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3日 21:40 0 admin

科技飞速发展,机器人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

工业生产、物流运输、医疗护理等多个领域,都能看到它们。

现在的机器人,也越来越灵活。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但是,有一道关键难题,却还没有解决。

不过,王煜教授正带领团队攻克这一难题。

从此,开启了机器人“具身智能”的新时代。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学术领袖与产业先锋

说起王煜教授,可是全球机器人领域响当当的人物。

他是戴盟机器人的创始人,还身兼大湾区大学先进工程学院院长。

时间回到1984年。

22岁的中国青年王煜拎着一只旧皮箱,站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校门口。

校园里穿梭着当时最顶尖的机器人原型机。

王煜或许不曾想到,四十年后,他成为全球机器人触觉感知领域的带头人。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他刚刚入选“斯坦福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前1%”的中国人。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是机器人界的黄埔军校。

王煜师从机器人操作学奠基人马修·梅森教授,成为门下第一位中国博士生。

当时,机器人学还停留在“能动就行”的阶段。

但王煜意识到,真正的智能,不仅在于看到,更在于摸到。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博士毕业后,他并没有留在美国硅谷。

而是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任教。

很多人不理解,但他只说:“中国制造业需要机器人,而机器人需要手。”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为什么机器人总是“笨手笨脚”?

在港科大担任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期间,王煜发现一个尴尬的现实。

尽管机器人视觉技术突飞猛进,但它们仍然不会拧瓶盖、不会插线头、拿鸡蛋一不小心就捏碎……

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触觉反馈。

人类的手指,有数千个触觉受体,能感知0.0001牛的压力变化。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而传统机器人呢?

要么是“硬邦邦”地抓取,要么根本“感觉不到”自己是否碰到了东西。

当时全球触觉传感,有三条技术路线。

MEMS阵列传感器,成本高、易损坏;电子皮肤,信号不稳定、难量产;光学传感器,精度高但发热大、算力要求高。

王煜团队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光学路径。

“既然要做,就做最好的。要比人手更灵敏。”

2018年,王煜与博士生段江哗创立了戴盟机器人。

他们一心要把实验室技术,完成产业落地。

七年磨一剑。

2025年4月,他们的首款多维高分辨率视触觉传感器DM-Tac W推出。

这个传感器精度惊人。

每平方厘米4万个感知单元,密度达到人手指尖的400倍。

寿命还很长。

能承受500万次操作,而传统传感器只有1000次。

能接受多维信号。

同时捕捉形变、纹理、滑移、压力、切向力……

仿佛给机器人装上了“人类的神经末梢”。

比如,当机器人插USB线时,能通过微弱的力反馈自动调整角度。

再也不用“硬怼”了。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机器人智能化时代

王煜教授常说,“我们不是在卖硬件,而是在教机器人理解世界。”

戴盟的另一款产品,穿戴式遥操作系统DM-EXton,允许工程师“手把手”教机器人操作。

人类师傅戴着手套做一遍拧螺丝、贴屏幕、插接排线。

机器就能通过触觉数据学会“手感”。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这种人类技能数字化的方式,彻底解决了传统机器人调试周期长、泛化能力差的问题。

目前已在各个行业落地。

包括精密电子制造,比如屏幕贴合、排线插接等;

实验室自动化工作,比如移液、器皿操作等;

还有物流分拣,对易碎品进行抓取等。

过去十个工人每天贴2000片屏幕,现在一条产线机器人贴5000片。

良品率从95%提到99.9%。”

王煜意味深长地说:“欧美公司总想用‘纯算法’解决一切。但中国有全世界最复杂的制造场。”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华强北一条生产线,就有20种不同型号的排线要插。

这种复杂度,逼我们必须把触觉做到极致。

中国既是制造业大国,也是机器人应用最丰富的国家。

从3C电子到新能源电池,从医疗器械到物流包裹。

哪里需要“灵活的手”,哪里就是戴盟的战场。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未来的机器人,不会被困在铁笼里。

它们会在厨房帮你打鸡蛋、在实验室做细胞培养、在果园摘草莓……

因为它们拥有温柔的手和聪明的脑。

在这条路上,中国技术正在从追赶到引领。

2025年,斯坦福榜单上“机器人操作与具身智能”领域全球前1%的科学家中,终于有了中国人的名字。

但王煜说:

“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荣誉,是让中国机器人长出世界最灵敏的手。”#头条深一度#

中国教授破世界难题,机器人装“神经末梢”,精度超指尖400倍

素材来源

1.《百度百科》:王煜

2.《雪球》斯坦福顶级科学家榜单揭晓:王煜教授入选全球前 1%,携戴盟机器人以触觉感知开启“具身智能”革命

3.《昆仲资本》:对话王煜教授:“灵巧手”才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价值|科学家访谈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发表评论

长征号 Copyright © 2013-2024 长征号.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