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 凝聚建设航天强国磅礴力量李红军陪同出席2025南昌飞行大会的嘉宾参观南昌风洞原址 贺东风高世文等参加10月31日,省委常委...
2025-11-03 0
2025年11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一档长达3小时的播客节目中抛出系列重磅预言,从智能设备形态到人类职业版图,再到物理世界的劳动模式,几乎涵盖了未来十年科技与社会的核心变革方向。
作为始终站在技术前沿的创新者,马斯克的预言从不只是空想,从SpaceX的可回收火箭到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他旗下的xAI、Neuralink等多个项目,正在将这些看似科幻的判断逐步转化为现实。
这场以AI为核心的变革,不仅会改变我们手中的设备、从事的工作,更会重塑人类与数字世界、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其影响深度远超互联网革命。
马斯克明确预测,未来5至6年,人们熟悉的传统智能手机及其预装APP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届时的“手机”将不再需要复杂的操作系统,也无需下载任何应用程序,仅保留显示像素和发声功能,成为一个纯粹的“AI推理边缘节点”。
用户需要导航时,设备会自动调用端侧AI与云端算力协同,瞬间生成三维地图界面和实时路况数据。
想要观看内容时,服务器端AI会与设备端AI实时通信,根据用户喜好和需求生成专属视频、新闻或学习资料,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搜索或操作。
马斯克构想的未来,不再是人类主动点击屏幕、切换APP,而是AI预判需求、主动提供服务。
更颠覆性的是,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正在为“无设备交互”铺路,目前该技术已完成首个患者植入手术,术后100天运行正常,未来目标是实现“仅凭意念控制设备”。
到那时候所谓的“终端”可能不再是手持设备,而是与人体生物机能深度融合的植入式芯片,沟通、数据访问、指令控制都将通过神经信号完成,彻底消除人与设备的物理距离。
马斯克的这一判断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多重技术的协同进展,xAI旗下的GrokAI已具备“追求真相”的多模态理解能力,能避免“政治正确”的偏见,为实时内容生成提供核心算法支撑。
OpenAI与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尼・艾夫合作开发的口袋大小原型机,正在填补手机与电脑之间的空白,成为“第三块屏幕”。
边缘计算技术的突破,则解决了AI本地化运行的能耗和实时性问题,让设备端与云端的协同无缝衔接。
传统互联网时代,人类是内容的消费者和少量创造者;而在马斯克预言的时代,AI将成为内容生产的主力。
无论是定制化的电影场景、虚拟会议参与者,还是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工作报告,AI都能实时生成,甚至能根据用户的情绪和需求调整内容风格。
AI对职业的替代早已拉开序幕,首当其冲的是邮件处理、电话客服等重复性桌面工作。
马斯克观察到,这类工作正在快速减少,当前AI客服的渗透率已大幅提升,智能邮件分类、自动回复系统已成为企业标配,不仅效率是人工的数倍,错误率还更低。
本质上这类工作的核心是信息筛选和标准化回应,而大语言模型的快速迭代,让AI能完美承接这些任务,未来3-5年内,这类岗位的规模将缩减至当前的十分之一以下,仅保留少量负责异常处理的人力。
让人意外的是,马斯克将编程、内容创作这类曾被认为“难以替代”的技能型工作,纳入了短期替代清单,他判断,未来1-2年内,这些工作将迎来大规模AI替代。
核心原因是软件开发范式正在被重塑,现在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AI就能自动编写代码、调用工具链并部署系统,无需专业编程技能。
内容创作领域,AI已能生成符合要求的文章、视频脚本、设计图,甚至能模仿特定风格,其生产效率远超人类。
当前已有超过80%的商业软件在依赖AI辅助开发,内容平台的AI生成作品占比也在快速攀升,这一趋势已不可逆转。
驾驶、物流等行业的变革,则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直接挂钩,马斯克认为,这类职业不会被“瞬间替代”,而是随技术落地逐步转型。
特斯拉的FSD系统正在突破感知和思考的核心难点,通过视觉算法和神经网络构建四维向量空间,让车辆能像人类一样预判路况、应对突发情况。
