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红光锅炉——以MES构建数据基础的研发工艺生产协同实践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9日 17:40 0 aa


红光锅炉——以MES构建数据基础的研发工艺生产协同实践

项目简介

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核心企业哈尔滨红光锅炉总厂有限责任公司是具有A级锅炉制造安装,A2级压力容器资质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现已跻身全国工业锅炉行业十强。企业拥有黑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营产品为燃煤、燃油、燃气、燃电锅炉,电站设备及部件,压力容器、兆瓦级风力发电塔架等节能环保产品。四十多年来专业致力于高效节能环保锅炉的研发与制造,先后与哈工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703所、煤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25个省和400多个市县。产品获百余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入选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组织编制的《高效节能锅炉推广目录(第一批)》;17项锅炉产品先后被国家工信部列入《节能产品目录》,9项产品被授予国家“能效之星”。2021年和2022年有两项流化床锅炉产品,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秦裕琨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正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为契机,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打造绿色工厂 。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2010年在辽宁兴城临海产业园区兴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子公司,打造海上风电塔架制造基地,实现两省工业布局,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项目根据锅炉这类装备制造业生产周期长、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生产进度组织难等特点,打造适合锅炉制造业的MES系统,解决行业生产组织过程中的难点。从项目型管理角度出发,结合锅炉行业单炉号管理特点,建设按炉拆解,装配的生产信息流转过程。将生产过程相关的设计、工艺、零部件分解、生产过程管控、质量管控、组焊、装配、入库、发货等完整业务线在系统中做统一管理,实现按炉号全业务链条可追溯。


红光锅炉——以MES构建数据基础的研发工艺生产协同实践

总体规划


红光锅炉曾经获得过信息化标杆试点企业,有着良好的信息化应用基础。ERP系统已完成两次升级,在财务和供应链方面已经做到了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在ERP基础上,企业又结合OA系统做了多项业务审批与回报流程,使一些繁琐的线下审批与汇报业务实现了线上快速流转。同时,也引进了PLM系统,进行产品设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本次新建MES系统,旨在打通最后和最关键的生产管理环节,将生产管理向精细化、准确化、可追溯化迈进。


红光锅炉——以MES构建数据基础的研发工艺生产协同实践

具体举措


红光锅炉MES系统建设的具体举措与应用重点主要包括:

1、建立标准的锅炉设计结构库

按照炉型在系统中建立锅炉产品标准结构库。因每个项目实际锅炉房结构不同,使用环境不同,以及一些技术参数不同,相同型号的锅炉在实际生产前需要根据项目进行重新设计。依托于标准结构,在每次设计时根据项目情况对标准结构进行必要的更改。在接到销售需求时,系统先根据炉型按照标准结构进行零部件展开,根据展开的零部件进行提料和基础生产准备工作。

2、建立标准工艺库

在系统中建立标准工艺库,并对标准工艺与标准结构中的零部件进行关联。在结构分解创建生产订单时,系统会根据标准工艺和零部件的关联,自动匹配相对应的工艺。对于新设计,新建立的零部件,也只需将标准工艺编号关联到新建的零部件上,系统在创建生产订单时会自动匹配相应的工艺。

3、将加工费用落实到零部件工序上

将原有的整包制生产工费根据实际情况汇总或拆分落实到零部件工序上。个人或班组报工后,系统将工费落实到具体生产的个人或班组,实现工费的精细化管理。打造相对灵活又能实现精细管理的工费系统。其灵活性在于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需求,将工费或统一到零部件上,或分解到具体工序上,同时可以是个人报工,也可以是班组报工。在没有增加复杂的数据录入等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实现了工费的精细化管理。

4、按发货清单入库及发货

锅炉行业因部分工作是到锅炉房现场实现最后的安装和焊接。因此实际的入库与发货不是按照设计结构进行入库和发货。因此在系统中建立发货结构清单,实际入库时按照发货包装清单进行入库,发货时根据入库情况进行确认,替代原始的纸质和电子表格管理,使数据从技术到发货在系统中关联,实现准确可追溯。


红光锅炉——以MES构建数据基础的研发工艺生产协同实践

工作成效


1、引入标准结构降低生产等待时间

系统引入标准结构的概念,大大缩短了生产准备的等待时间。原有工作模式是根据每个项目重新设计图纸,因此在图纸出来之前,整个生产环节是停滞的,一切工作要等到图纸出来。而图纸设计出来还要进行拆图,把图纸变成部件清单,才能再进行其他生产准备工作。

引入标准结构库概念后,设计人员在设计期初就要根据炉型参照标准结构库进行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更改量,并对更改内容下发更改单。系统按照标准结构先进行分解,将销售需求转化为生产零部件需求,根据零部件需求可以先进行一部分的生产前准备环节,甚至一些固定结构零部件可直接生产。在技术更改单生成后,再对实际生产准备和计划进行修正。该方式大大缩短了等待图纸的周期,给生产预留更多时间,也大大缩短产品交付周期,间接挖掘释放企业生产资源能力。

同时,在生产现场遇到因工艺产生的生产过程或者质量等问题,再对工艺进行优化后,修改系统中的标准工艺,这样之后相同产品就直接用新工艺进行生产。而以往在进行工艺修改或者工艺创新后,要对所有工艺人员进行宣贯,并且要人工对纸质工艺进行备案及版本号控制,来保障后续使用的工艺为最新工艺。而采用MES中标准工艺与标准结构相结合,只要系统中对标准工艺进行了更新,在生成生产订单时,系统就会自动匹配最新工艺,减少人工校对时间和产生版本错误的发生几率。

此外,系统可以根据工艺设订,控制各工序的检验方式,检验内容,检验人员等。使整体工艺执行更规范,流程更清晰,过程信息留存明确便于追溯。

2、引入标准工艺,减少工作量

原有工作方式是在图纸出来后,工艺部门就要根据图纸对每个零部件做工艺,虽然也有过往工艺和初步标准,但是同样的工作依然要重复完成,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

引入标准工艺和标准结构后,工艺只需一次性将标准工艺与标准结构做关联。每次下达生产任务时,系统会根据关联自动匹配相应的工艺。这部分重复、繁琐工作完全由系统执行,大大减少了工艺人员的工作量。工艺人员从大量的繁琐重复的工作中抽离出来,将更多时间用于工艺优化与监督中,使工艺人员的工作更高效、更有价值。

3、实现生产全链条可追溯

锅炉按照零部件结构展开有几千个零件,每个零件又有多道工序,虽然原有手工或者电子表格也有一定的记录,但是想实现真正的产品追溯十分困难。

系统将一条销售需求关联到多炉号、多部件、多工序以及对应的生产者、质检技、参与者等,将生产相关数据都在系统中实现关联,在任何环节对生产过程进行可追溯。


红光锅炉——以MES构建数据基础的研发工艺生产协同实践

4、装配、组焊的可加工依据

原有装配或组焊环节,需要调度到车间去找部件下的零件加工到什么程度,是否完工,是否具备装配或者组焊的条件。因为锅炉由多层级上千种零件组成,所以组焊和装配几乎贯穿了整个制造过程。原有的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识别和组织。

系统建设后,可以根据BOM结构在系统中看从属的零部件的加工进度。查看是否完工,如果未完工加工到什么进度,还有几道工序,从而合理安排接下来的装配或者组焊环节,减少人为查找落实进度的过程,使生产加工安排更合理。


更多案例,请关注制造易Easymes 公众号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