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唾液乳杆菌PC114在制备清除肠道耐药菌的产品中的用途”专利公布。 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
2025-10-16 0
在十一月初的一纸管制令中,中国向全球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电池技术已经超越单纯的商业竞争,成为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要素。当全球供应链还在消化中国对高性能锂电池实施出口管制的冲击时,中国科研机构却在固态电池领域接连取得突破,将能量密度推向了每公斤600瓦时的临界点。这种技术进步与政策管制的同步推进,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技术的权力版图。
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的地位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领先"概念,而是接近垄断性控制。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中国掌握着全球近85%的电池芯生产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控制着12个电池生产环节中的11个,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占比超过98%,锂离子电池专利持有量占全球49%。宁德时代这家单一企业就占据了全球35%的市场份额,其年产能超过170吉瓦时,相当于为数百万辆电动车提供动力。
这种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制造端。在上游原材料精炼环节,中国控制着68%的锂、75%的镍和82%的钴精炼能力。虽然中国本土仅生产全球18%的原矿锂,但中国企业控制着全球25%的锂矿开采。这种从矿产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控制能力,使得任何针对电池供应链的政策调整都具有全球性影响。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并非偶然。过去二十年间,中国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大规模资本投入和完整产业集群建设,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亚太地区占据全球87%的锂电池产量,而中国又是这一区域的绝对核心。从电解质、隔膜到正负极材料,中国企业在每个细分领域都建立了规模和技术优势。
十月以来发布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进展已经从实验室阶段向工程化应用迈进。天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达到600瓦时每公斤,是目前主流特斯拉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更重要的是,这些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高容量,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意义远超商业价值。传统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逼近理论极限,约为300瓦时每公斤。固态电池通过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的液态电解质,不仅提升了安全性,更重要的是打开了能量密度提升的天花板。达到600瓦时每公斤意味着同等重量下续航里程翻倍,或者同等续航下重量减半——这对于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以及各类军事装备具有革命性意义。
中国研究机构宣称部分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在五年内实现量产,这一时间表与国际同行基本一致。日本丰田2023年发布的固态电池原型能量密度同样达到600瓦时每公斤,充电至80%仅需10分钟。但关键差异在于,中国拥有从材料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能够更快地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规模化生产。
十月九日宣布、十一月八日生效的出口管制措施,覆盖范围之广超出市场预期。管制清单包括能量密度超过300瓦时每公斤的锂离子电池、特定正负极材料、石墨基负极材料,以及电池制造核心设备。这意味着不仅成品电池受限,连生产能力本身也被纳入管控。
分析人士指出,300瓦时每公斤这一门槛经过精心设计。目前消费电子和普通电动车使用的电池大多在这一数值以下,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高性能电动车、无人机和军事应用所需的高端电池几乎全部超过这一标准。这种精准划分既避免了对日常商业活动的过度干预,又牢牢抓住了技术制高点。
这项管制措施的时机同样耐人寻味。当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试图重建本土电池产业链,欧洲推出"电池2030"等大规模投资计划时,中国选择在自身技术优势最大化的时刻出手。标普全球评级机构指出,新规将迫使全球供应链重新调整,但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
电池技术的战略价值已经超越能源和交通领域,成为军事能力的关键支撑。从电动潜艇的水下续航到无人作战平台的任务执行时间,从单兵通信装备到野战电力系统,高性能电池正在重新定义现代战争形态。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耐用性,在国防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美国国防部已将电池技术列为关键战略技术,能源部向固态电池研究项目提供了数千万美元资助。欧洲汽车制造商如大众和Stellantis向电池技术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但这些努力面临一个根本困境:关键材料和制造能力高度集中在中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研究显示,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竞赛中,中国在70-90%的制造环节占据主导。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被视为对西方技术封锁的对称回应。正如中国在稀土、镓和锗等关键材料上展示的策略一样,控制供应链咽喉要道成为地缘竞争的有效工具。不同的是,电池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战略价值更高、替代方案更少。
从更深层次看,这场博弈反映了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后的产业逻辑转变。过去四十年建立的供应链分工体系假定各国会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合作,但当技术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时,效率让位于控制,互依变成了脆弱性。中国在电池领域的做法,本质上是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战略杠杆。
对其他国家而言,应对策略并不简单。短期内完全摆脱对中国电池供应链的依赖几乎不可能,这需要数年时间和数千亿美元投资。但长期依赖又意味着在关键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大西洋理事会的研究建议采取多元化策略:加大本土研发投入、与盟友建立替代供应链、发展电池回收技术以减少原材料进口依赖。
中国此次同步推进技术突破和出口管制,展示了一种新型的战略思维:不是单纯防御性地保护技术,而是在保持领先的同时主动塑造竞争规则。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建立在绝对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之上。未来数年,全球电池产业将在这种新格局下重组,而能源技术的地缘政治属性只会继续加强。
相关文章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唾液乳杆菌PC114在制备清除肠道耐药菌的产品中的用途”专利公布。 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
2025-10-16 0
在十一月初的一纸管制令中,中国向全球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电池技术已经超越单纯的商业竞争,成为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要素。当全球供应链还在消化中国对高性能锂...
2025-10-16 0
十月以来,低空经济领域热点频发。10月13日,亿航智能发布新一代长航程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VT35;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在迪拜完成公开飞行演示并称20...
2025-10-16 0
美国的旅行者1号简直是太空长跑冠军,1977年9月5日从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出去,搭着大力神火箭,一路过木星土星,2012年8月25日跨出日球层,...
2025-10-16 0
10月15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25年年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坚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6...
2025-10-16 0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6日讯(记者 郭涛) 在今日下午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上,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以“抓住时代机遇,共同推...
2025-10-16 0
10月15日,在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实验室里,电子硬件工程师张鑫俯身于工作台前,小心翼翼地调试着光学探头。他手下这台近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即将完...
2025-10-16 0
近年来,伴随偶像文化的兴起,粉丝经济已成为品牌营销不可或缺的强劲引擎。10月16日,京东11.11电玩惊喜日火热来袭,京东聚焦明星代言热门单品,推出明...
2025-10-1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