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三峡水电站实现机器人廊道全覆盖,毫米级精准守护285米高坝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4日 23:15 1 admin

据三峡集团最新披露,10月4日,世界第四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宣布实现机器人廊道巡检业务全覆盖。这座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的“西电东送”骨干工程,首次借助4台轨道式机器人、3台履带式机器人和1台四足机器人,构建起无死角、立体化的智能巡检网络,将高坝运行安全推向毫米级精准监控时代。

三峡水电站实现机器人廊道全覆盖,毫米级精准守护285米高坝

溪洛渡水电站拥有超大规模地下洞室群,仅大坝廊道总长就超5公里,水垫塘廊道更是呈网状结构且存在45度陡坡。

过去,两名运维人员需耗时两天才能完成一次全面巡检,不仅效率低,且难以捕捉隐蔽性结构损伤。

2021年,溪洛渡电厂启动关键技术攻关,针对廊道环境复杂、人工体力消耗大等痛点,研发团队将水垫塘及二道坝廊道作为实验区——这里在泄洪期间会形成巡检真空地带,对机器人技术的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

如今,机器人可24小时自主巡检,精度达毫米级,甚至能发现裂缝0.1厘米的细微变化,效率提升近20倍。

机器人巡检并非新鲜事,但实现全廊道覆盖需攻克多重技术壁垒。溪洛渡的智能巡检系统融合多光谱成像、抗干扰声纹识别和深度学习算法,使机器人具备“火眼金睛”。

例如,四足机器人可灵活翻越15厘米障碍、在20度坡道行走,而轨道式机器人则通过SLAM导航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三峡水电站实现机器人廊道全覆盖,毫米级精准守护285米高坝

更关键的是,这些机器人并非孤立作业,而是通过物联网平台统一调度,运维人员可实时查看数据、规划任务,形成“感知-诊断-决策”的闭环管理。

溪洛渡的实践是三峡集团“机器人编队”的缩影。从清漂机器人到水下检修机器人,再到GIL检修技术突破,智能化已深入电站运维各环节。

国家能源局大坝安全监察中心副主任杜德进指出,面对高坝数量多、灾害风险高等挑战,行业需加快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运维深度融合。

而《“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更明确要求能源基础设施场景加速机器人应用,为行业注入持续动力。

当机器人成为廊道中的“日常员工”,人类运维者的角色正从体力执行转向智慧决策。但技术迭代永无止境:如何让机器人适应更复杂的地质环境?如何实现跨电站的智能协同?或许,溪洛渡的探索只是水电智能化长征的起点。

文章最后,机器人全面替代人工巡检后,水电运维人员的价值会转向哪些新领域?未来是否会出现“人机竞争岗位”的矛盾?


(本文综合自三峡集团官方数据、国家能源局报告及行业技术规划文件)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