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AI云“双榜”发布勾勒中国大模型新格局:阿里云营收领先,火山引擎以调用量崛起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8日 16:31 0 admin

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加速跑。

随着AI技术离开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大模型厂商也从早期侧重模型训练开始向模型推理服务(MaaS,Model-as-a-Service)的应用深度迁移。模型Tokens调用量成为衡量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准。

在这场转型浪潮中市场,杀出了两匹黑马——火山引擎和阿里云形成了中国大模型头部竞争格局。

10月16日,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披露最新大模型token(大模型文本单位)调用数据。火山引擎总裁谭待现场表示,豆包大模型使用量从2024年5月1200亿Tokens增长253倍,至今年9月的超30万亿Tokens。

根据调研机构IDC9月公布的《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分析,2025H1》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达536.7万亿Tokens(统计口径:各大云厂商对外部客户提供的大模型公有云服务调用量,不包含自有业务调用*)。其中,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第一,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分别占比27%、17%,位列第二、第三位。

而在市场调研机构英富曼Omdia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中——《中国AI云市场,1H25》(统计口径为“IaaS+PaaS+MaaS”全链条收入),阿里云以35.8%份额居首,火山引擎以14.8%位列第二。

尽管两份报告的统计口径各有差异,但都指向一个共识——中国大模型公有云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初步显现。

目前,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包括火山引擎(字节)、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阿里云凭借历史积累在综合收入上领先,而火山引擎作为新兴势力,在MaaS(大模型即服务)这一关键细分赛道实现弯道超车。

Tokens成为AI时代的新“算力货币”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衡量商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而在AI大模型时代,“Token”的调用量已经成为判断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指标。(Token:词元,模型处理文本、图像等数据的最小单元)。

所谓Token,是大模型处理文本、图像、语音等信息的最小数据单元。一个模型的Tokens调用量越高,意味着它在实际业务和应用中的使用频率越高,生态越活跃。简单来说,Tokens是AI时代的“算力货币”,也被视为AI产业落地的“水温计”。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模型能力足够强,云行业所属的To B产业各类壁垒也将被逐个击破。他强调,“大模型真正使用起来才会创造价值,尤其是企业端付费使用。企业是非常理性的,愿意花钱大规模调用 Tokens,证明大模型对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实际价值”。

数据显示,豆包大模型的 Tokens 调用量持续飙升,最新数据已经达到日均 30 万亿 Tokens,相比今年 5 月底增长超 80%。依据IDC 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大模型公有云Tokens调用总量是537万亿次。较2024年全年114万亿Tokens调用量增长近400%。

这一增长几乎验证了印证火山引擎押注的MaaS商业模式的正确性,也印证了AI产业正从“模型研发竞争”过渡到“模型应用竞争”。

MaaS(模型即服务)指通过云端平台调用模型的计算与推理能力——即“Token市场”。在这一市场中,模型调用量与成本控制、响应速度、生态扩展能力直接相关。对于企业用户而言,MaaS的快速普及意味着AI的可用性大幅提升;对于厂商而言,MaaS调用量的增长代表了更高的商业渗透率与模型成熟度。

在这场新的“Token经济”中,谁的模型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能支持更多的调用,谁就占据了AI云的主动权。

今年以来各大头部云厂商都在发力语音、图像、视频等多模态领域的模型迭代。而火山引擎在多模态领域表现突出。

2025年,火山引擎相继推出豆包大模型1.6、豆包·视频生成模型 Seedance pro、豆包·实时语音模型、豆包·图像创作模型 Seedream 4.0等,截至2025年9月,Seedream 4.0在国际权威评测平台LMArena和Artificial Analysis的文生图榜单中登顶,超越谷歌(GOOG.O)的Gemini 2.5 Flash。这些多模态大模型有效加速了 AI 应用落地。

与此同时,火山引擎持续优化其底层平台“方舟 MaaS”性能:在首Token响应速度、延迟与可用率等指标上表现优异。自2025年3月DeepSeek R1模型在方舟平台上线后,在token响应、延迟、可用率等各项评测中都显著优于其他云平台。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模型服务的性价比,也让更多企业和开发者能以更低成本使用AI能力。

