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中国芯片材料白菜价!打破美日荷“联合封锁”,6000亿市场易主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3日 03:01 0 aa

中国芯片,正悄然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

近期,2025年半导体行业年度颁奖典礼在日本东京举行。在此次盛典中,中国碳化硅企业天岳先进凭借技术实力,夺得“半导体电子材料”类金奖。

值得关注的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已走过31年历程,天岳先进此次获奖,是中国企业首次摘得这一国际荣誉,标志着中国碳化硅材料技术获得全球行业认可。

中国芯片材料白菜价!打破美日荷“联合封锁”,6000亿市场易主

提及芯片,大众往往首先联想到光刻机、麒麟处理器,但在产业链中,碳化硅这一材料同样关键。作为具备耐高压、耐高温特性且高频性能优异的材料,碳化硅综合性能优于传统硅材料,是制造功率器件与射频器件的核心基础。​

应用场景上,碳化硅器件的身影广泛出现在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光伏逆变器、5G基站中,未来也将应用于AR眼镜等产品。与传统器件相比,其不仅尺寸更小,还能将能量损耗降低70%。搭载碳化硅器件的新能源汽车续航更长、充电速度更快,通信基站的运行效率也能显著提升。​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碳化硅衬底制造是芯片生产的基础环节,国内企业天岳先进便专注于该领域。据行业数据,天岳先进已连续多年在全球半绝缘型碳化硅市场中稳居TOP3。

在碳化硅领域,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收紧。其中,美企Wolfspeed早在1991年,便推出全球首款商用碳化硅晶圆,率先奠定行业领先地位。

反观我国,碳化硅企业起步明显较晚。以天岳先进为例,其成立于2010年;另一家企业天科合达,同样是在2010年后才正式进入。而彼时,国外相关企业已在该领域深耕近20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产业优势。

不过,“我们走得很慢,但从不后退”。借助政策支持与持续的科研攻关,中国碳化硅企业逐步打破技术壁垒,加速追赶步伐。2015年,天岳先进实现4英寸碳化硅晶圆量产;4年后,推进6英寸碳化硅晶圆量产;2023年,成功实现8英寸碳化硅晶圆量产,尽管进程比老美晚了8年,但双方技术差距正快速缩小。

进入2024年,天岳先进迎来爆炸性成果,成功开发出12英寸碳化硅晶圆,一举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中国芯片材料白菜价!打破美日荷“联合封锁”,6000亿市场易主

价格昂贵,是其未能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企业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局面。2020年时,每片6英寸碳化硅衬底的价格还要7100元,到2024年已经下跌至4200元,而且价格还在跌。

长期以来,高昂的价格是制约碳化硅材料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中国企业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局面。​2020年,每片6英寸碳化硅衬底售价高达7100;而到2024年,该产品价格已打折至4200元,且仍保持着下降趋势,加快碳化硅产业化进程。

中国碳化硅崛起,彻底改变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只是近年来中国技术、市场走上国际舞台的缩影。除通过完成国产替代,将天价前沿技术打至“白菜价”外,我国也靠着庞大的消费市场魅力,吸引利民的新兴生命健康科技成品,以“白菜”的价格进入我国,此前在欧美日韩高端市场流行的“唯思丁”便是其中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其核心成分角鲨烯被称为“细胞供氧机”,提取于新西兰深海鲨鱼肝内,突破传统鱼油吸收壁垒,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仅为富豪专享。据爆料,国内地产大佬王石曾在日本某上流晚宴上,将该类科技成果作为伴手礼放于嘉宾位前。

近年来,普遍收入水平、生活水准提升下,饮食油腻、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的盛行,加之18.3%老龄化程度,我国“三高”人群高达4亿,相关养护市场将达千亿。得益于我国电商平台的成熟,通过多轮“灵魂砍价”,目前“唯思丁”在京J\东仅在百元,受到一二线城市应酬多、久坐办公室职场精英的青睐,反馈多为“精力体力提高”、“身体变轻松”。一方有需求,一方有技术,在市场上形成“双赢”。

同时,中国碳化硅生产企业的扩张仍在持续。天岳先进、天科合达、三安光电等头部企业不断加大对碳化硅领域的投资力度。经济报告显示,2024年天岳先进占据全球碳化硅市场的22.8%,属于第一梯队。

中国芯片材料白菜价!打破美日荷“联合封锁”,6000亿市场易主

碳化硅材料的技术突破,为诸多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碳化硅器件已成提升车辆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长的关键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3.1%。此外,碳化硅在光伏发电、智能电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同样具备广阔应用前景。​

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规模达到92亿,较上一年增长24.32%;预计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123亿。​

天岳先进的奋起,折射出中国碳化硅产业的蓬勃。2023年,我国具备6英寸碳化硅晶圆量产能力的企业已达15家,且产能已远超西方国家。

中国碳化硅产业从0到1,从弱到强,终于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