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徐洪杰谢幕!钍堆接力棒交到蔡翔舟手上,2030年商用志在必得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1日 01:11 0 aa

很少有人知道,一种能让电力更安全、更清洁、更持久的“未来能源”,正悄然在中国的戈壁滩上孕育——钍基熔盐堆。它不像传统核电那样担忧“熔堆”风险,遇事故时熔盐会自动排入地下安全罐。

徐洪杰谢幕!钍堆接力棒交到蔡翔舟手上,2030年商用志在必得

它依托中国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的钍资源,能摆脱对进口铀燃料的依赖;未来规模化应用后,还可能为居民用电、高耗能产业提供更稳定的成本预期,甚至成为“双碳目标”下替代化石能源的关键力量。这份关乎亿万民生的能源蓝图,背后站着一位拓荒者,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负责人——徐洪杰教授。

2025年9月14日8时15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发布的讣告打破了这份平静:徐洪杰教授因病逝世,享年70岁。国际原子能机构官网罕见降半旗致哀,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前主任丹尼斯・霍金斯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全球钍堆研究失去了指南针”,能源领域的从业者们纷纷担忧。

徐洪杰谢幕!钍堆接力棒交到蔡翔舟手上,2030年商用志在必得

这个从2009年重启、耗时16年建成全球唯一运行钍基熔盐实验堆的项目,会不会随这位灵魂人物的离去而停摆?毕竟,从“文献堆里找方向”到“戈壁滩上建堆芯”,徐洪杰始终是那个站在最前面的人。

2009年,刚带领团队用52个月建成上海光源的徐洪杰,接手了这个1971年因国力限制中断的钍堆项目。彼时国内相关领域几乎是“空白地带”: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的熔盐堆实验已停运数十年,仅留下7000多份尘封的外文报告。国内既没有专业研发团队,也没有成熟的实验设备。

“能源安全是民生根本,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徐洪杰带着这句话,从清华、中科大等高校招来了第一批32名毕业生,刚拿到核物理博士学位的蔡翔舟就是其中之一。面试时那句“敢不敢去戈壁滩建反应堆”,不仅定下了蔡翔舟的科研方向,更开启了两代科学家的学术羁绊。

徐洪杰谢幕!钍堆接力棒交到蔡翔舟手上,2030年商用志在必得

团队的成长浸透着实验室的灯光与戈壁滩的风沙。徐洪杰推行“干中学、学中干”的模式,让年轻人逐字研读外文报告,再在实验室里逐一复现验证。短短两年间,核心研发团队就从最初的几十人拓展到三四百人,加上跨单位协作人员,形成了总规模约750人的多学科研发集群。

2016年,蔡翔舟与徐洪杰联合在《物理》杂志发表《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一文,首次系统阐述“钍铀循环+液态燃料”的核心构想,这篇论文后来被国际同行称为该领域的“中文参考范本”。

真正的考验出现在2018年:高温熔盐对反应堆管道的腐蚀速率达到每年0.5毫米,远超安全运行标准,若不解决,实验堆的寿命可能不足5年。徐洪杰把这个“生死攸关”的难题交给蔡翔舟牵头攻关。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蔡翔舟团队在实验室搭建了12套模拟装置,测试了23种合金材料,最终研发出“镍基合金+陶瓷涂层”的复合防护技术,将腐蚀速率降至每年0.02毫米以下,这个数据意味着管道寿命能满足商用堆的长期运行需求。

徐洪杰谢幕!钍堆接力棒交到蔡翔舟手上,2030年商用志在必得

2023年10月11日,甘肃武威的戈壁滩上,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首次达到临界状态——监控屏上的中子计数曲线稳步攀升,标志着堆芯开始持续裂变产热。该堆于2024年6月17日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两者间隔约8个月,标志着项目从实现自持核反应迈向稳定输出设计功率的关键跨越。

从那天起,徐洪杰开始有意识地把更多决策权交给蔡翔舟:让他主持实验室年度会议,牵头与中核集团对接工程落地细节,甚至在2024年11月的毕业生动员大会上,特意让蔡翔舟先讲解团队未来规划,自己则坐在台下补充学术方向。他常对身边人说:“关乎民生的能源项目,不能靠某一个人,要让更多年轻人站到前面来。”

徐洪杰谢幕!钍堆接力棒交到蔡翔舟手上,2030年商用志在必得

徐洪杰逝世后,外界的担忧持续了两天。直到9月16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发布的万字悼念长文里,一份他生前提笔的《TMSR技术蓝皮书》首次公开——扉页上清晰写着“2030年前,推动100兆瓦级商用钍基熔盐堆示范项目落地”,而蓝皮书的编撰者署名处,蔡翔舟的名字紧随徐洪杰之后。此时人们才明白,这位拓荒者早已做好了传承的布局。

在蔡翔舟的带领下,团队正一步步把蓝皮书的蓝图转化为现实:稀土伴生钍的工业化提取成本,已从早期的150美元/公斤左右降至100美元/公斤以下,为商用堆奠定了经济基础;备受关注的10兆瓦电功率(热功率60兆瓦)模块化钍堆项目,2025年年内启动破土动工,目前正处于前期筹备与设计优化阶段;与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联合研究按计划推进,2026年将启动钍铀燃料循环跨国实验。

徐洪杰谢幕!钍堆接力棒交到蔡翔舟手上,2030年商用志在必得

就连2025年8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钍基熔盐堆安全标准》,也大量采用了上海应物所提供的应急排盐系统设计参数——这些数据,正是蔡翔舟团队在徐洪杰指导下,用上千次实验积累的成果。

时至今日,甘肃武威的钍基熔盐实验堆依旧稳定运行,连续安全运行超500天的纪录仍在不断刷新。没有因核心人物的离去停滞,蔡翔舟已带领团队接过接力棒,所有工作都循着徐洪杰生前提笔的《TMSR技术蓝皮书》稳步落地。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