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黄仁勋刚起飞,周鸿祎就掀桌!网信办这记耳光打得漂亮

排行榜 2025年08月02日 02:41 1 aa

黄仁勋的私人飞机刚在首都机场跑道上抬轮,周鸿祎就在中国互联网大会的讲台上把桌子给掀了。7月23日那句“最近都买华为,没看H20一眼”,像根烧红的烙铁,直接烫穿了英伟达精心编织的“对华友好”假象。八天后国家网信办的约谈公告,更像是给这场闹剧盖棺定论——当一款芯片被官方点名“存在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那些还在纠结“性能差了7%”的人,该醒醒了:这根本不是买电脑选配置,是在自家保险柜上,选装美国产的锁,还是中国造的门。

黄仁勋刚起飞,周鸿祎就掀桌!网信办这记耳光打得漂亮


一、从唐装到约谈:黄仁勋的算盘碎得很响

时间线本身就是部黑色幽默剧。4月9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叫停H20对华出口时,英伟达股价跌得比黄仁勋的发际线还快;7月15日老黄穿着唐装在北京高调宣布“美国已批准发货”,喜笑颜开的样子,活像刚从圣诞老人袋子里摸出糖果的孩子;结果一周后,周鸿祎就拿着360的采购清单砸场子:过去十二个月,我们把训练集群里92%的GPU全换成了昇腾。最扎心的是那句“连续跑十万卡时没有一次因硬件故障中断”——这数据比英伟达PPT里“99.9%可靠性”的口号,硬气得像块钢板。

谁都知道黄仁勋穿唐装是演给谁看的。华盛顿的议员们早就放话“出口的AI芯片必须能远程定位、远程关闭”,美国《防务新闻》去年就披露过相关技术细节:通过固件后门植入“kill switch”,只要云端发送特定指令,芯片就能瞬间进入“锁死模式”,算力归零比拔掉电源还快。这哪是商业条款?分明是悬在所有中国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讽刺的是,H20本就是美国出口管制下的“太监版”——单精度算力只有H100的三分之一,显存带宽被锁死在600GB/s,连老黄自己都承认“这是为遵守美国法律定制的产品”。国外数据中心嫌性能太拉胯,根本没人要,这些库存货转头就高价塞给中国,算盘珠子打得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噼里啪啦”响。

网信办的约谈来得正是时候。当“限期说明并提交证明材料”的字眼出现在公告里,明眼人都懂:这不是普通的产品质量问题,是国家安全层面的警告。就像你买了台冰箱,用着用着发现压缩机连着重型炸弹,遥控器在卖家手里,你是该纠结“制冷效果比邻居家差0.5度”,还是先把冰箱扔出去?

二、老周的“数据砸脸”:昇腾用十万卡时证明谁才是真大腿

周鸿祎敢当众拆台,靠的不是嗓门大,是实打实的订单和数据。360内部测试报告里有组数字特别扎眼:用华为昇腾910B做千亿级模型训练,单卡性能确实比H20低一点,但集群效率只慢7%,采购成本直接砍半。更关键的是“安全分”——昇腾拿了满分。老周说得实在:“差距不是靠嘴缩小的,是靠订单砸出来的。”过去一年,他们把训练集群里92%的GPU换成昇腾,连续跑十万卡时(相当于十万块芯片同时跑一小时),没有一次因为硬件故障中断。这是什么概念?英伟达官方文档里写着“单卡平均无故障时间10万小时”,但实际集群运行中,H20因为显存带宽锁死导致的“黑屏重启”,平均每5000卡时就会出现一次。360的工程师私下说:“换昇腾后,运维团队半夜再也不用接紧急电话了。”

有人还在心疼“那7%的效率差距”,可现实是,H20本就是美国“特供”的阉割货。国外数据中心用H100跑AI训练时,H20在仓库里积灰;等到要卖给中国,突然成了“高性能芯片”?这就像4S店把展车的发动机换成三缸机,再贴个“运动版”标签高价卖你,你还真当捡到宝了?更别说昇腾的集群效率正在快速追赶——华为今年3月发布的昇腾集群调度系统,通过“异构计算架构”把多卡协同效率又提了5%,按这个速度,年底追上H20根本不是问题。

成本账更得算清楚。某互联网大厂AI负责人透露,H20单卡采购价超过12万,昇腾910B只要6万出头,还送全套集群部署服务。千亿级模型训练至少需要2000卡集群,光硬件采购就能省1.2亿。更别说英伟达还搞“捆绑销售”——买H20必须搭售其数据中心软件,每年服务费又是几千万。老周说“采购成本直接砍半”,都算保守了。

三、闭源的坑:当ARM架构的漏洞成了“定时炸弹”

