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AI科技 2025年09月28日 05:52 3 admin

在贵州交通史上,北盘江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它蜿蜒曲折的碧波,流淌了天堑通途的奋进,托举起一座又一座堪称世界奇观的桥梁。

9月28日,北盘江上再迎历史性时刻——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凭借625米的高度,问鼎“世界第一高桥”。

截至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过3.2万座,在世界高桥前100名中,贵州包揽了近半数席位,前3名均坐落于此,从“地无三尺平”到“桥梁博物馆”,“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已成为共识。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彰显了“中国速度”和“贵州实力”。(图 / 胡应峰)

贵州桥梁有实力更有魅力

2022年1月18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下游约180公里处,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向云霄发出新的挑战,开启了从565米到625米的追赶跨越。

难吗?难!

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仅变幻无常的峡谷瞬时风力最高能达到14级,这个强台风级别的“隐形刺客”,一旦冲上来可以把人吹走。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自我超越的生动写照。(图 / 胡应峰)

正是在看似没有先例的困难与挑战下,无数建设者夜以继日,在抗风设计、高空施工等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

大桥通车的喜悦,让六安8标总工程师刘豪眼眶湿润。从大学毕业作为坝陵河大桥的一名测量员,到如今执掌世界最高桥技术团队,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伴随综合国力提升,成就了这项跨越“地球裂缝”花江大峡谷的超级工程,2890米全长和1420米主跨径,使其成为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

“横竖都是第一”的奇迹,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打通了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的“最后一公里”。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不仅是物理高度上的巅峰,更是贵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印证。(图 / 胡应峰)

作为贵州中西部的纵向大通道,六安高速是连接六盘水、安顺和黔西南三地重要的经济大动脉,并将加速贵阳、安顺、黔西南城市群的资源互通与产业协同,为贵州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山高人为峰,桥远心作岸。这座大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连接城乡、贯通区域的重要纽带,将为沿线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上世纪90年代,建设江界河大桥时,施工能力、财力有限。光是设计计算和设计图纸就搞了三四年,全靠人工手算。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大桥,宣告了桁式拱桥新的世界纪录在贵州诞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图 / 贵州交投集团)

“现在且有了丰富的计算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手段,花江峡谷大桥仅大半年就完成了设计。”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许湘华自信地说道。

“以前我们设计施工都是看别人怎么搞,然后自己摸索,摸索后发现,有些东西并不适合自己。”贵州交投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洪举感慨,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

2000年以后,贵州桥梁建设施工工艺持续提升突破,用长度跨越天堑,用高度跨越沟壑,用技术跨越障碍,开启了逆天的建桥之路。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毕节至威宁高速公路赫章大桥(图 / 张祥兵)

在没有路的地方蹚出一条路,在山穷水尽时搭出一座桥。

多年来,贵州桥梁建设攻克了峡谷强风、复杂地质等世界级难题,引领世界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发展,凝聚了贵州智慧,淬炼了贵州技术,也让世界看到了贵州方案。

2009年,世界首座山区峡谷千米级跨径桥梁坝陵河大桥建成,拉开了贵州建造世界级桥梁的序幕。建设期间,国内没有桥面吊机可用,国外的吊机技术转让及租赁费用又高。为此,建设团队下决心研发出了桥面吊机,当时被评估为“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还是要靠自主创新。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沪昆高速坝陵河大桥建成建成时为“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图 /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当年,我们翻着国外的桥梁画册,去学习专研工艺工法。现在,我们通过数字化改造,使得架桥设备更加智能化。”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成员阮有力说。

如今,花江峡谷大桥创新采用智能缆吊系统、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等先进技术,获得授权专利21项,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花江峡谷大桥获得授权专利21项,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图 / 李允凤)

不仅如此,大桥超越了传统交通通行功能,创新将世界级工程的震撼体验与峡谷观光、极限运动、科普研学、主题服务区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贵州桥旅融合3.0版本,为全国同行提供了可借鉴的融合发展新路径,极大丰富了“中国桥梁”的品牌价值。

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到如今的自主创新,甚至领跑行业,贵州各种新桥型层出不穷,实现了诸多设计理念、管理方法和工艺创新在全国独树一帜。

奋进贵州山门大开

复杂的地形地貌是自然界给贵州提出的一个难题,建设桥梁往往成为打通道路的关键!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贵州交通人的拼劲、韧劲。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正是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大成果。

2015年,贵州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先后有清水河大桥在内十余座刷新历史纪录的桥梁建成通车。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建成通车,标志贵州省“县县通高速”建设目标全部达成。(图 / 吕志云)

贵阳市开阳县白沙乡村民刘明伦,一辈子吃够了“黔道难”的苦。以前从家走到县城,要从早上“天黑”走到晚上“天黑”,就因为隔着一条清水河。

日盼夜盼,刘明伦终于盼到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通车的那一天。这座横跨清水河,连接贵阳市开阳县和黔南州瓮安县的大桥,从此打通两岸的山阻水隔。

崇山峻岭、崎岖山路消磨不掉贵州人对外界的渴望,也阻隔不了贵州建立快速通道、从时空上彻底改变区域位置的决心。

世界第一高桥・交通新地标|中国桥梁看贵州:天下高桥 半在黔中

9月26日,纳晴高速全线通车。图为纳晴高速岩脚西互通

截至目前,贵州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000公里,公路总里程已达22万公里,其中桥梁合计总长度已超5400公里,外联内畅、优质高效的公路网络加速形成,

如今,贵州打通了铁路、高速公路、民航等“大动脉”,也疏畅普通公路等“毛细血管”,并推动“北入长江、南下珠江”水运大通道建设……一张上天入地的多维立体综合交通网,正逐渐扩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编辑 王怡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岳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