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走进黄梅一中

AI科技 2025年09月19日 06:14 0 aa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走进黄梅一中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来临之际,为彰显科学家精神的力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9月17日上午,“科学与中国——走进革命老区黄冈”科普报告会在黄梅一中隆重举行。本次活动采取“线下报告+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步开展,诚邀黄梅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桂建芳开展“从求学与科研路上的回望与感悟谈科学精神”的主题讲座,通过讲述科研历程、分享科学感悟,为全校师生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图谱。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走进黄梅一中

师道传承:从“科学春天”到基因奥秘

“研究一条鱼怎么成为一个院士?”桂建芳院士回溯了自身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科研人生。他谈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机遇让他踏入武汉大学,师从遗传学家余先觉教授,开启对鱼类染色体的探索;留美期间与同学付向东教授合作发表《自然》封面论文,奠定细胞周期调控研究的重要突破;回国后带领团队破解鲫鱼基因组密码,培育出“中科3号”“中科5号”等水产新品种,推动我国鲫鱼养殖产量从5万吨跃升至280万吨。他特别提到“无肌间刺鲫鱼”的诞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破解‘卡嗓子’难题,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百姓餐桌。”

科学精神:珍惜机遇、持之以恒与豁达奉献

在科普讲解环节,桂建芳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鱼类遗传育种相关的发育遗传学这一科学领域的奥秘,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鲫鱼便是他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40多年来,他带领的团队培育优质水产新品种4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为中国人提供了更多美味。每一项科研成就背后,都闪耀着科学精神光芒,在报告中桂院士分享了科研生涯中的心得感悟:

一、珍惜机遇、笨鸟先飞是成长的关键。在恢复高考的时代浪潮中把握命运转折,在青年基金支持下勇攀高峰;

二、持之以恒、执着拓新是科研成就产生的路径。四十年深耕鱼类遗传育种,带领团队解析银鲫基因组,开辟合成多倍体技术新路径;

三、豁达奉献、奖掖后学是快乐幸福的源泉。担任科普工作室大使,撰写《中国水产养殖》国际专著,创办《水生生物与保护》期刊,将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他寄语一中学子:“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勤奋踏实、努力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与科学家对话,绘青春画卷

每一个问号都是探索的起点。在学生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请教。“面临学习的压力,如何像桂院士一样保持豁乐观”“对生物学很感兴趣,大学后想修习生物学,作为高中生的自己应该做什么准备”“科学家的灵感和努力,哪个更关键?”

面对问题,桂院士亲切地一一解答,充分肯定了大家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和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并告诫一中学子,学习和研究是一辈子的事,确定目标后,要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将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若遇到困难,也不要感到挫败,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才能帮助自己走得更远更稳。桂院士持之以恒的奋斗历程、执着追求的科研精神、常怀感恩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了在场师生。

本次活动的开展,既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充实了科学知识,更在他们心里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在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同学们将带着这份热爱去探索科学奥秘,成长为优秀的新时代科学追梦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走进黄梅一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走进黄梅一中


来源:文丨吴佩君 图丨姜波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