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制造”到“数字智造”实现首次突破,航空工业昌飞C919襟翼自动制孔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团队对标国际先进制造水平,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切入点,走出了...
2025-09-24 0
从“手工制造”到“数字智造”实现首次突破,航空工业昌飞C919襟翼自动制孔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团队对标国际先进制造水平,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团队协作啃下“硬骨头”
为提高C919襟翼制孔技术,公司于2022年率先建成C919襟翼自动制孔生产线,于2023年组建了自动制孔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团队。团队主要由工程技术部/技术创新中心、30车间、31车间、型号管理部、生产管理部、交付验收总厂、运行保障总厂等相关单位骨干人员组成。这支年轻队伍一成立,便直面孔壁刀纹、孔径超差、锪窝变形等接踵而至的棘手难题。面对挑战,团队全员拧成一股绳全力攻坚,为保持技术思路连贯,有的成员连续多日吃住在一线;技术人员与操作工手把手磨合协作,一遍遍精细调试参数、严谨分析数据;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主动带教年轻队员,同大家紧盯设备运行状态,全力保障设备恢复最佳性能;遇到关键认知瓶颈时,团队主动邀请上飞公司复材制孔专家开展专项研讨,双方围绕技术标准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复材制孔合格标准。正是这份叠加全员协作的攻坚决心,让一个个技术难题被逐个攻克,团队累计完成了260余件平板试验件与2架试验产品的验证工作,为技术突破夯实了根基。
集体智慧结出“丰收果”
不懈奋斗终迎曙光,试验件首次达标、产品资质成功取得……一个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接踵而至。2025年9月1日,当C919型号机器人制孔左侧外襟翼首件产品成功下线时,全员激动不已。制孔覆盖率超90%、生产效率提升3倍、故障率下降90%,这标志着公司自动制孔技术首次应用于大型曲面复材叠层结构件,顺利实现了装配技术从传统手工到自动化的转型升级。与人工生产线对比,单架机生产仅刀具成本就节约了28万余元,一举达成经济效益与技术价值的双重突破。首件产品的成功下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重大跨越,更深刻印证了集体智慧的磅礴力量。
精神传承照亮“新征程”
如今,团队已构建起一整套自动制孔标准规范,推动部装专业智能制造水平迈上新台阶。更珍贵的是,“知识共享”成为团队的鲜明底色——一本被大家称作“故障秘笈”的笔记,详细记录了各类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早已成为新成员入门的“必修课”。眼下,这项技术正逐步推广至另外3个部件生产。每当有新成员加入,老师傅们总会倾囊相授,将积累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下去。这份代代相传的匠心与创新精神,成为团队持续突破的动力源泉,正推动着“昌飞制造”向“昌飞智造”加速转型。
星光不负赶路人,这支敢打敢拼的团队正用智慧和汗水,为C919打造更可靠的“智慧羽翼”,助力国产大飞机飞向更高远的蓝天。
来源:航空工业昌飞
相关文章
从“手工制造”到“数字智造”实现首次突破,航空工业昌飞C919襟翼自动制孔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团队对标国际先进制造水平,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切入点,走出了...
2025-09-24 0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张梦然新型超材料可通过远程控制快速改变其大小和形状。图片来源:美国莱斯大学由美国莱斯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超材料,兼具柔...
2025-09-24 1
随着台风“桦加沙”影响逐步减弱,广东的城市运行正在恢复正常。根据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的通告,9月24日18时起终止全市“五停”(停课、停工、停产...
2025-09-24 1
2025 年 8 月,高通正式发布第二代骁龙 W5 + 和 W5 可穿戴平台。这代芯片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支持 NB - NTN 卫星通信。这意味着智...
2025-09-24 1
让AI分析一份百万字的法律卷宗,传统大模型得等半天才能出结果,想训练个大模型,还得先囤一批英伟达显卡这两件头疼事,最近被中科院的新成果破解了。他们团队...
2025-09-24 1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希林 通讯员 刘博 杨展望 徐光光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多个第三方平台第一时间上线应急保障措施。如有需要,用户可随时拨打客服热线...
2025-09-24 1
海峡网讯 日前,福建医科大学“芽蕾润岚,医启平潭”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陈帅、连紫含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以“AI科技助力,守护口...
2025-09-24 1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华工科技(000988)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探针激光微焊接装置及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2...
2025-09-24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