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科技文章正文

累计超450次实验模拟,河南一高校科研项目引领行业新突破

AI科技 2025年08月08日 20:12 0 admin

近日,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天丽学生科研团队在钐钴稀土永磁体技术领域取得了创新突破,成功研发出高性能抗氧化低成本的钐钴稀土永磁体,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累计超450次实验模拟,河南一高校科研项目引领行业新突破

据团队核心成员李嘉琦介绍,钐钴稀土永磁体因其优异的磁性能,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众多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应用。然而,长期以来,该材料面临着高温抗氧化性能不足以及成本高昂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更广泛的应用与产业升级。

这支由本科生为主的科研团队,自2022年组建以来,汇聚了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机械制造等多学科的专业人才,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之旅。团队技术负责人,大四学生赵金龙坦言:“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团队累计进行了超过450次实验模拟,对交换耦合作用配方、锌铝涂层防护等6大关键技术方向不断试错优化。”最终经过长达1280多个日夜的努力,团队成功突破了一系列核心技术。

累计超450次实验模拟,河南一高校科研项目引领行业新突破

在配方创新方面,通过对280组元素配比的测试,找到了能够提升磁体抗氧化性能与磁能积平衡的最佳组合。在工艺革新上,针对浸涂—离心、新型热变形等工艺进行了150余次调试,解决了涂层均匀性和磁体致密性难题。尤其是在表面防护技术上,团队研发的锌铝涂层替代电镀镍技术,经过80次配方调整,显著提升了磁体的耐腐蚀性能。

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拥有7项核心专利,发表了多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不乏SCI一区TOP期刊论文,并获得了1项软件著作权。”团队负责人刘天丽强调,“我们研发的产品通过了科技查新,性能优于同类产品,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高度认可”。同时,产品已在3家行业标杆企业进行试用,在新能源汽车电机、动力系统以及海洋装备等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该项目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在高性能抗氧化低成本钐钴稀土永磁体技术方面的空白,也为我国相关产业摆脱对进口材料的依赖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科研团队将继续深化研究,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助力我国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弯文奎

见习编辑 武辰婕

校对 杨阳

审核 田震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