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霸屏广告”被查,不能止于个案纠偏|荔枝时评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10日 18:30 0 admin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开手机App,手指一碰或是机身稍晃,便会强制跳转电商平台“双11”会场。近日,“官方称已对霸屏广告展开调查”冲上热搜。据此前大众新闻消息,记者亲测发现,百度、闲鱼、菜鸟等常用手机App均出现了类似情况:启动软件时,只要有轻微晃动,或者手指不小心碰到屏幕,立刻跳转到相关电商平台App;想关闭,要么跳转太快根本来不及点按钮,要么按钮很隐蔽很难找到。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杭州市余杭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已经收到关于霸屏广告乱象的举报,并交由网监分局办理,目前已针对此问题展开调查。

“霸屏广告”被查,不能止于个案纠偏|荔枝时评

强制跳转广告霸屏的现象,其实积弊已久。它一方面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带来了非常糟糕的用户体验,也直接浪费用户时间;另一方面本身也涉嫌多重违规。如有法律人士指出,这种霸屏广告往往采取“强制授权、超范围索权、后台运行”等隐蔽违规手段读取、存储、分析用户网购记录、浏览习惯与喜好等敏感个人信息,损害用户的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观感不佳”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为早就引发过关注,监管层面也已有明确要求。如2023年2月,工信部在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中就明确强调,开屏和弹窗信息窗口提供清晰有效的关闭按钮,保证用户可以便捷关闭;不得频繁弹窗干扰用户正常使用,或利用“全屏热力图”、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易造成误触发的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但是,此类现象禁而不止,说明既有规定和措施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对此,还是需要着重从提升违法成本的角度来强化治理效力。其一,对于这种带有普遍性的大规模侵权行为,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大系统性整治力度,通过严肃处理一批典型案件来以儆效尤,在个案处置中进一步明确相关行为的边界,树立监管权威。否则,如果只是有“禁令”而没有对违反禁令的做法的严厉惩处,就很容易形成“破窗效应”,加剧一种集体性的违规操作惯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针对某电商平台霸屏广告乱象的举报已被相关部门受理,这或许传递了一种积极的治理信号。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严肃调查、公正执法,真正打造一个具有行业参考价值的范例,以切实降低一些企业继续违法操作的侥幸心理。

另一方面,考虑到这类广告乱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要积极创新监管手段,而不能止于“一案一查”式纠偏。应看到,对这类行为的处罚如果只是停留在有限罚款的层面,相对于动辄以亿计的广告投入及其带来的收益,很可能只是“杯水车薪”,难以发挥真正的遏制作用。那么,能否像一些专业人士指出的,探索由消费者协会发起公益诉讼、引入惩罚性赔偿等机制,就值得重视。

有分析认为,这类跳转广告愈演愈烈,与一些平台在竞争加大的情况下的流量焦虑有关。不能否认这种说法背后的现实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乱象就可以被“理解”,商业压力也绝不能成为侵犯用户权益、突破规则底线的借口。事实上,弹窗、跳转广告之所以成为一种屡禁不止的行业“顽疾”,根源还是在于长期的“低监管”环境下,相关主体的违法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平台获得了某种凌驾于用户权益之上的“任性”。

在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平台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的今天,是时候重新审视和彻底扭转这一“失衡”状态了。退一步说,这类“牛皮癣”式的广告不仅触碰法律红线,也在持续消耗用户信任,并损害平台的形象。同时,从更深层次看,过度依赖强制跳转等粗放广告手段,也未尝不是部分平台用户体验和广告营销创新乏力的一种体现。对此,平台方面也该有更为全面和理性的评估。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霸屏广告”被查,不能止于个案纠偏|荔枝时评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