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大疆之后,深圳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6日 13:18 1 aa
大疆之后,深圳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四年时间,从零起步到占据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近三分之一的市场——这不是硅谷神话,而是一家深圳创业公司交出的成绩单。


在无人机领域的大疆之后,深圳这片创新热土再次孕育出一个改变行业规则的“全球第一”:拓竹科技。


当欧美老牌企业还在固守传统技术路线时,这家由前大疆精英创立的公司,用极致的产品力和创新的生态建设,彻底改写了3D打印行业的游戏规则。


从专业工作室到寻常百姓家,从精密工业零件到夜市上的小玩具,拓竹正在让“万物皆可打印”从概念走向现实。


这不是又一个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故事,而是一个关于技术突破、用户体验重构和生态建设的完整创新范本。


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拓竹的崛起预示着中国科技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向标准制定者转变。


No. 01

学霸创业的至暗时刻


大疆之后,深圳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说起拓竹,就绕不开它的创始人陶冶。这位中科大毕业的德国博士,是个典型的“学霸创业”。


1978年,陶冶出生在安徽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对物理现象着迷的他,经常把家里的电器拆了又装,为此没少挨父母批评。


2002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这段经历奠定了他扎实的科研基础。本科毕业后,陶冶选择远赴德国深造。


在康斯特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专攻精密仪器与机械工程,这段海外求学经历让他对德国工业4.0有了深刻理解。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毅然选择回国发展。


回国后,陶冶加入了当时还处于初创期的大疆创新。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做起,他很快展现出过人才华。


在大疆的八年里,他历任动力系统部门经理、Mavic pro产品经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管着占公司六成收入的核心业务。


作为公司内部公认的“产品大神”,他参与了从Phantom到Mavic系列的全过程,见证了大疆从初创企业到行业巨头的蜕变。


2018年,陶冶带领团队研发的Mavic 2系列大获成功,这款产品至今仍被许多航拍爱好者奉为经典。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一个创业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


谁也想不到,2020年,38岁的陶冶会带着四位大疆同事集体离职创业。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在大疆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走?”


陶冶后来在一次内部谈话中吐露真言:“这是我最后一次做大事的机会。再不拼一把,这辈子就定型了。”


他找的四个合伙人,个个都是技术大牛:搞硬件的、写软件的、管供应链的、做AI算法的,正好凑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梦之队。


这群人给公司取名“拓竹”,陶冶的解释特别实在:“竹子长得快,还特别结实,我们希望公司也能这样。”


创业初期,陶冶和团队过了一段苦日子。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在深圳宝安租了一个小厂房,白天当办公室,晚上就打地铺。


最艰难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不到一百万,连下个月工资都发不出来。但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陶冶仍然坚持要做出“能够重新定义行业”的产品。


No. 02

3D打印的“iPhone时刻”


大疆之后,深圳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在拓竹出现之前,玩3D打印机可不是件轻松事。


当时的机器动不动就卡壳,打印一个小物件得等十几个小时,而且十次有四五次会失败。用户得懂建模、会调参数,简直是在“伺候”机器。


更让人头疼的是,即便按照教程一步步操作,最后打出来的东西还是可能因为温度、湿度等各种因素变成一摊“炒面”——这是3D打印圈的行话,指打印失败后塑料丝纠缠在一起的惨状。


拓竹团队做了个很聪明的决定:不自已闭门造车,而是天天泡在国外的论坛上看用户吐槽。


他们在Facebook、Reddit上潜水,发现用户最头疼三个问题:机器难用、模型难找、材料难配。


一个来自美国的用户在论坛上抱怨:“我花了两千美元买的打印机,大部分时间都在调试机器,真正打印的时间还不到十分之一。”


“既然问题这么清楚,咱们就一个个解决。”陶冶带着团队开始了近两年的埋头研发。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为了突破多色打印技术瓶颈,团队试验了上百种方案。最困难的时候,连续一个月没有任何进展。


有个工程师在实验室里熬了三个通宵,最后被陶冶强制要求回家休息。回忆起那段日子,陶冶笑着说:“我们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寻找问题的路上。”


大疆之后,深圳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2022年4月,拓竹的第一款产品Bambu Lab X1横空出世,直接把整个行业惊呆了。


这款机器有多牛?它能同时用16种颜色打印,速度比别人快一倍还不容易失败,关键是价格还不到1万块钱。


更厉害的是,机器自带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打印过程,一旦发现问题会自动暂停,避免材料浪费。用一位用户的话说:“这就像从功能机换到了智能手机。”


产品在Kickstarter上众筹时,一个月就卖了5000万,破了该平台的记录。YouTube上的测评视频播放量超过500万,老外们都看傻眼了。


一个来自德国的用户在网上留言:“这是我用过最聪明的3D打印机,中国人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时代》杂志直接把这款机器评为“2022年度最佳发明”。评语中写道:“拓竹X1让3D打印从极客的玩具变成了每个人都能使用的创作工具。”


市场的热烈反响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最火爆的时候,下单后要等两个月才能发货。陶冶不得不亲自带队到工厂盯生产线,确保每一台机器的质量。


No. 03

建个“模型朋友圈”

大疆之后,深圳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拓竹最厉害的不是造出了好机器,而是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2023年,拓竹上线了MakerWorld社区,这相当于给3D打印用户建了个“模型朋友圈”。


这个平台的诞生背后还有个有趣的故事:一位美国的中学老师在使用拓竹打印机时发现,学生们对3D打印很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模型。


