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AI取代人类劳动后,印度将反超中美:中国人因太勤奋而找不到意义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2日 19:32 1 aa

《亚洲时报》发了一篇文章说,印度而非中国将引领AI后劳动时代”,核心论据一就:AI取代工作以后,中国人因为过于勤奋而陷入到了精神空虚当中,印度则是凭借着冥想,灵性文化的适配“无事可做”的未来。

这个观点是缺乏现实的支撑的,实际上是对AI的趋势跟国家的竞争力的一个误判。

AI时代的核心就是劳动转型,而不是“无劳动乌托邦”,中国的产业硬实力跟勤奋的韧性才是关键的竞争力,印度的“灵性”是难以弥补的短板的。

AI取代人类劳动后,印度将反超中美:中国人因太勤奋而找不到意义


技术的革命从来没有让人类彻底的闲置起来,蒸汽机淘汰了马车车夫,催生了火车司机,互联网取代了打字员,但是孕育了程序员,AI时代同样会替代重复的劳动,但是肯定会催生创造出新的职业出来。

IDC数据显示,年中美合计占据着全球近七成的AI市场份额,竞争的核心是聚焦了数据,算力,算法的三大硬性的指标。

正如照相机发明以后,画家转向了印象派,抽象派的创作,AI让人类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投身到AI训练师,提示词工程师等新的岗位当中。

AI取代人类劳动后,印度将反超中美:中国人因太勤奋而找不到意义

当前的AI催生的新的职业是已经覆盖了多个领域方面的,所谓的“无事可做”的论断跟现实是相悖论的。

文章是把印度的冥想宗教文化奉为了“未来优势”,但是他们却忽视了科技竞争的核心是实际投入跟基建上的支撑。

在科研投入方面,根据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的数据显示,印度的研发支出仅占GDP的0.66%,嗯而中国2024年的这一个比例是达到了2.69%,投入的总金额是3.63万亿元。

AI取代人类劳动后,印度将反超中美:中国人因太勤奋而找不到意义

基建领域,根据人民日报《印度加码煤电补电力供应缺口》的报道,2025年8月份印度是遭遇了严重的电力短缺,电力需求的峰值可比用容量少了7.3吉瓦,需要靠延长煤炭进口来维持的,稳定供电上且这么困难,根本就难以支撑AI所需要的算力中心。

在民生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是显示印度的温暖规模是全球第一的,15~18岁的女生的辍学率是高达了40%,数亿人是处于一个贫困线以下的。

对于这个部分群体来讲,“意义经济”远不及解决温饱问题,更加迫切,“全民冥想”仅仅是给少数人的一种奢侈的体验,无法转化为科技的竞争力。

AI取代人类劳动后,印度将反超中美:中国人因太勤奋而找不到意义

中国人的勤奋从来不是蛮干,而是持续的学习,持续的优化的任性,程序员凌晨调试AI模型,设计师打磨提示词,工程师攻克算力的瓶颈,这种在行动中创造价值的精神,正是AI时代的一个核心需求。

中国现在已经是构建成了AI转型的一个全链条的支撑:2024年企业是超过4500家生城市,AI的专利申请量是全球第一的。

工信部启用的“毫秒用算”专项行动,计划是要在2027年实现1毫秒时的延圈覆盖率超70%,这些成就主要是源自于长期的勤奋积累,而不是空想来的。

AI取代人类劳动后,印度将反超中美:中国人因太勤奋而找不到意义


反观印度,根据据澎湃新闻《印度这个世界第一,莫迪不想要》等报道,即便是有理工人才,但是仍然是受困于教育分层严重,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

这一种缺乏产业体系为社保兜底。AI普及以后多数人仍然是将会为温饱发愁,难以谈及什么“精神追求”。

“AI后劳动时代”的日追求必须要以物质为保障作为基础的中国已经是实现了9899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了完善的社保体系,为AI转型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AI取代人类劳动后,印度将反超中美:中国人因太勤奋而找不到意义


印度还没有解决基本的民生问题,却被吹捧为“未来引领者”,实属于是有点本末倒置了,没有物质的支撑的“灵性文明”就像空中楼阁一样,根本就没有办法应对AI时代的竞争挑战。

AI时代的竞争拼的是硬实力,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理性,中国人的勤奋是适配时代的“文化算法”,中国的产业体系跟民生基础是转型的底气,印度的现实短板是难以靠“灵性”来弥补的。

信息参考来源

1. 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印度富豪:中国技术进步,我们别无选择》

3. 人民日报《印度加码煤电补电力供应缺口》

4. IDC全球AI市场报告(2025)

5. 澎湃新闻《印度这个世界第一,莫迪不想要》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盘点2024】这一年,我们持续深化数智赋能》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测报告(2025)》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