一旦全自动驾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岗位将大幅减少,但物流行业会催生出新的职业需求,比如自动驾驶车队调度员、车辆维护技师。
物流分拣、配送等环节,也将被AI机器人全面接管,形成“无人运输+智能仓储”的全新模式。
需要明确的是,马斯克眼中的AI职业替代,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以编程工作为例,AI替代的是重复的代码编写,而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等需要创造力和战略思维的环节,仍需人类主导。
内容创作领域,AI能完成基础文稿生成,但深度观点、情感共鸣、文化内涵等核心价值,依然依赖人类的独特体验。
为什么物理劳动能比数字劳动存续更久?马斯克用“移动原子比移动比特难得多”给出了答案。他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揭示,数字劳动的核心是处理信息,而物理劳动需要改变物质的形态和位置。
比如编写代码只需调整数据逻辑,而焊接、烹饪需要精准控制物理动作、应对复杂环境变量,温度、湿度、材料特性等都会影响结果,这让AI在物理世界的应用难度远超数字领域。
产品制造的本质是“将原子排列成需要的形状”,设计这种排列方式已很复杂,大规模实现这种排列则更具挑战。
基于这种难度差异,焊接、管道维修、电工、烹饪等物理劳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人类的“专属领域”。
比如电工维修时需要根据线路老化程度调整操作,厨师需要根据食材新鲜度调整火候和调味,这些都依赖人类的感官体验和实践经验。
此外这类工作往往需要在非标准化环境中完成,缺乏固定流程,AI和机器人难以快速适配,这也为人类劳动者赢得了缓冲期。
但“存续更久”不代表“永远存在”,马斯克明确表示,物理劳动最终也会被机器人替代,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这场变革的关键推手。
最新的OptimusV3拥有40个可活动关节,手部22个自由度能精准捏起鸡蛋、拧开瓶盖,关节灵活度已追平人类。
它搭载8颗Autopilot视觉摄像头,能通过观看人类操作视频“自学技能”,在特斯拉电池工厂已能自主完成电池分类、搬运,精度达99.7%。
重要的是其成本已降至2万美元,续航突破8小时,还能自主充电,2-3年就能为企业收回成本,具备大规模量产的基础。
随着Optimus的量产和迭代,物理劳动的替代将逐步推进,比如富士康的“黑灯工厂”引入AI机器人后,生产效率提升73%,缺陷率下降97%,未来焊接、组装等车间工作将全面由机器人承担。
最终即使是管道维修、电工这类复杂物理劳动,也将由配备专用工具的机器人完成,人类只需负责机器人的训练、维护和场景设计。
到那时,移动原子的难度将被技术突破抹平,物理劳动与数字劳动一样,都将成为AI和机器人的“领地”。
相关文章
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 凝聚建设航天强国磅礴力量李红军陪同出席2025南昌飞行大会的嘉宾参观南昌风洞原址 贺东风高世文等参加10月31日,省委常委...
2025-11-03 0
2025年11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一档长达3小时的播客节目中抛出系列重磅预言,从智能设备形态到人类职业版图,再到物理世界的劳动模式,几乎涵盖...
2025-11-03 1
10月23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正式公布2025年度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国家电投集团牵头完成的4项成果获电力科技进步奖、6人获电力科学技术人物奖...
2025-11-03 3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1-03 3
【CNMO科技消息】据业内人士爆料,华为Mate 70 Air将于2025年11月6日在线下门店正式上架,此次新品发布将不举办传统发布会,直接面向消费...
2025-11-03 3
2025年10月15日,Windows 10将正式结束主流支持。这款全球最受欢迎的桌面操作系统,在过去近十年中承载了数十亿台设备的运行任务,支撑着无数...
2025-11-03 3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1-03 3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11-03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