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记者节献词】唯有诚实和担当,不负“记者”之名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8日 07:25 0 admin
【记者节献词】唯有诚实和担当,不负“记者”之名

今天是第26个记者节。这个属于新闻工作者的节日,也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手中的笔,不辱使命。

传播技术变革带来了冲击,当人人都有“麦克风”,我们也曾焦虑热辣滚烫的热线变得冰冷,沸腾的文字不再激扬。在技术加持之下,用户对着AI工具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生成一篇篇光怪陆离的“消息”;运营者操纵一批数字账号,就能掀起谣言的狂欢。而记者冒着危险抵达现场,千辛万苦排摸线索,字斟句酌写出的报道,有时却难以构成“有竞争力的真相”。甚至一度,新闻专业被轻佻和戏谑伴随,记者职业的社会声誉面临挑战。所以,记者还能做什么?还需要新闻行业吗?

耕种有时,收获有时,艰难有时,重生有时。任何一个行业都会面临周期性的涨跌起伏,处在时代潮头的新闻行业也不能例外。趟过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的阵痛,需要破除“我执”,走出舒适区,用能力再造闯出一条生路来。

医院里的进口药为什么“消失”了?我们替公众寻找答案;冒牌的“院士”“少将”招摇过市,记者揭下了骗子的伪装;你养的花为什么总是死?记者暗访发现真相是因为营养土“有毒”……这个世界,依然需要勇敢的人去现场,理性的人去验证,诚实的人去记录,悲悯的人去安慰,执著的人去坚守。

“求索真相意味着选择立场”。既然选择了记者职业,就要站在正义的一边,站在法治的一边,站在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边,站在被损害、被侮辱者的一边。信息茧房、数据牢笼、回声室效应、群体极化等这些昔日传播学教材里的专业术语,已然成为大众日常要面对的困境和尴尬。大浪淘沙始见金,新的共识正在建立:社交媒体不可能取代新闻机构,AI难以代替记者,因为新闻关乎真相,关注人的处境;新闻不是消费品,而是公共产品。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告诉我们,新闻要与人站在一起,击中时代绷紧的那根弦,为读者提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新闻人永恒的追求,也才是新闻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穿越周期,回归新闻的本源,承担记者的天职,需要我们以长期主义对抗短期流量焦虑,以公共价值坚守报道定位。做新闻媒体应该做的事,去抵达、去提问、去查验、去分析,乃至承受压力、对抗冲突、直面挑战。

记者的每一次出发都与公共利益相关,新闻报道会抵达AI不能抵达的领域,对真相的调查不是既有词语的“排列组合”,这就是记者的价值。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没有什么能代替勇敢的奔赴和持续的追问。当时代叩问我们的内心,要求给出答案时,唯有诚实和担当,不负“记者”之名。

【记者节献词】唯有诚实和担当,不负“记者”之名

海报设计 周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