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季度,AI视频领域直接掀起了全民玩梗的狂欢。OpenAI的Sora2和阿里的Wan2.5-Preview这俩明星产品,成了最大赢家。Sor...
2025-11-03 1
2025年四季度,AI视频领域直接掀起了全民玩梗的狂欢。
OpenAI的Sora2和阿里的Wan2.5-Preview这俩明星产品,成了最大赢家。
Sora2用邀请码机制吊足胃口,用户买了GPT会员还得在二手平台花几十美金买邀请码,更绝的是它搞成了AI版抖音,传张照片就能生成和奥特曼对话的视频,首周下载量就冲到62.7万次,比当年ChatGPT还猛。
大洋彼岸的万相更接地气,抖音小红书上全是它生成的AI小猫,说着“我爱妈妈”还炒三菜一汤等主人下班,光线、表情细到极致,连锅气油烟都做出来了。
这俩模型一出来,AI视频才算真的从技术圈的极客专属,变成了普通人都能参与的热潮。
现在AI视频这么火,可不是突然天降的,往前数这几年,它走了不少弯路。
2022到2023年那会,AI视频第一次小爆发,靠的是U-Net、DDPM这些经典架构,DALL-E2、Midjourney、万相1.0这些模型用“文生图”让大家见识了AI创作的潜力。
但好景不长,这些模型生成的内容全是槽点,要么是人多根手指,要么是表情僵得像蜡像,很快就被喷上热搜。
到了2024年,行业进入了Scaling阶段,DiT、FlowMatching这些新技术用上了,还结合了视觉语言模型的图像描述能力,图生视频终于实现了。
Sora初代、可灵1.0、万相2.0这些产品陆续登场,可问题还是没解决,视频时长短,声音和画面对不上,复杂点的动作根本做不出来,还是没法普及。
直到2025年,AI视频才算真正迎来质的飞跃。
LLM大语言模型和Diffusion扩散模型深度融合,还引入了视觉CoT思维链,模型不再只做视觉渲染,还能做任务导向的智能决策,多模态交互、复杂的视觉加语言任务都能搞定。
谷歌的Gemini2.0Flash、OpenAI的GPT-4o生图、万相2.5这些产品接连爆火,才算把AI视频的技术瓶颈给突破了。
技术突破归突破,要是操作复杂,普通人还是没法碰。
以前用SD模型的时候,CFGscale数值得反复调试,还有数十个节点的连接逻辑,90%的用户看一眼就劝退。
生成的内容也一言难尽,除了些粗制滥造的成人内容,没人愿意盯着画面里突然冒两张脸、音画不同步的视频超过一分钟。
现在的Sora2和万相就踩对了点,高质量和低门槛两手抓。
万相用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把用户对画面质感、动态效果的反馈拿来优化模型,彻底摆脱了“丑且诡异”的标签。
更重要的是,用户不用懂任何技术,把脑海里的画面用简单提示词说出来就行。
有人用万相生成过一个树林场景的视频,提示词写着“黄昏逆光,年轻白人男子站在树林里,阳光照在发丝上”,最后出来的画面里,人物神态自然,空气中的尘埃、树林里的光线都还原得极好,去掉右下角的logo,根本分不清是实拍还是生成的。
我还见过有人让万相做“布偶猫坐猫爬架质问音频问题”的视频,猫的表情、语气,甚至环境里的光影反射都没拉胯,这效果放在两年前根本不敢想。
技术好、操作简单还不够,用户体验细节没做好,照样留不住人。
以前用AI做内容,碎片化问题太严重,文生图一个模型,文生视频一个工具,图生视频又得换平台。
想实现一个创意,得在多个工具间反复切换,生成、调整、合成一套流程下来,创作热情早磨没了。
就说做电商营销视频吧,先找模型生成画面,再用另一个工具做音频,最后还得用第三方软件合成,耗时不说,还容易音画错位。
为了节约拍摄成本,有些商家还得招个算法工程师搭业务流程,反而增加了负担。
seaart.ai上有个澳大利亚理发师的例子特别典型。
他从小想当画家,最后却为了生活拿起剪刀,现在每天下班最开心的事,就是用这个平台创作。
他说过去用画笔没法表达的想法,现在用文字就能生成画面,“海艺成了安放灵魂和梦想的地方”。
他选这个平台,就是因为海艺集成了万相这样的模型,解决了体验割裂的痛点。
万相在体验上做的最到位的,就是把“一站式”做到了底。
它没像SD那样堆砌独立模型,而是把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的理解与生成装进了同一个框架。
底层用不同的编码器拆解信息,核心用多模态Transformer做“大脑”,输出层直接支持多种内容生成。
生成10秒视频时,系统会自动匹配人声、环境音效和背景音乐,连小猫的口型都能和“我爱妈妈”的台词对上,全程不用人工干预。
用过AI的人都知道,一次性生成满意的内容几乎不可能,二次编辑又特别难。
万相在这方面做了针对性优化,视频创作上,能理解推、拉、摇、移这些运镜语言,不用多次调整。
图生视频时能保持人物、物体这些核心元素不丢失,还支持音频驱动视频生成。
