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剑指机器人领域“金字塔尖” 全省首个省级联合体型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02日 08:47 0 aa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丛成华 川观新闻记者 曹凘源 文露敏

机器人领域有这样一句话——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的“金字塔尖”。7月31日,在四川省机器人产业供需对接活动上,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揭榜签约,这也是全省首个落地的联合体型制造业创新中心。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剑指塔尖。

作为新修订的《四川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后首个揭榜签约的创新中心,这个中心新在何处?未来又有何规划?

剑指机器人领域“金字塔尖” 全省首个省级联合体型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

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落地。 曹凘源 摄

制度创新

破解机制桎梏 形成创新合力

创新中心的打造重点是,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简单来说,就是从“0”到“1”再到“100”的产业化攻坚。

“人形机器人正是四川重点关注的产业赛道。”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是培育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四川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各个环节,在算法、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布局已经为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涉及多项关键技术,单靠一家企业难以覆盖全链条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需求,产业链资源的有效整合仍需要提升。

新修订的《办法》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握指成拳”打开了口子。

此前,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以独立法人形式组建企业主体来建设。而现在,在企业法人型创新中心之外,《办法》创新提出了联合体型创新中心,由省内行业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牵头,联合全国范围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采取“联合体+联盟”模式运行,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数量不少于5家。

这也意味着,创新主体将拥有更自由的组合空间、更灵活的建设机制。

以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例,其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共同组建。

“在难以轻易以独立法人形式组建企业主体的情况下,联合体型创新中心能够把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联’在一起,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提升科技创新组织化程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经济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优势互补

覆盖产业全链 加速落地转化

将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解构,8位成员都分量十足。

牵头单位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该企业牵头制定了首部人形机器人国家标准《腿式机器人性能及试验方法》,建成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四川省防爆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制的首款全力控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制造生产线上实现扫码、贴标等示范作业。

再看成员单位,除了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大院大所之外,还有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哪一家单拎出来都实力过硬。

“联盟成员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各有深耕,形成了‘特色各异,优势互补’的格局。”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CEO兼CTO冯振宇介绍,公司核心聚焦于机器人“本体”与“小脑”的自研——这是机器人实现精准执行、灵活交互的基础,相当于为机器人搭建“躯体”与“本能反应中枢”。“而其他伙伴企业又在人形机器人‘大脑’,传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和场景应用解决方案等领域有深厚积累。”

他提到,一方面,各成员单位能够将特长“串联”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避免重复研发,加速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进程,让机器人更快贴近生活、服务生产;另一方面,通过这个省级平台,能共同营造四川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生态氛围,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成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合力吸引全球人才、技术资源向四川聚集,让本地人才有施展空间、外来人才愿意扎根。

作为全省首个落地的联合体型制造业创新中心,四川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还有不少路需要探索。

“揭榜后,我们将持续做好创新中心的后续培育和考核工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按相关政策给予创新中心资金支持,同时持续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人形机器人重大科技专项,全力培育发展人形机器人链主企业,推动四川人形机器人产业建圈强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