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锐点编辑 | 金锐点当OpenAI的DALL・E还在被视作文本到图像领域的“标杆”时,一款来自中国的AI模型突然改写了全球榜单。腾讯混元图像...
2025-10-16 0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当OpenAI的DALL・E还在被视作文本到图像领域的“标杆”时,一款来自中国的AI模型突然改写了全球榜单。
腾讯混元图像大模型HunyuanImage3.0近期在权威评测LMarena登顶,这是中国自研大模型首次在该类全球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等西方巨头。
这一突破究竟是偶然的技术爆发,还是中国AI产业从“跟跑”转向“领跑”的信号?
而支撑起这一突破的腾讯,又为何同时被国际投行高盛看好,甚至不惜上调其未来三年资本开支至3500亿?
要理解混元模型的意义,得先看懂LMarena榜单的“含金量”。
不同于普通测试,LMarena会从图像细节还原、风格迁移准确性、文本指令理解度等12个维度。
对全球主流文生图模型进行综合打分,此前长期被OpenAI的DALL・E3、谷歌的Imagen2占据前两位。
此次混元Image3.0不仅总分第一,在“复杂场景生成”“多物体关联布局”两个难点维度上,得分更是领先第二名15%以上。
这意味着中国AI在“理解人类意图并转化为视觉内容”的核心能力上,已经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跨越。
更值得关注的是,混元模型的突破并非孤立的技术成果,而是已经落地到实际应用中产生价值。
比如腾讯旗下AI应用“元宝”App,在第三季度借助混元模型的对话逻辑优化,日活跃用户实现12%的环比增长,这一增速远超同期行业平均的5%。
此前西方科技巨头的AI模型多停留在“演示阶段”,像OpenAI的GPT-4虽名气大。
但真正能落地到C端应用并带动用户增长的案例并不多,而混元模型已经展现出“技术有用、商业可行”的双重特质。
高盛对腾讯的信心,还体现在对其资本开支的大幅上调上。
该行将腾讯2025至2027年的资本开支总额从3000亿元上调至3500亿元,分年度来看,2025年将达1000亿、2026年1170亿、2027年1290亿。
这笔钱看似庞大,实则精准投向了AI产业的“命脉”,一方面用于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服务器、数据中心的扩容,以支撑混元这类大模型的持续迭代。
另一方面则重点加码云业务,因为云是AI技术对外输出的核心载体,就像当年AWS支撑起亚马逊的AI生态。
腾讯云也在成为混元模型服务企业客户的“桥梁”,比如帮助制造业企业用AI优化生产流程、为电商平台提供智能推荐算法。
目前全球云市场仍被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西方企业主导,但中国企业在AI技术上的突破,正在成为打破这种垄断的关键。
当然,AI的价值不止于技术和云业务,更在于对传统业务的“重塑”。以腾讯的核心业务游戏为例,混元模型已经开始用于游戏场景生成。
过去开发一款开放世界游戏,美术团队需要花费数月绘制地图场景,如今通过混元模型输入文字指令,几小时就能生成符合风格的场景初稿,再由设计师微调即可,开发效率提升30%以上。
这也是高盛预计腾讯2025年第三季度游戏收入同比增长16%、全年增长18%的重要原因、
《三角洲行动》等新游能快速上线,《王者荣耀》等老游能持续更新场景,背后都有AI的赋能。
广告业务同样受益于AI的升级,过去广告投放靠“广撒网”,如今借助混元模型的用户画像分析,能更精准匹配广告内容与目标人群。
这也让高盛看好腾讯广告业务的增长,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和全年营销服务收入增速均达19%。
这种“AI提效”的逻辑,其实正在改写整个行业的规则,西方广告巨头如谷歌、Meta虽也在做AI广告,但中国企业在“理解本土用户需求”上更具优势,而混元模型的突破,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优势。
从估值角度看,腾讯当前的性价比也支撑着其AI战略的长期落地。高盛数据显示,腾讯当前对应2026年预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市盈率为19倍,剔除投资组合后仅16倍。
即便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计算,市盈率也才22倍,低于Meta的24倍、谷歌的23倍。这意味着,投资者用更低的价格,就能分享腾讯AI技术突破带来的增长红利。
高盛甚至给出了三种情景下的股价预测:基本情景770港元、牛市情景846港元、熊市情景541港元,而截至发稿腾讯股价为629港元,显然仍有上涨空间。
不过,AI驱动的增长并非没有挑战,高盛提到,随着AI相关的GPU折旧成本、研发投入和营销费用增加,腾讯未来利润增长与收入增长的差距可能会收窄。
2025年第三季度212个基点的经营利润率扩张,或许难以长期维持,但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任何技术突破初期都需要投入,就像亚马逊早年亏损投入AWS。
最终成就全球云巨头地位,腾讯当前在AI上的投入,正是为了未来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当混元模型登顶全球榜单,当腾讯云增速被大幅上调,当AI开始重塑游戏、广告等业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中国AI产业打破西方垄断的缩影。
过去,全球AI话语权多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中国企业多是“跟跑者”;如今,混元模型的突破证明,中国AI已经具备“领跑”的实力。
而随着腾讯等企业持续投入AI,未来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或许将迎来更大的提升。
这或许就是高盛坚定看好腾讯,甚至不惜上调资本开支预期的底层逻辑:押注腾讯,本质上是押注中国AI的未来。
相关文章
文 | 金锐点编辑 | 金锐点当OpenAI的DALL・E还在被视作文本到图像领域的“标杆”时,一款来自中国的AI模型突然改写了全球榜单。腾讯混元图像...
2025-10-16 0
新京报讯(记者秦胜南)10月15日,世界粮食日前夕,美团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共同发起“吃动平衡、健康生活”行动倡议,并启动“一起开动Hea...
2025-10-16 0
相信看过“三体”的人,对于三体人锁死地球科技的内容,印象是非常深刻的。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中国刚刚公布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实...
2025-10-16 0
日前饿了么方面发布新一期沟通简报,就骑士关心的超时免罚落地进展、接单难、商户出餐慢报备流程能否优化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例如针对骑士反馈的“接单难”等问...
2025-10-15 1
极空间Z425首发评测:顶级配置,性能炸裂,面向未来的AI NAS旗舰哈喽小伙伴们好,我是Stark-C~,今天为大家上大货--极空间Z425旗舰版的...
2025-10-15 1
如果一个孩子学骑自行车,只能通过观看专业教练的示范视频来学习,而永远不能自己上车尝试,会发生什么?这个孩子可能会记住所有正确的动作姿势,但一旦遇到路面...
2025-10-15 1
声音 | 小白本月新机非常多,此前还差真我GT8系列、红米K90系列、一加15未官宣发布会日期,今日真我GT8系列正式定档。如上图所见,真我GT8系列...
2025-10-15 0
硅谷程序员因拒用AI工具一周被解雇——这个夏天,当十年寒窗苦读的代码手艺,抵不过一行AI提示词的效率碾压,山姆·奥特曼却说:“被替代的本就不是真工作。...
2025-10-15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