她在社区里发了个帖子,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拓竹工程师的回复,不仅帮她解决了问题,还专门为教育用途优化了软件。


在这个平台上,会设计的人可以上传自己设计的模型,不会设计的小白可以直接下载喜欢的模型一键打印。


为了鼓励大家分享,拓竹每年拿出几个亿来奖励创作者,做得好的创作者一年能赚50多万。现在,这个平台已经是全球最活跃的3D模型社区了。


在这里你能找到从玩具模型到实用工具的各种设计,甚至有人打印出了迷你版的巴黎圣母院。一个来自法国的建筑师在平台上分享了他的设计,一个月就获得了二十多万下载量。


拓竹的客服也特别接地气。每个产品都有专门的Facebook群,里面有专业版主答疑解惑。更让人意外的是,陶冶本人经常在群里潜水,直接看用户反馈。


有一次,一个用户反映机器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不稳定,陶冶看到后立即组织团队研究解决方案,两周后就推出了固件更新。


有个用户说得特别形象:“买别家的打印机,你是在玩机器;买拓竹的打印机,你是在玩创作。”这个生态系统的威力很快显现出来。


2024年初,平台上的模型数量突破百万,活跃用户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一位来自巴西的创作者靠着设计宠物玩具模型,月收入超过三万元人民币。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拓竹不仅给了我创作的平台,还让我的才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No. 04

把成本抠到骨子里


大疆之后,深圳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拓竹的执行力,在深圳企业里都是出了名的。别的公司为了省事都找代工厂,拓竹偏要自己建厂。


他们在宝安设了两家工厂,管理严格到连原工厂老板都不能随便进。这个决定的背后,是陶冶对产品质量的执着追求。


为什么这么折腾?陶冶的解释很直接:“只有自己管工厂,才能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他经常在工厂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和工程师们一起研究生产流程的每个细节。


从螺丝的拧紧力度到电路板的焊接工艺,他们都要反复测试。他们的成本控制抠到了什么程度?连一颗几分钱的螺丝钉都要优化。


同样的性能,拓竹能把成本压到别人的一半。举个例子,他们自主研发的主板比外购便宜30%,但性能却提升了20%。这种对极致的追求,让同行们望尘莫及。


2023年底,拓竹连续推出了几款新手入门机,价格直接打到2000-4000元区间。到了2024年,借着深圳的消费补贴政策,最便宜的机型只要1500元左右。


这个价格策略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让3D打印从专业领域走向普通家庭。


大疆之后,深圳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罗永浩在直播间里一句“拓竹A1,牛叉”,直接让这款机器卖爆了。当晚直播间就订出去五千多台,创下了3D打印机单品直播销售纪录。


一个购买了A1的用户在评价里写道:“以前觉得3D打印很高端,现在发现就像用普通打印机一样简单。”


到2024年底,拓竹一年卖出120万台打印机,营收约60亿,硬是从欧美企业手里抢下了近三成的市场份额。


这个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和付出。生产线上的工人记得,为了赶制一批紧急订单,陶冶曾经和他们一起加班到凌晨,最后请大家吃了顿宵夜才回家。


No. 05

成长的烦恼


生意做大了,烦恼也来了。2024年初,拓竹发现一批A1机器的热床存在问题,主动召回了6220台。


这个决定在内部引起了激烈讨论,有人担心会影响公司声誉,有人担心经济损失。陶冶最终拍板:“宁可短期亏钱,也不能让用户吃亏。”


召回行动持续了一个月,虽然短期亏了钱,但赢得了用户信任。更让人感动的是,很多用户在收到修复后的机器后,主动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为拓竹赢得了更多口碑。


客服团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位离职的客服说,最开始他们六点就能下班,后来经常要加班到深夜。


用户多了,各种使用问题也多了起来。“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处理上百个咨询,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更大的挑战来自竞争对手。2024年8月,全球3D打印老大Stratasys直接把拓竹告了,说他们侵犯专利。


这场官司打得异常艰难,拓竹的法务团队连续几个月都在准备应诉材料。最终,通过证明自身技术的独创性,拓竹成功捍卫了自己的权益。


国内也不消停,浙江有家公司推出了不到4000元的打印机,明显是在对标拓竹的中低端产品。面对价格战,拓竹的选择是继续提升产品品质。


“我们要用更好的体验来说服用户,而不是单纯打价格战。”陶冶在内部会议上这样强调。面对围剿,拓竹的应对很果断:


2025年3月,他们推出了集合激光雕刻和切割功能的新机型;9月30日,在深圳万象城开了首家旗舰店,店里展示着各种3D打印的鞋子、玩具、首饰,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如今走进拓竹的旗舰店,你会看到孩子们围着打印机惊叹的场景,也会看到专业创作者在现场演示模型设计。


店员小王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每天都来店里,他说要用我们的机器打印孙子的玩具。”


大疆之后,深圳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站在2025年11月回头看,拓竹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从零到全球第一的跨越。


在深圳湾万象城的旗舰店里,孩子们看着3D打印机“吐出”一个个精美物件时,他们可能不知道,制造这些机器的中国公司,正在改写全球3D打印的格局。


从夜市上两块钱的小玩具到专业级的工业零件,从美国高中生课堂到德国设计师工作室,拓竹的产品正在改变着世界各地人们创造产品的方式。


从大疆到拓竹,深圳这片土地上,正在不断孕育出能重新定义行业规则的“全球第一”。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