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是否看过《黑镜》?2025年,《黑镜》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限定剧提名。讲述女主角脑死亡后,被接入“云端大脑”服务。她依靠每月支付订阅费,维持意识。...
2025-10-01 0
朋友们是否看过《黑镜》?
2025年,《黑镜》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限定剧提名。
讲述女主角脑死亡后,被接入“云端大脑”服务。
她依靠每月支付订阅费,维持意识。
没想到,一家澳大利亚公司竟然把科幻场景搬进了现实!
他们造出了一台拥有80万个活体人类神经元的计算机,取名CL1。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今年夏天就要发货的商品。
3.5万美元(约20万人民币),你就能把一台“人脑计算机”抱回家。
如果嫌贵,还能租,每周花300美元,就能远程使用这80万个神经元。
是的,你没看错。
我们的大脑细胞,竟然成了可以订阅的服务。
硅片遇见细胞
这台代号CL1的设备,看起来像个培养皿,而不是传统电脑。
它被称为人脑计算机的雏形。
什么是人脑计算机呢?
简单来说,人脑计算机就是模拟人脑结构的生物计算设备。
它可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只靠电路和代码运行的普通计算机。
它的核心突破在于,将活体神经元,与硅芯片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种混合智能。
那么,活体神经元和硅芯片又是怎么搞到一起的呢?
这就是澳大利亚的初创公司 Cortical Labs 搞得CL。
CL1 生物计算机,像一个高科技的“魔法盒子”。
盒子里,有 80 万个活体人类神经元。
它们可不是被随意丢进去的,而是被小心翼翼地漂浮在一个定制的硅芯片之上。
每当外部系统发出电信号,这些神经元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小精灵,在亚毫秒级别做出反应。
那速度,简直比闪电还快!
2022年,它们的早期版本DishBrain,只用5分钟就学会了打电子游戏《Pong》。
而当时的人工智能用了整整90分钟。
没有编程,没有代码,只有电信号的刺激和反馈。
这些神经元自己摸索出了游戏规则,有令人震惊的学习能力。
负责这个项目的理论神经科学家卡尔·弗里斯顿说:“这是首款商业化的仿生计算机,是使用真实神经元的终极类脑计算机。”
而它的能耗,整台设备功耗仅850-1000瓦,堪比一台家用空调。
而训练一个中等AI模型的GPU集群,动辄消耗上万瓦电力。
人脑之所以高效,正是因为生物计算的特性。
我们的大脑仅需20瓦功率,就能完成超算级别的数据处理。
现在,科学家终于把这种能力“嫁接”给了机器。
中国脑科学正在创造奇迹
就在CL1引发全球关注的同时,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在创造奇迹。
2025年夏天,全球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启动。
这是由天津大学联合国内顶尖医院共同推进的。
中国的智能脑机系统“北脑一号”,患者凭借意念控制电脑光标。
而卒中患者靠驱动机械臂完成日常动作。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一个仅有硬币大小的微型主机和薄如蝉翼的柔性电极。
它被放置在大脑表面,而不是插入脑组织。
更令人振奋的,是浙江大学研发的“悟空”类脑计算机。
它搭载了960颗中国自研芯片,支持超过20亿个脉冲神经元。
已经非常接近猴脑的水平,功耗却只有2000瓦。
这项突破意味着什么?
我们很快就能在计算机上模拟动物大脑。
这就加速了脑疾病研究和药物测试,甚至减少了动物实验。
脑科学的突破,不止在实验室里,也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团队发现,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早信号可能是嗅觉减退。
他们开发的“心灵秀”系统,用中国人熟悉的花露水、芝麻油等作为测试气味,5-10分钟就能完成一次筛查。
这项技术非常神奇,它能提前4-8年预警帕金森风险,提前2-5年预警阿尔茨海默病。
对老年人来说,意味着宝贵的干预时间窗口被大大延长了。
神经元陷入伦理困境
然而,科技进步总是伴随着伦理拷问。
CL1的“湿件即服务”(WaaS)模式,让人不安。
每周300美元,就能租用80万个活体人类神经元。
科学家强调,这些神经元远未达到意识水平,但伦理学家依然担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托马斯·哈顿教授提出了尖锐问题。
这些系统有“意识”吗?它们能“感知”环境吗?
更令人不安的是计算方式。
如果80万个神经元每天租金0.00005美元,那么人类大脑中500-1000亿个神经元又该如何计价?
这引出了一个毛骨悚然的问题,生命是否正在变成可订阅的服务?
站在碳基与硅基的交汇点上,我们既兴奋又忐忑。
CL1的代表的是“把人类细胞转化为计算”的路径。
而Neuralink则是“把人接入计算机”。
两条路都在模糊人与机器的界限。
但无论是哪种路径,我们都必须回答一些根本问题。
人类的大脑能否被重塑、调用乃至商品化?
当科技学着“活着”时,我们又该如何定义生命?
也许正如《三体》中的情节。
当传统计算遇到物理极限,培养一块“大脑”可能才是突破技术的起点。
20万一台的“人脑计算机”,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一面镜子。
照出人类对智能、生命和自身存在的永恒探索。
这个过程中,中国科学家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脑机接口到类脑计算,从脑磁图到嗅觉筛查。
科技的尽头是人文,只有带着敬畏前行,才能让技术真正造福人类。
毕竟,我们最终要创造的,不是一个充满冰冷算法的世界。
而是一个更有温度、更尊重生命的未来。#头条深一度#
素材来源
1.《百度百科》:人脑计算机
2.《光明网》:破解大脑奥秘 科幻照进现实
3.《凤凰网》:20万一台的“人脑计算机”,可能是人类战胜AI的唯一方式?
4.《热点新闻》:3.5万美元拥有一台人脑细胞计算机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相关文章
朋友们是否看过《黑镜》?2025年,《黑镜》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限定剧提名。讲述女主角脑死亡后,被接入“云端大脑”服务。她依靠每月支付订阅费,维持意识。...
2025-10-01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哈灵浙江麻将总是输,以及哈灵浙江麻将公众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哈灵杭州麻将怎么样胜率大 1、哈灵...
2025-10-01 0
10月1日下午,由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省航空航天学会、广东科技报社联合主办的《窗外是蓝星》太空主题观影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是响应国家电影局、科技部、...
2025-10-01 0
如何让技术进步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那些曾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老年人群体。许多曾为国家付出苦劳与功劳的劳动者,包括战士、军人、退休老工人乃至老一辈革命家...
2025-10-01 0
雷递网 乐天 10月1日在2025年国庆节之际,京东健康悄然换帅。京东健康日前宣布,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金恩林辞职,以投入更多时间于其家庭,自20...
2025-10-01 0
十月的风掠过神州,街头的五星红旗连成红海,祖国迎来了76岁华诞。当国歌在晨光中奏响,每个中国人的心底都涌动着同一种骄傲——这盛世,恰如先辈所愿。76年...
2025-10-01 0
微信小程序麻将是否能开挂是一款可以让一直输的玩家,快速成为一个“必胜”的ai辅助神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加微下载使用。 手机打牌可以一键让你轻松成为...
2025-10-01 4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早晨?闹钟按掉又响,才慌张从床上爬起来。出门前手忙脚乱找手机,脑子里一团乱麻。今天几点开会?要准备什么?中午吃什么?孩子的礼物买了吗?...
2025-10-01 0
发表评论