任务,每次时间长度可达到5至7小时,这对航天员的体能等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安装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是近几次载人飞行任务的重点任务之一,将提升空间站抵御微流星体的能力,这是安全保障的重要一环。
航天员出舱对空间站防护装置进行安装和巡检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第四,开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各项科学实验,在此过程中可针对某些关键和有趣的科学问题开展科普活动,形式多样,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的兴趣,进一步发挥空间站综合应用效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站阶段目前已稳步运行,由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构成的体系全面成熟,能够为空间站长期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载人飞行任务开始向月球方向拓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在10月30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明确指出,我们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不动摇!
我国科研人员对揽月着陆器进行测试
(图片来源:新华网)
目前,与载人登月有关的主要系统都处于稳步推进阶段:比如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完成了二级动力系统试车和系留点火试验;新一代梦舟载人飞船完成了零高度逃逸试验;登月主角揽月着陆器也完成了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望宇登月服和航天员驾驶的月球车也处于测试状态。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与载人登月有关的装备都将继续按计划开展测试,最终实现中国航天员登陆月球表面这一壮举。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川陀太空(科普创作者)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相关文章
中国航空新闻网讯:(记者 王兰)2025年8月22日下午,由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航国际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航西飞设备采购工...
2025-11-03 2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作为2025年下半年的重点载人航天任务,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顺利实...
2025-11-03 3
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合成生物领域广州专场系列对接活动”顺利举办...
2025-11-03 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公布《2025年产才融合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我市中国(南京)软件谷产才融合应用场景成功入选。今年6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
2025-11-03 3
南方财经11月3日电,胜宏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高度关注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重视研发创新与产品升级,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已完成M7及...
2025-11-03 3
11月2日,记者从郑州航空港区了解到,河南省科学院航空港区分院正在筹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司,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公司名字,最终选用者将获5000元现金奖励...
2025-11-03 3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仅是消费者的盛宴,更是无数DIY玩家翘首以盼的装机黄金期。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硬件和纷繁复杂的促销信息,许多玩家陷入了“...
2025-11-03 3
最新官方口径京东方在近期投资者交流中披露:成都第8.6代AMOLED生产线预计在2025年12月实现首次点亮,量产目标为2026年下半年。该口径较此前...
2025-11-03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