比性能差距更致命的,是闭源架构挖下的天坑。最近两年,ARM架构芯片连续曝出PAC(指针认证)、MTE(内存标记扩展)等安全机制被侧信道攻击击穿的消息。原理不复杂:这些安全机制的核心代码是闭源的,国内厂商拿到手的只是“黑盒子”,底层有多少漏洞、后门,根本没法查。去年某手机厂商发现ARM芯片存在“幽灵漏洞”变种,找ARM原厂要修复方案,对方拖了三个月才给个“打补丁缓解”的敷衍回复——因为核心代码闭源,他们自己也改不了底层缺陷。

这就是英伟达和ARM的“安全悖论”:你花大价钱买的芯片,核心代码像个上锁的黑箱子,里面有没有监听模块、后门开关,全凭对方良心。而国产芯片呢?华为昇腾的每一行RTL代码(硬件描述语言)都能摊在阳光下审,从寄存器设计到总线协议,每个逻辑门都能追溯源头。360安全团队做过一次极端测试:用Fuzzing工具(模糊测试)对昇腾底层协议狂轰滥炸72小时,只发现两个不影响核心功能的 minor bug,华为工程师24小时内就提交了修复版RTL代码。这种“透明安全感”,英伟达给得了吗?

更扎心的是H20的“阉割逻辑”。美国《出口管制清单》里写得明明白白,H20的单精度算力被限制在20 TFLOPS以内,而H100是67 TFLOPS;显存带宽锁死在600GB/s,H100是2TB/s。这就像给博尔特绑上沙袋参加百米赛,然后告诉你“他跑得慢是因为天赋不足”。国外没人要的库存货,到了中国成了“高性能选择”,这种“信息差割韭菜”的套路,该失灵了。

四、从“用别人的”到“造自己的”:差距是订单砸出来的,不是跪出来的

总有人说“国产芯片性能不行”,可他们忘了:十年前华为海思做手机芯片时,K3V2被骂“火龙”,发热量大到能煎鸡蛋;现在麒麟9010已经能跟骁龙8 Gen4掰手腕。差距从来不是靠“等技术成熟”缩小的,是靠每一个敢下单的企业,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360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过去一年,百度文心一言的训练集群里昇腾芯片占比从15%提到60%,阿里达摩院把“通义千问”的推理集群全换成昇腾,字节跳动更狠,直接跟华为签了“万台昇腾服务器采购协议”。这些订单不是慈善捐款,是企业用脚投票的结果——当昇腾能跑通千亿级模型,成本砍半,还不用担心某天被远程锁死,换谁不选?

英伟达自己也清楚这点。黄仁勋在华盛顿游说时,反复强调“中国市场不能丢”,因为H20的库存积压了近百万片,除了中国没人接盘。可他们偏要一边当“慈善家”,一边当“贼”——卖阉割货就算了,还留后门。这种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操作,只会加速中国企业“去英伟达化”。

五、选择:是要7%的效率,还是100%的安全?

现在的问题很简单:你是愿意为那所谓的“7%效率优势”,把公司的核心数据、训练模型,甚至整个AI集群的控制权,交到美国企业手里?还是选择性能稍逊但安全可控、成本更低的国产芯片?

周鸿祎用行动给出了答案。360把92%的GPU换成昇腾后,不仅没耽误大模型迭代,还省下的钱投进了算法优化——最近发布的“360GPT-4”在中文理解能力上,已经超过了用H20训练的某国外模型。这证明什么?性能差距可以靠算法补,安全漏洞却能要了命。

那些还在纠结“昇腾不如H20”的人,不妨想想:当年华为手机被断供时,多少人说“没有谷歌服务活不了”,结果现在国产手机在欧洲份额反超;当年大家觉得“国产操作系统卡得没法用”,现在麒麟、欧拉已经在政务、金融系统站稳脚跟。技术迭代的速度,永远比你想象的快。

网信办的约谈公告,本质上是给所有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安全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当一款芯片可能带着“远程开关”,当闭源架构的漏洞像定时炸弹,再强的性能都是给别人递刀。周鸿祎说得对,“差距是靠订单砸出来的”——今天多一张昇腾订单,明天就少一分被卡脖子的风险。

黄仁勋的飞机早已落地硅谷,而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余温和网信办的约谈公告,还在持续发酵。这场关于芯片选择的讨论,从来不是“买A还是买B”,而是“要不要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答案,其实早就写在了360那十万卡时零故障的运行报告里,写在了昇腾集群越来越快的训练效率上,写在了每个拒绝“带后门芯片”的订单里。

毕竟,没有谁会傻到在自家客厅,给别人留一把能随时开门的钥匙——尤其是当你知道,那钥匙的另一头,攥在太平洋对岸的人手里。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