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快讯文章正文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今日快讯 2025年10月15日 08:04 0 admin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咱平时拧开水龙头喝水,大概率不会深究这水的来路,但对北京人来说,这杯水里藏着一个跨世纪的秘密,曾经北京城区95%的用水都靠密云水库,这座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亚洲大型人工湖,扛了几十年后终于扛不住了,湖面缩到只剩60平方公里。

从2015年开始,水库居然逆势暴涨,2024年达到188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之前的三倍,这背后,正是中国水利人花20年建成人造“长江”,仅中线工程九年就调去了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让1.7亿人喝上了南方的清水,这工程到底有多牛?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北方缺水逼出来的超级构想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有点“偏科”,长江以南的河流占了全国八成以上的水量,而北方虽然耕地占全国45%、人口占36%,水资源却只占12%,黄河看着气势磅礴,年流量却只有长江的6%,在全国江河里排第16位,根本不够沿线省份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北不少地方全靠超采地下水浇地,地下水位一年年往下掉,有些村子挖几十米深的井都见不到水,庄稼收成没个准头。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这种南多北少的格局,慢慢成了北方发展的“紧箍咒”,其实早在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点水来是个办法,这话一出口,水利人心里就埋下了种子。

巧合的是,同年全国院系调整,几所高校的水利科系合并成了华东水利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河海大学,这所被称为“水利黄埔军校”的学校,三十年间送出近四万毕业生,从佛子岭水坝到全国首次地表水水质评价,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到1995年,半个世纪的技术积累够了,110多位院士出谋划策,对比50多种方案后,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定了下来,2002年规划发布,这条人造长江终于要动工,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东西两线变不可能为可能

调水不是挖条沟那么简单,千里输水路上全是难题,东线和中线得各自闯关,东线从扬州引水,靠京杭大运河往北送,但扬州比山东低了40米,水往低处流是常识,让水“爬”上山坡成了第一个坎。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更要命的是污染,当时运河江苏、山东段水质是劣五类,山东南四湖飘着油污,被当地人叫“死湖”,连浇地都不敢用,工程组定下先治污后通水的规矩,这可不是空话。

江苏投了上百亿关停800多家污染企业,堵死运河边的排污口;山东新建107座污水处理厂,直接停批500多家高污染企业,南四湖周边退地23万亩种芦苇荷花,靠湿地这个天然净水器,每天能净化50万吨污水。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到2013年,东线水质达标率从3%冲到100%,鱼虾回来了,13个梯级泵站也建好了,像台阶一样把水一级级往北送,中线的情况反过来,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地势越来越低。

水能自流,但没有现成河道可用,还得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工程组干脆从零开始挖了条1432公里的新渠,最难的是过黄河。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总不能让南水和黄河水混在一起,之前的治污就白干了,水利人想出个招,在黄河河床下3.7米处挖了两条4250米的隧洞,让南水从地下穿过去,这就是穿黄工程

2014年中线通水,丹江口周边几公里不搞养殖不建工厂,就为保一泓清水,两条线路打通后,建起来的渠道加起来有7000公里,能从北京绕回广州,不过建得好更要守得住。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三代人守住千里水脉

南水北调能安稳运行这么多年,靠的是一代代水利人的守护,这其中河海大学的师生几乎贯穿了全程,上世纪五十年代治理淮河时,汪洪珍院士带着师生在佛子岭大坝住帐篷,白天测数据画图,晚上给工人上课,那段日子被叫做佛子岭大学。

现在东线起点江都水利枢纽,徐慧亮这些年轻人天不亮就去查泵站,看水泵转得顺不顺、水质达不达标,过年都很少回家。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中线丹江口水库更有传奇,86岁的杨晓云守了54年,从水库建设初期的坝体补强,到后来的大坝加高试验,她全程参与,连埋设了258套检测仪器都记得清清楚楚。

现在有了科技帮忙,丹江口水库靠卫星、无人机和高清摄像头织成“天眼”,污水偷排、管道漏损都能及时发现,数字孪生系统还能提前预判污染风险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这些守护不是没用的,北京现在70%的水来自汉江,天津自来水没了腥味,沧州人告别了苦咸水,更关键的是生态慢慢恢复了,京津冀地下水平均回升两米多,干涸的泉眼复涌,南四湖出现了桃花水母,白洋淀变回了鸟类天堂。

从1952年的构想,到20年建设,再到如今的稳定输水,南水北调走过了70年,这条人造长江不只是钢筋水泥的渠道,更是1.75亿受益人口的生命线,是华北大地的生态屏障,甚至支撑了北方超16万亿元的GDP增长。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它的牛,不止在工程规模和技术突破,能让水往高处流,能在黄河下挖隧洞,更在那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坚持。

从毛主席的那句构想,到河海学子的青春奉献,再到如今的科技守护,中国人治水的脚步从没停过,就像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南水北调亦是如此。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这项工程延续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更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担当,现在清凉山脚下的河海大学还在源源不断送出毕业生,他们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守着这条千里水脉。

再过几十年,后人提起南水北调,记得的不仅是调了多少水、润了多少地,更会记得那些晒黑了皮肤、熬红了眼睛的水利人,还有这段用青春和汗水写就的水利传奇。

中国20年打造超级工程,人造一条“长江,解决1.7亿人吃水难题!

主要信源

20年,中国人又造了一条长江!——中国青年网 2025-10-11

南水北调为什么能实现水往高处流?——国际在线 2025-10-13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