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探访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这里是VR产业的“国家队”

今日新闻 2025年10月16日 15:31 0 aa

大皖新闻讯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召开前夕,南昌市红谷滩区委宣传部组织了“活力红谷滩 智启新未来”主题媒体行活动,提前带领媒体探访区域VR产业发展成果,沉浸式感受前沿科技氛围。

10月16日上午9时许,活动第一站,媒体采访团走进坐落于南昌市红谷滩区南昌VR科创城的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

探访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这里是VR产业的“国家队”

你是否曾想象过,戴上VR眼镜就能“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动动手指就能操控虚拟场景?在江西南昌,有一个被誉为VR产业“最强大脑”的地方——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正以硬核技术和开放姿态,推动着VR产业大步向前。

说起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它的“前身”可不简单。2016年,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专注VR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017年,获批建设“江西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2022年10月,获工信部批准,正式升级“国家队”,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国内虚拟现实领域的领军地位。

走进中心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建设目标与机构介绍,墙面上“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的牌匾格外醒目。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孙其民带领媒体团参观了展厅,观看了宣传片,介绍了中心的发展情况。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大家体验了VR头显互动项目——中国月球探索工程。只需戴上VR设备,就能以第一视角观看火箭发射、模拟月球着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月球探索的历程,同时学习月球相关知识。

探访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这里是VR产业的“国家队”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秉持“小核心、大协作、广开放”的策略,组建了赵沁平等8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面向全球延揽领军人才,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硕士、博士占比超过65%。重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中试验证、技术测试与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人才培养平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等6大平台的建设工作。

在这里,光学显示、人机交互、图形运算等六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齐头并进;变焦显示模组等6条中试线加速技术产业化;多功能光学测试等2个检测平台补齐产业生态缺失,促进高质量发展。

申请知识产权500多项,授权专利190多项,发明专利135件,参与制定标准25项,已发布20项。全息体光栅材料和电子变焦液晶透镜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预计2025年小批量生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开发的第二代多模态眼科显微手术模拟器,已获8家经销商签约,2025年已孵化为独立公司;自主研发的眼动与手势交互技术已集成于 XR 终端,广泛应用于教育、电力、军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智能货检系统在南昌向塘货运站等23个试点运行……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的成果实实在在。

探访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这里是VR产业的“国家队”

“我们每年都会参加世界VR产业大会,全面展示研发成果和最新的进展。今年重点展示的光学显示、感知交互和内容制造应用等方面。包括全息体光栅光波导、电子变焦液晶透镜,面向社会民生的人体扫描技术,可筛查青少年脊柱侧弯情况;医学方面的模拟眼科手术培训,助力眼科医生和医学院学生的技能培训;以及面向虚拟现实仿真的大空间的主流应用。”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孙其民说。

探访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这里是VR产业的“国家队”

他进一步补充道:“在光学方面,我们正研发自动变焦的技术,可在眼镜上集成近视与远视功能,制成双焦眼镜,以满足中老年人的视觉需求。”

“我们作为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致力于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总经理助理兼国创项目总监马昌荣说,目前,中心在南昌和青岛已建成占地3.26万平方米的实验室,配备近1000台高精尖仪器设备。

在技术突破方面,中心三年内累计攻克近10项关键工程技术,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甚至实现国际领先。

马昌荣表示:“下一步,中心计划今年完成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并在2030年前通过持续的关键技术突破,孵化一系列企业,实现自我滚动发展。同时,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在人才、技术服务、数据库共建、知识产权服务等各领域的全球合作,让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大影响力。”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曹芸

编辑 张大为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