IDC 报告指出,预计大模型服务市场仍有百倍以上空间,用户群体正在从泛互到传统企业渗透。在行业里,大模型的应用不断深化。

在消费电子行业,企业将大模型应用在语音助手,创作工具,效率提升等诸多场景,全球 Top 10 手机厂商有 9 家和火山引擎深度合作。

在汽车行业,大模型覆盖了从智能座舱,到智能营销,到自动驾驶标注等全流程场景,豆包大模型助力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蔚来等八成主流汽车 AI 升级。

在金融行业,火山引擎为客户提供智能展业、投顾、投研等大模型应用方案,已服务华泰证券、国信证券等数十家券商和基金公司,招商银行、浦发、民生等70%的系统重要性银行。

在教育行业,火山引擎面向教学服务、科研辅助、师生服务和管理辅助等场景,提供大模型解决方案,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超五成 985 高校达成合作,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智能化转型。

中国大模型公有云的“王座”之争,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较量

随着中国大模型公有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行业竞争的焦点正在发生转变。

在新兴云厂商的快速追赶下,阿里云凭借深厚的基础设施积累和生态布局在整体AI云市场仍具有一定优势。

作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拓荒者,阿里云坚持全栈路线。阿里云的优势源于其在云计算领域十余年的投入,这使其在基础设施(IaaS)层面具备无可比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规模效应。这种客户规模庞大、积累深厚的长期优势,是其在全链条收入口径下领先的关键。无论客户是需要基础的算力资源、专业的机器学习开发平台(PaaS),还是大模型服务(MaaS),阿里云都能提供一站式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基于 AI 技术和产品的深度融合,阿里云已搭建起“AI 全栈”体系:在 AI IaaS 层,阿里云在全球 29 个地域运营89个可用区,提供多种形态的 GPU 弹性算力、灵骏大规模 AI 训练集群、智能算力编排调度的容器服务等,并且拥有高性能存储 CPFS 和高性能网络 HPN7.0;在 AI PaaS 层,阿里云提供人工智能平台 PAI、大数据计算 MaxCompute、推理服务 EAS 等服务,覆盖主流 AI 框架,可实现模型训练、数据处理和模型部署;在 MaaS 层,阿里云百炼对外提供通义系列、DeepSeek、Llama 等开源大模型的 API、模型微调及 AI 应用开发等服务。

中国大模型公有云市场已进入“高增长、深应用”阶段,2025年上半年,MaaS市场较2024年全年增长近400%,市场的高速扩张正在重新定义竞争焦点。中国大模型公有云的“王座”之争,将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较量。

火山引擎与阿里云两大巨头,实际上代表了AI云服务商未来发展的两个关键维度:维度一即全链路收入,考验云服务商的历史积累、资金实力和IaaS/PaaS的全链路服务能力。在这一维度,阿里云继续凭借算力、生态与全链条布局稳居体量之巅;纬度二即Tokens调用量,这是反映AI应用发展的核心指标,火山引擎则以调用量和多模态创新崛起为新一代MaaS代表。

传统云计算如阿里云以卖算力为主,客户租赁GPU资源;AI云时代,“卖Token”成为新趋势,客户按模型调用量计费。这种转变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催生更繁荣的AI生态。

IDC预测,未来中国生成式AI软件将持续高速增长,在基础模型持续创新、模型开发应用工具链不断完善以及智能体的爆发下,该市场规模2028年将达到482.4亿元人民币,未来仍将有数百倍增长空间。

当“算力之争”与“调用之战”两条赛道在更多行业场景中交汇时,中国AI云市场将真正进入下半场。届时,衡量一家AI云企业价值的标准,不再是它拥有多大的算力中心,而是——有多少智能正在被真实使用。正如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所言:“如果把AI发展看作一场马拉松,可能现在才跑了500米。”

来源:夏新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