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中国好技术”评选结果揭晓,兰州市交出亮眼答卷:在择优推荐的36项科技创新成果中,32项成功入选国家级项目库,入选率高达89%,不仅...
2025-10-19 0
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廖丹
10月13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正式官宣,已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许可,并全面上线eSIM手机业务。这标志着我国eSIM技术正式突破智能穿戴、物联网设备领域,迈入手机端商用新阶段,也为eSIM产业链带来新的增长契机。
根据中国信通院2025年4月发布的《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3年全球eSIM芯片出货量已达4.46亿,涵盖智能手机、车载等多类产品;GSMAIntelligence更预测,2025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达10亿,2030年将增至69亿,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四分之三。
在此背景下,eSIM产业链中的芯片设计、封测、终端制造及配套材料企业,将迎来技术落地与市场扩张的发展机遇,而这场“无卡革命”也将推动通信行业供应链优化。
10月17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新恒汇(SZ301678,股价76.71元,市值183.8亿元)证券部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从技术层面看,公司现有物联网eSIM封测技术可适配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消费电子、工业物联网等领域。
eSIM技术的核心在于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芯片。不同于物理SIM的“即插即用”,eSIM采用远程SIM配置机制,支持OTA(空中下载技术)下载和切换运营商配置文件,无需物理干预。其安全性、远程管理能力直接决定用户体验,也成为产业链率先受益的环节。
从全球格局来看,早期eUICC芯片市场主要由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国外企业主导,这些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在消费电子与物联网领域占据重要份额。但近年来,国内企业加速技术攻关,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报告显示,在eSIM芯片设计领域,国内已涌现出紫光同芯、华大电子等具备较强技术实力的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消费电子和物联网设备。
今年9月22日,华大电子官网发文称:“公司与全球领先的eSIM服务商Valid联合宣布,双方共同开发的SGP.22V2.5eSIM操作系统(OS)已全面通过GSMA eUICC Security Assurance(eSA)认证。这一重大技术突破将赋能全球设备制造商,为用户提供无缝、安全的eSIM体验。”
10月14日,紫光国微(SZ002049,股价79.44元,市值674.9亿元)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eSIM卡芯片未来对公司业绩的具体贡献,需综合考量相关主管部门与行业机构关于eSIM卡未来的应用规划以及市场定价机制等多方面关键因素后判断。作为国内首家实现eSIM全球商用的芯片商,公司已成功推出并量产多款符合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及国内通信标准的eSIM产品,并专门针对“AI+5G+eSIM”融合应用新场景完成了技术布局与产品储备,且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做了相应备货。
此次三大运营商重启eSIM商用试验,将直接拉动eUICC芯片需求增长。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国内eSIM技术累计用户达362万户,其中智能手表用户占比90%。
蚀刻引线框架是eSIM芯片封装的关键材料。开源证券指出,蚀刻引线框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eSIM应用提速或将贡献新增量。蚀刻引线框架适用于特定封装形式,未来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据了解,物联网eSIM芯片封装需将安全芯片与蚀刻引线框架上的电路一一对应贴合在一起,蚀刻引线框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据Juniper Research测算,全球使用eSIM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将从2023年的2200万增至2026年的1.95亿,将带动蚀刻引线框架需求增长。
10月17日,新恒汇证券部工作人员就公司能否承接手机eSIM芯片封测需求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时介绍,公司业务涵盖eSIM封装材料和物联网eSIM芯片封测,蚀刻引线框架作为芯片封装材料,将芯片与该材料结合完成封装,芯片由生产企业提供,并非公司生产。
“从技术层面看,公司现有物联网eSIM封测技术可适配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消费电子、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具体需根据下游客户需求推进,公司会关注eSIM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新恒汇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eSIM手机商用对蚀刻引线框架需求又如何?康强电子聚焦高精密蚀刻工艺,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偏上游,下游具体应用场景我们不好确定,客户主要是一些封测厂,若想了解终端应用情况,可咨询下游封测客户,公司暂无直接针对eSIM 终端应用的业务。”
中国信通院指出,WLCSP(晶圆级芯片级封装)封装工艺作为eSIM芯片小型化的关键技术,也推动设备厂商加速技术迭代。
WLCSP工艺可显著缩小eSIM芯片体积、缩短生产周期,目前苹果、三星等国际终端厂商已采用该工艺生产eUICC芯片。国内普遍采用嵌入式封装,随着eSIM手机商用,其相关封装测试技术与方案有望迎来应用机遇。
GSMA预测,2025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将达10亿,2030年增至69亿。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将在eSIM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对供应链企业而言,那些提前布局技术研发、深度绑定终端与运营商的企业,有望在eSIM产业发展中获得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近日,2024年度“中国好技术”评选结果揭晓,兰州市交出亮眼答卷:在择优推荐的36项科技创新成果中,32项成功入选国家级项目库,入选率高达89%,不仅...
2025-10-19 0
南方财经记者彭敏静 珠海报道2025年,全球科技巨头AI投资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近日,微软正式宣布推出其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图像生成模型——MAI-Im...
2025-10-19 0
每经记者:张宝莲 每经编辑:廖丹10月13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正式官宣,已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
2025-10-19 0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山西建投三建集团承建的年产1亿只光子器件项目,坐落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在高端制造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项目作为推动区域光电...
2025-10-19 0
非对称合作平台类VR游戏《VR Giants》将于2025 年第四季度正式登陆Meta Quest系列头戴式VR设备。该游戏由Risa Interac...
2025-10-19 0
秦岭之下一条地下输水长廊正加速施工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北干线隧洞已全线贯通距2026年具备通水条件再近一步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水利工程它藏着多少硬核实力...
2025-10-19 0
财联社10月19日讯(编辑 牛占林)黑石集团总裁乔纳森·格雷近日罕见发出警告,华尔街普遍低估了人工智能(AI 摧毁整条产业链、令部分行业“一夜归零”的...
2025-10-19 0
企业即时通讯系统是团队协作的“核心枢纽”,承载着日常沟通、文件传输、商业机密传递等关键任务。然而,数据泄露、权限混乱、传输被窃等安全问题频发,让企业陷...
2025-10-1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