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在第四届自贡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全球首款可双足行走的智能仿生恐龙重磅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
2025-10-09 0
很多人可能都没想过,我们用手机看视频,用电脑办公,玩Switch打游戏,背后是什么让这些设备如此“听话”?
大家可能都想到了,答案就是藏在机身中的芯片,就是这个小小的半导体,撑起了现在的高科技生活,更让世界大国之间争得不可开交。
但比芯片更关键的,是那些造芯片的“家伙事儿”和“原材料”,也就是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半导体上游领域。
看到这可能很多人都察觉到了,这背后可是隐藏着巨大的商机,那上游的前景究竟有多大,我们这些普通人又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呢?
很多人聊半导体,总盯着寒武纪、海思这些做芯片设计的公司,觉得“能画出芯片图纸”才是高科技。
但其实半导体产业就像盖房子:设计公司是画图纸的,中游制造是砌墙的,而上游的设备和材料,就是打地基的钢筋水泥,没有它们,再漂亮的图纸也落不了地。
简单说,半导体设备就是造芯片的“工业母机”:光刻机负责在硅片上“画电路”,刻蚀机负责把多余的部分“刻掉”,薄膜沉积设备则像“涂胶水”一样给芯片镀上保护层。
而半导体材料,就是硅片、光刻胶这些“原料”,硅片是芯片的“底座”,光刻胶则是光刻机“画画”时用的“颜料”,少一样都不行。
更关键的是,全球半导体上游市场长期被少数巨头垄断:光刻机领域,阿斯麦(ASML)一家就占了全球高端市场90%以上的份额;刻蚀机市场,应用材料、东京电子等几家厂商瓜分了70%的蛋糕。
这种“卡脖子”的格局,让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上游突破,从“选择题”变成了“必答题”。
也正是因为这份“必要性”,最近两年上游企业才从“默默无闻”走到了台前。
毕竟要想让产业链安全,地基必须自己打牢。
这轮半导体上游的火爆,不是短期炒作,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硬逻辑”在支撑,最关键的就是“国产替代”和“AI算力”这两大引擎。
先说说国产替代,现在国内上游企业的国产化率有多低?光刻机不到1%,高端硅片也就10%,高端掩模板甚至不到3%,这意味着还有90%以上的市场空间等着被填补。
而且最近几年,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中下游的晶圆厂(比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都在把产能往国内迁,订单自然就流向了国产设备企业。
更让人欣慰的是,国产技术不是“纸上谈兵”: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已经能进入台积电的5纳米产线,安吉科技的抛光液也通过了中芯国际的验证。
从“交付”到“量产”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这才是国产替代最核心的底气。
再看AI算力,现在大家都在聊英伟达的H100芯片多厉害,却很少有人问:英伟达的芯片是谁造的?答案是台积电。
但台积电造芯片,离不开阿斯麦的光刻机、应用材料的刻蚀机——说白了,AI算力的“源头”,其实是上游设备。
国内也有像摩尔线程这样的企业在追AI芯片设计,但如果上游的光刻机、薄膜设备突破不了,就算设计出再牛的芯片,也没法规模化生产。
所以这轮AI热潮,其实是让市场看清了:上游才是AI算力的“隐形底座”,要做AI,先搞定上游。
除了这两大逻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也很关键。
大基金三期专门投向上游“卡脖子”环节,成分股里大基金持仓占比超41%,还有税收优惠、研发补贴这些“保姆级”政策。
资金也用脚投票,光科创半导体ETF近一个月就净流入超5亿元——政策托底、资金进场,行情自然有了支撑。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么好的赛道,我该买哪只股票?其实我的建议是:普通投资者别硬闯个股,用ETF布局更靠谱。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半导体上游的技术壁垒太高了。
你要判断一家光刻机公司的技术能不能突破,得懂光刻精度、波长这些专业参数;要选光刻胶企业,得知道不同制程需要什么样的配方,这些不是普通人能轻易搞懂的。
而且单一公司的风险太大,万一技术路线变了,或者订单不及预期,股价波动会非常剧烈。
相比之下,科创半导体ETF就是个“省心选择”。
它跟踪的科创半导体设备指数,一揽子打包了中微公司、拓荆科技这些上游龙头,既能分散个股风险,又能全面享受产业红利。
更重要的是,上游企业的估值很“接地气”:芯片设计龙头寒武纪的市盈率高达532倍,而中微公司才41.9倍。
而且上游企业平均市值才576亿,比芯片设计公司的2825亿小得多,成长空间更大。
其实投资半导体上游,更像是在布局“产业基础设施”,就像十几年前布局新能源的光伏设备、锂电材料一样,现在的上游设备材料,就是未来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资产”。
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像炒概念那样涨得快,但胜在“确定性强”:国产替代要推进,AI算力要增长,上游的需求就不会断。
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追涨杀跌赌个股,不如用科创半导体ETF做长期配置。
不用纠结哪家公司的技术更好,也不用焦虑短期波动,安安稳稳分享国产替代和AI驱动的长期红利。
毕竟真正的产业升级,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耐心和理性,才是最好的投资策略。
这轮半导体上游的行情,不是终点,而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起点。
对于投资者来说,能赶上这样的产业浪潮是幸运的,但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稳稳地走下去。
相关文章
2025年9月30日,在第四届自贡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全球首款可双足行走的智能仿生恐龙重磅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
2025-10-09 0
前言很多人可能都没想过,我们用手机看视频,用电脑办公,玩Switch打游戏,背后是什么让这些设备如此“听话”?大家可能都想到了,答案就是藏在机身中的芯...
2025-10-09 0
申昊科技(300853)公告,公司近期取得一项发明专利证书,名为“一种激光雷达三维重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专利由吴海腾等人发明,专利号...
2025-10-09 0
文 | 金锐点编辑 | 金锐点2021年8月,“光催化之父”藤岛昭带着40多人的核心研究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这个消息当时就在科研圈引发不小震动。...
2025-10-09 1
GPU租赁服务商CoreWeave在周三继续其AI服务领域的扩张,推出了一个旨在让企业客户更容易获得强化学习技术的平台。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
2025-10-09 0
经过三代产品的发展,高通终于凭借全新的骁龙X2 Elite Extreme芯片在笔记本电脑领域赶上了苹果M4芯片的性能表现。不过,这种平衡状态可能不会...
2025-10-09 0
文 | 深响,作者 | 吕玥虽然“史上最长”几乎已成每年双11的固定主题,但今年双11依然早得惊人——中秋国庆假期刚结束,双11的战幕便迅速拉开:10...
2025-10-09 0
(头图由AI生成)智东西作者 | 李水青编辑 | 心缘智东西10月9日报道,近期,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了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婺城数智未...
2025-10-09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