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2日 16:58 0 aa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9月21日,“2025零碳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山东威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乡村发展协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以“构建绿色产业生态 共创零碳园区未来”为核心主题,吸引全球多个国家的300余位零碳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碳路者”齐聚威海临港,共探零碳园区建设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方向。

论坛期间发布了五项“国内首个”零碳领域重要成果,为中国零碳园区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与实施蓝图,进一步推动了绿色产业生态的建设进程。

高端阵容,汇聚中外“碳圈天团”

论坛现场嘉宾云集,星光熠熠。外方嘉宾包括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联邦"未来能源"专家委员会主席吕安迪教授,德国锂材料经济研究院院长、德国联邦退煤委员会顾问魏合福教授,以及可持续能源全球论坛主席艾琳娜。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中方嘉宾阵容同样强大,涵盖政界、学界和企业界重要代表,包括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梅夏英教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等重要领导。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学术界代表有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联席院长薛进军教授,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李兴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振涛,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陈彦广教授,以及来自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多所高校的知名学者。

企业界嘉宾包括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彭峰,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人虎,京东科技集团能源行业总监乔淑霞等业界精英。


主旨演讲,抛出“零碳”智慧

五位核心嘉宾在主旨演讲环节,将零碳园区建设从“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操作路径。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提出“立、转、调、谋”四字路径,以立碳账本夯实基础、转绿电破解源头、调结构优化产业、谋长远统筹效益,系统推进零碳园区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园区范式。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吕安迪院士提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需巨额投资。研究显示,零售投资者对可持续基金的兴趣主要源于“温暖效用”和自我形象关切,而非纯粹财务回报或环境效益。机构投资者则更关注气候风险。当前欧盟正探索引入“转型”金融标签,引导资本支持高碳行业绿色转型,而非仅投向已绿色领域。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潘家华教授指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陷于“碳公平”悖论,难以推动有效减排。他主张打破碳约束思维,转向以零碳可再生能源为核心,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益的市场竞争力,构建自下而上的发展新模式,从而实现安全、多赢的全球气候治理重构。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蒋庆哲主席强调,零碳园区建设需通过系统路径、多模式发展与多主体协同治理,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与市场化机制创新,推动园区全面零碳化。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最后,威海临港区党工委书记宫本杲给出“地方版答案”: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2027年率先实现园区碳达峰,打造“向东看”的零碳样板间。

圆桌热议: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碰撞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中德两国零碳领域的九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围绕“零碳园区投资、建设、运营”展开深度对话,从国际视野、政策机制、技术路径、市场动力等多维度建言献策,为推动零碳园区从理念走向实践提供了系统而前沿的思考。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德国锂材料经济研究院院长魏合福(Ralf Wehrspohn)指出,欧洲强调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评估园区碳足迹,并依托第三方认证和持续监测确保减排真实性。他建议中国零碳园区建设应尤其注重建立透明、可信、国际互认的评估体系,避免沦为“绿色标签”,真正实现高质量减排。
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联席院长薛进军认为,零碳园区不应千篇一律,需结合区域产业特征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他呼吁建立一套涵盖能源结构、能效提升、碳汇管理、运营机制等多维度的科学评价体系,客观衡量园区是否真正达成零碳目标。
新疆库尔勒上库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平宁结合一线经验指出,零碳园区建设需从能源结构清洁化起步,优先布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推进电网柔性改造和储能配套,并逐步构建循环型产业生态。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人虎强调,园区与企业参与零碳建设的关键动力在于经济效益,包括用能成本下降、绿色金融支持、品牌溢价提升及碳资产收益等。他同时提醒,零碳园区建设需量力而行,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宜立即推进,应优先选择基础较好、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区域试点。
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全以雄安电建智汇城项目为例,介绍该项目通过地源热泵、光伏一体化建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显著降低碳排放,成为国内首个获认证的零碳社区标杆,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集成和运营范式。
甘肃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郭军洋提出,可通过“园区微电网+绿电交易”机制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京东科技集团能源行业总监乔淑霞则分享了京东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园区能源调度与碳排追踪的实践,强调科技企业应在零碳运营中发挥牵引作用。
京东科技集团能源行业总监乔淑霞介绍了京东零碳实践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京东在多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安装了分布式光伏,2024年发电量达3800万千瓦时,其中,西安“亚洲一号”成为国内首个“碳中和”物流园区。京东科技推出“京碳号”能碳管理平台,主要是为高能耗企业提供碳盘查、碳足迹、碳减排和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助力企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彭峰表示,碳市场能够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清晰的碳成本信号和减排激励。目前上海环交所正在探索开发园区级碳核算方法学与碳普惠机制,未来有望通过碳金融产品创新为零碳园区建设注入新动力。
本次圆桌讨论汇聚政、产、学、研多方视角,一致认为零碳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强化国际合作、政策协同与市场机制设计,共同推进零碳理念从愿景落地为现实。

成果丰硕,五项“首个”落地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论坛期间重磅发布了五项“国内首个”零碳领域创新成果,涵盖政策、技术、金融、人才与国际合作多个维度:发布全国首部《零碳园区——通向零碳未来的油气实践》白皮书,为油气行业提供切实减碳路径;揭牌成立中国洪堡国际零碳园区专业委员会并推出配套行动方案,构建园区零碳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签约首期规模30亿元的零碳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储能等关键领域;成立国内首个零碳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依托试验班等机制贯通零碳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同步启动威海零碳城市建设赋能中心,致力于打造面向东北亚的零碳技术交易枢纽。

第三届洪堡零碳论坛在威海举办 五项“国内首个”成果落地

作为零碳领域重要交流平台,洪堡零碳论坛自2023年起已在北京、雄安成功举办两届。蒋庆哲主席在闭幕词中表示,实现 “双碳” 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洪堡零碳论坛从北京到雄安,再到今天的威海,每一次跨越都是对“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追随。

蒋庆哲强调,未来将继续以论坛为纽带,深化三个方向的努力:一是推动“成果转化”,让本届发布的蓝皮书、行动方案、合作项目真正落地生根;二是完善 “协同网络”,依托零碳园区专委会、产业基金,打通政产学研融的 “最后一公里”;三是打造 “国际标杆”,将国内典型零碳园区实践经验与国际先进模式结合,为全球零碳园区建设提供更多 “中国方案”。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