生图上更贴心,现在AI生图质量都不差,但加文字尤其是中文容易出问题,万相不仅能稳定生成中英文文字,还能直接生成图表,用文字指令一键换装、改风格也不会让核心元素变形。
体验做好了,商业化路径走不通也不行。
很多AI产品都停留在“叫好不叫座”的阶段,万相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搭了一套完善的商业化体系。
最底层有阿里云的算力支持,中间层有阿里云百炼这样的模型开发服务平台,用户一键部署大模型不再是难事,顶层还给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万相的定价特别灵活,时长分5秒、10秒,画质分480P、720P、1080P,用户能根据预算和用途选。
国内1080P1元/秒,720P0.6元/秒,480P0.3元/秒,海外1080P0.15美元/秒,这个价格在同类产品里很有竞争力,Sora2生成视频要0.1-0.5美元/秒,国内可灵2.0是0.5元/秒。
对短视频团队、广告公司这些专业用户来说,清晰的定价能让他们准确核算成本,比用SD免费但自己承担服务器成本更划算。
对普通尝鲜用户,按秒收费意味着花几块钱就能试玩,不会被高昂的套餐费吓跑。
WaveSpeedAI就是靠万相把商业化做起来的,这家公司是全球第一个上线万相2.5系列模型的平台,它根据用户价格敏感度分层收费,还拓展了数字人业务,现在借助万相生成的视频数已突破1000万条。
据云栖大会官宣数据,通义万相家族已整合10多种视觉创作能力,累计生成3.9亿张图片和7000万个视频,成了国内主流的AI视觉创作工具。
当然,AI视频现在还有短板,内容生成时长不够长、细节不够细腻、长视频的一致性问题还没完全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Sora2和万相已经让AI视觉生成跨过了技术到产品的鸿沟。
技术先进固然重要,但能把技术变成用户愿意用、愿意付费的产品,让行业真正尝到流程缩短、效率增加、体验提升的甜头,这才是AI视频能持续火下去的关键。
未来要是能把现存的短板补上,AI视频说不定能彻底改写内容创作的规则,让更多普通人实现“创作自由”。
相关文章
2025年四季度,AI视频领域直接掀起了全民玩梗的狂欢。OpenAI的Sora2和阿里的Wan2.5-Preview这俩明星产品,成了最大赢家。Sor...
2025-11-03 1
西方认知滞后 东方实力领先这几年全球科技圈的变化真是眼花缭乱,尤其是中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电动汽车这些领域突飞猛进,英国还老想着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
2025-11-03 1
今天给各位分享微乐天津麻将怎么分辨开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乐天津麻将怎样免费开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2025-11-03 1
快科技11月3日消息,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暴降至0,这让黄仁勋非常着急,其直言想要把Blackwell芯片卖给厂商,不过大概率不太行。自8月份以来,关于...
2025-11-03 0
前言:灾难这东西从来不会挑时间,更不会给人准备的余地。地震一震,电力断了;海啸一过,漆黑一片;火灾现场,浓烟能把白天堵成黑夜。搜救队员拿着设备往里冲,...
2025-11-03 0
网上总有这种说法,说中国科技不行,总拿国外比,结果一比就觉得中国落后一大截。其实这想法挺普遍的,尤其在评论区刷屏的时候,有人说芯片弱,基础研究差,高铁...
2025-11-03 0
相信如果你经常关注电脑行业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如今的存储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涨价时代,各大存储设备的价格正不断地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AI的蓬勃...
2025-11-03 0
“GPU算力再强,插不上电也是废铁。”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前两天在一档博客节目中的爆料,如同一记惊雷,击碎了AI行业的光鲜表象。他透露:微软有大量...
2025-11-03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